时光荏苒,岁月如梭,我离开哈密离开红星医院已经近半年的时间了。回想2020年我们出发时的情景,仍然历历在目。
医院科室决定派我去援疆,我当时还犹豫不决,但是作为一位老共产党员,毅然决然听从组织决定赶赴边疆,支持新疆建设是义不容辞的责任。特别是袁主任的一句话让我放下了思想负担,坚定了援疆的信念。“既然组织上选择了你,说明你很优秀,这是一次难得的机遇,对于你也是一次挑战,相信你一定能胜任。”一位曾经援过新疆的同事也鼓励我:“放心去吧,一年半的时间很快就会过去,最终你会发现你的选择是对的。”有了袁主任的支持和同事们的鼓励,我更加坚定了援疆的信念,从此我成了一名援疆人,成了哈密红星医院的一名援疆医务工作者。
初到哈密,正值疫情期间,我和同事们被隔离了两周,在这两周的时间里,我也阅读了许多关于新疆的历史和地理有关资料,并且在很短时间克服了时差、气候、语言及饮食等种种困难,快速融入了当地的工作和生活。
通过一段时间的工作,我对医院的情况也有了比较深入的了解,红星医院是一所新疆建设兵团十三师所属的医院,拥有光荣的传统,各项硬件建设都比较完善,但医院的软件建设、人才梯队的培养就显得有些滞后。
我所在的超声科多是刚参加工作不久的年轻大夫,缺乏必要的临床经验,根据这些情况,我也清楚了自己工作的重点,制定了工作计划,每周两次的讲课和亲自一对一的会诊,传达一种理念,就是每个超声科大夫都要拥有临床思维,并且加强基础知识和临床知识的培养。我还专门申请了河南省教育厅的一个科研项目,着力加强超声科和心内科横向联系,提高超声科的诊断符合率,同时也提高了科室年轻大夫对心脏和超声的认知。通过教学查房、专题讲座等形式,在科里营造学习的氛围,进一步提高科室人员的技术水平。同样对于患者,会诊的时候我会给予年轻大夫有针对性讲解,让他们了解疾病,了解疾病的诊断、预防、治疗知识。作为医疗专家来技术援疆的目的不仅仅是帮助解决实际问题,更重要的是把自己的超声诊断的临床思维经验传授给他们,让他们学会正确的临床思维,学会学习提高的方法,不断提高临床诊断水平。
记得有一个患者,在当地多家医院不能得到确诊,听说红星医院有援疆专家,专程跑过来点名要河南来的专家看,在得到确诊后患者及时到了上级医院做了手术,术后患者康复后,专程打电话感谢我们的援疆非常给力。每次有这种情况,我就有一种成就感从胸中油然而生,更增加了职业的荣誉感和援疆的情怀。
除了正常的教学及查房外,我们还多次参加当地卫生机构和医院组织的免费义诊、免费送药活动。一年多年来,每次听说我们援疆队要去义诊,当地百姓都会早早的排队等候,看着他们期盼的眼神,我的心里悠然升起一股责任感和使命感。义诊虽然辛苦,有时一上午义诊200多人,忙的顾不上喝水上厕所,可是想着乡亲们对我们的信任,我仍会热情周到地接待每一位群众,认真细致地测量血压和心率,不厌其烦地讲解发病机理、临床症状、治疗方法及饮食注意事项,提出合理的治疗建议,并免费赠送药物。义诊活动虽然只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偏远农村群众“看病难、挂号难”等就医难题,但是却增进了我们与老百姓之间的感情,更促进了民族团结。
不到新疆,不知道中国有多大。通过援疆,我们真正感受到了祖国的山河壮丽、地大物博;深入了解了少数民族,特别是维吾尔族的风土民情;也真正体验到了维吾尔族朋友的热情和好客。故援疆期间,适逢古尔邦节,有幸被作为重要而尊贵的客人邀请上维吾尔族朋友家中做客,感受他们欢快的节日氛围,品尝到了美味的手抓羊肉、抓饭、拉面、凉粉等美食,这将是我难得的人生经历。
半年援疆路,一生援疆情。通过与当地干部职工群众的朝夕相处,团结协作,并肩战斗,我们之间建立了水乳交融、亲如一家的深厚感情。
援疆是一种历史使命,更是一种历史责任。援疆,让我了解到新疆社会发展任务的艰巨性,让我倍加珍惜民族团结和社会发展的大好形势,让我感受到党和国家赋予我们的历史责任。
援疆是我人生中一段宝贵的经历和财富。
援疆无悔,无悔援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