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踏上哈密的土地,孙淼淼就爱上了这里。“这里有一望无际的戈壁,还有巍峨的东天山和大草原。”孙淼淼说,虽然气候有些干燥,但是很快就适应了,特别是哈密市第二人民医院(哈密市肿瘤医院)的领导和同事的关心照顾,让她感受到一个大家庭的温暖。
对于大多数疾病,要进行最终确诊,必须要通过病理这一关,特别是对肿瘤患者来说,只有病理医生作出判断,临床医生才能知道如何治疗,因此病理诊断的质量对医院整体的医疗质量都有重要的影响。自从河南省对哈密市第二人民医院开展组团式医疗对口援助工作以来,该院的手术量日益增加,病理科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病理诊断的难度也越来越高。
孙淼淼的到来正如及时雨。入科半年多以来,孙淼淼积极投身到病理科的各项工作中,工作认真、严谨负责,协助科室规范工作流程、提升疾病诊断水平和工作效率,对疑难病例提出诊断建议和指导,使科室的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跃上了一个新台阶。
孙淼淼擅长分子病理诊断工作及细胞学病理诊断,她深入了解病理科人员的基本情况后,根据科室的实际情况和常见多发的肿瘤病种,结合医院重点培养的四大中心学科,制定了下一步开展的免疫组化、分子靶向治疗以及相关的检测指标。她首先规范了病理报告模板,统一使用国际通用的TBS制定了妇科、甲状腺细胞学报告格式,同时优化病理技术流程和制片方式,采用最先进的液基细胞学制片方式,提高了玻片质量。并协调对接郑大一附院病理各亚专业的专家,通过“91360”平台进行云会诊,加强院际合作,提升了疑难病理会诊能力,并根据临床检测需要,签订该院与河南省肿瘤医院分子病理科分子检测合作协议,满足了临床靶向治疗的需求。
孙淼淼与同事讨论病理诊断结果。
孙淼淼工作起来雷厉风行,她非常注重工作的实效性。哈密市第二人民医院头颈/甲状腺科在援疆专家黑虎的带领下,科室治疗水平不断提高,不少病人专程前来找黑虎团队问诊。为了能够为患者提供更加精确的诊断,孙淼淼和黑虎商量后决定,对甲状腺癌肿瘤患者做细针穿刺的同时进行BRAF基因检测,根据BRAF基因是否突变,来辅助甲状腺乳头状癌的诊断、治疗和判断预后。在过去的一年间,该院病理科穿刺标本BRAF的检测总数仅有10余例,而孙淼淼来到后的一个多月里,已完成BRAF基因检测30例。
努力做好“师带徒”“传帮带”工作,留下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是孙淼淼的初心和使命。她在工作中更加重视团队的建设培养。每周五上午,她在科内组织诊断医生开展专业理论学习,同时进行多头镜的示教,充分利用科里已有资源,在多人共览显微镜下带领诊断医师共同学习,并发挥好后方医院优势,筹备学术会议,协调后方亚专业病理专家来疆讲学,她本人也围绕乳腺癌新辅助治疗的规范化病理评估,在新疆病理规范诊疗论坛上进行线上授课。
孙淼淼在观察病理切片。
针对科室内部建设,孙淼淼也积极建言献策。她提出病理科要服务好临床科室,要求本科室人员尽可能缩短检测流程和时间,加快诊断报告的发放,让患者尽早确诊、尽早治疗。在她的影响和带动下,病理科和临床科室加强了“面对面”“点对点”的沟通,明显提高了工作效率。
孙淼淼是个10岁孩子的母亲,以前无论工作再忙,她都守在孩子身边,为了这次援疆,她第一次离开孩子这么久,心里的思念和牵挂自不必说,但她从不后悔。
“一辈子能来援疆一次,我认为是光荣和幸运的,唯有奉献在此、成长在此,才能不负党和人民所托”,她说:“我愿做一朵抱守初心的天山雪莲,情系天山,无怨无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