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9月24 日,是一个我值得纪念的重要日子。这一天,我有幸受组织派遣,作为第十批组织部中期轮换医疗援疆专家参与了这项光荣而伟大的任务,来到了美丽的东疆哈密,来到了十三师红星医院五官科任科主任,开始了我的援疆生活。
援疆之前,我读了一些关于大漠边塞的诗歌和感人的故事,有的歌颂美景,有的歌颂将士们的英雄壮举。有人说,到新疆的人都有博大的胸怀,当你高兴或者不高兴的时候都可以到沙漠戈壁上喊一嗓子,然后回到工作岗位心无杂念的继续努力工作。在我的印象里,这是一个热血男儿实现理想抱负的地方,是一个让人神往的地方。
终于有机会我也来到了祖国的大西北,见到了广阔无垠的沙漠戈壁,才知道祖国到底有多大,见到了沧桑的胡杨,才知道生命力是如此的顽强,见到了新疆的兵团人,才知道以“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艰苦奋斗,开拓进取”为内容的兵团精神的生动体现。
半年多的援疆工作,给了我深入基层、了解边疆、了解国情的机会,给了我丰富阅历、提高境界、厚积薄发的平台,让我能够感悟社会、磨炼意志、知足感恩。在这里,我认真学习党中央有关援疆政策文件,领会党中央关于援疆会议精神,在生活和工作上不偏离正确的轨道,努力完成组织交给的各项医疗援疆任务。
来到哈密的短暂时间里,让我了解了当地百姓对医疗需求的渴望,很多百姓来医院看病前,要先问问这家医院有没有援疆专家。我作为医疗援疆专家,非常期望能把自己的技术能力奉献给需要的患者。但是哈密的医疗工作环境和河南有很大的区别,医疗团队建设、民族风俗不同,患者人体个体差异很大,所以我在工作中首先尊重当地医生,尽快融入团队当中,与当地医生合作交流,尊重他们的无私奉献精神,自觉做到参与不干预,干事不添事,到位不越位。在援疆过程中我发现,哈密当地医院在眼眶病方面的知识极度欠缺,如何组建团队,为哈密老百姓提供高质量服务,我结合实际对科室医生进行基础知识的培训,定期进行理论讲课,挑选近期的病例详细分析,运用各种授课方法,有效利用工作时间,将眼眶病基础理论贯穿其中,重点知识反复讲,示教手术尽可能让每位年轻医生理解掌握关键步骤,目前红星医院开展眼眶疾病的诊治条件已经成熟。在科室团队的努力下,目前开展了眼眶骨折的显微镜下微创手术,鼻内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显微镜下眼眶深部肿瘤微创切除术等多项新技术新业务,填补了多项全疆眼眶病技术空白,并且我个人多次到新疆医科大学一附院及兵团医院进行手术指导。
同时,我还注重民族团结,与党中央政策保持高度一致,旗帜鲜明反对分裂主义,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不利于团结的事不做,不利于团结的话不说,锐意进取,求真务实,发扬与时俱进的工作作风,坚持“以病人为中心”的临床服务理念,发扬救死扶伤的革命人道主义精神,立足本职岗位,踏踏实实的利用医疗工作,把民族团结的事情做好。我在门诊时常会遇到很多少数民族患者,由于语言沟通困难需要翻译,我会不厌其烦的一句话多次讲,反复讲,写好每一份病历,希望彻底有效沟通,见面主动打招呼,让这些患者感到亲切友好,这样医生的诊断治疗方案才能得到真正落实,最终取得良好疗效。
义诊是我们援疆医疗专家的一项重要工作,走进基层,为更多需要诊治的患者送去服务是我们医生的职责。我记得,有一次到红星二场医院做义诊,一个小时之内就有25名患者前来就诊,这使我深深感受到基层老百姓对援疆医学专家的渴求,为了基层群众的这份信任,我一刻不停耐心细致地为每一名患者进行诊断,很多少数民族患者对我竖起了大拇指,连说援疆医生“亚克西”!听着赞扬的话语,我觉得再苦再累都值得。
离家千里之外,总有许多牵肠挂肚。年迈的老母亲身患重疾,需要经常到医院治疗,总是我援疆最深的牵挂,于是在不影响工作的前提下,我把她接到身边贴身照顾了几个月。爱人王英芳也是援疆医生,她刚结束援疆历程,我就紧随她的脚步来了,有了共同的援疆经历,我们间感情也得到了升华。我觉得人生的乐趣在于追求,人生的意义在于奉献,我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也希望通过自己的双手为更多的患者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我敬佩戈壁的白杨,尽管风沙无情拍打,环境极端恶劣,他总是那么挺拔不屈,执着坚韧。是它,驱走了荒凉,带来了繁华。
我更无悔选择援疆,他乡亦故乡。正是因为援疆,让我的人生变得更加丰富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