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为积极响应河南省委“第十批援疆教师支教计划”的号召,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还正在任高三年级生物教学和班主任的我,报名参加了支教计划。由于疫情的影响,在2020年3月,我告别亲友,背上行囊,踏上火车,一路西行,来到了此次援疆的目的地——兵团第十三师火箭农场第一学校(后划归为红星高级中学),开启了为期三年的援疆支教工作。
援疆工作是高度讲政治的工作,作为支教教师自己始终在上级组织安排下,不断学习党的政策理论,认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火箭农场第一学校作为一座地处郊区的十三师团场学校,教育教学水平较低,学生来源于各个较为偏远的团场,知识基础非常薄弱,缺乏清晰的人生规划,学习习惯较差,严重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心怀援疆使命的我深知肩负责任之重大,任务之艰巨,顾不上旅途的劳顿,到达学校后的第一时间就走进课堂,走近学生,开展教学教研工作。但如何搞好教育教学?我凭借多年的教学经验,根据当地的教师和学生实际,经过反复调查和思考,逐渐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办法。
教学质量提升的关键在于学生。在全面摸底排查的基础上,我掌握了学生普遍存在生物学习习惯欠佳、基础极其薄弱等情况,为此我采取从零开始、夯实基础、稳扎稳打的教学思路,逐步培养提升学生的科学思维和生命意识,进而通过培养科学高效的学习习惯和方法。一是在日常教学中不断渗透生命意识和生物观念学,纠正不良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课堂上高效听课、做笔记的习惯,以及课下及时补错复习反思的习惯。二是多次开展生物学知识竞赛,并系统开展生物学基础知识的概念图构建,进行了大量富有针对性的训练,以便学生树立作业规范意识。三是多方联系家乡同事,让他们邮寄高质量的生物复习资料,鼓励基础较好的同学超前学习,并利用下班时间到办公室解疑答惑,从而使学生的生物成绩得到大幅提升。四是在课堂上,通过系统讲解历年高考试题,分析命题思路,传授解题技巧,让学生明确了高考的要求、备考的方向,以及如何运用生物学思维和基础知识来轻松攻克高考题。五是狠抓落实。根据多年的教学体悟,自己深知“落实就是生命线”,没有落实,一切都等于零,课堂内外都要向落实要质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重新燃起了孩子热爱学习生物的热情和信心。
自2021年9月以来,我与学科组的老师,根据学生不同的知识基础,以及学习习惯,制定出各种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针对不同学情,分类指导,特殊问题个别谈话、家访等,使所教班级学生养成了集体合作学习的好习惯,针对不同基础的学生,分层要求,因材施教,最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取得了良好效果。在批改学生的反思本时,自己通过平实暖心的文字取得了学生信任,也得到了领导的认可。平常做到关爱每一个学生,无论是他们具有什么样的基础,积极帮助他们解决问题,上课之余与学生促膝谈心,努力去做每一个学生的良师益友。
其实能选择到新疆来,还是中学时所学的一篇文章《天山景物记》,一直对天山有着向往之情。哈密北倚天山,南面戈壁。而且天山有朝夕变幻、四季易容之术。碧空如洗则天山如清丽明快的小姑娘,冥冥薄雾则天山像委婉幽怨的少妇,风沙漫漫则天山如幕后施法的老妖,这就是多变的天山,令我向往的天山!之前乘飞机时,俯瞰天山是一道白杠,坐汽车远望天山是长长的一横,于是工作之余,便会在住处、在教学楼上、在空旷的操场上从不同角度拍摄天山……
从黄土高原来到天山脚下,从生机勃勃的中原大地来到满目荒凉的戈壁滩上,夹杂着对家乡的无限思念,对家中年迈亲人的牵挂,在紧张、忙碌和充实的工作中,甘于付出,不断收获着努力带来的喜悦。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过:“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在火箭农场第一学校和红星高级中学支教的这一段时间,我时刻铭记各级领导的嘱托,严格履职,做好支教工作;我没有忘记临行时同事们“塞外教育需贤良,征蓬出关义援疆。建功立业鸿鹄志,翌日凯旋话短长。”的赋诗赠别与殷殷期望。
援疆工作即将结束,自己将不断总结工作中的得与失,以期能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三师的教育事业尽一点绵薄之力,为祖国边疆的稳定和长治久安做出自己的贡献,以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