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遥远的东天山脚下,有个美丽的地方与河南心手相连,那就是河南省对口援助的新疆哈密。2020年初,我作为河南省第十批选派的援疆教师顶着疫情来到了美丽的东天山脚下,来到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三师职业技术学校,开展为期三年的援疆支教工作。
大漠边陲,远在千里。吐鲁番的葡萄、哈密的瓜,雪域的天山,曾经新疆带给我的是无限的遐想,当我踏上这片土地时,工作和生活的考验接踵而至。现实和想象有着天壤之别,想到过有困难,但没想到刚来的时候,新疆的天就给了我一个下马威。哈密地区属干旱荒漠性气候,年均降水量平均只有33毫米,年蒸发量3300毫米,气候异常干燥,不到两天就嘴唇开裂、鼻腔出血……但一切还来不及适应,就迅速投入到紧张工作中。
初到学校,我观察到相比内地,第十三师职业技术学校的整体教育水平还有很大差距,课程设置安排也存在很多不合理之处,这导致学校教学管理运行不太顺畅,我看在眼里,急在心里。经过和机电部李辉主任积极沟通,机电部就机电技术应用专业课程设置进行了调整。我结合在河南工业学校任教期间多次带领学生参加零部件测绘与CD成图技术大赛并连续两年取得国赛三等奖、连续三年取得省赛一等奖好成绩的丰富经验,积极引进内地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先进理念,在学校开设了零部件测绘与CAD成图技术的课程,同时还将相关的超星学习通网络课程资源也推送到十三师职校。结合教学需求和学生特点,以赛促教,以赛促学。我和少数民族教师一起创建了学生CAD兴趣社团,将学生组织起来,深入拓展课上学习的内容。这样一改传统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充分利用课前、课中和课后的时间针对性的学习,既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也提高了教学效果。同时,CAD社团活动也为大赛培养了苗子,选拔了选手。准备自治区技能大赛期间,借助河南后方援助学校的大力支持,在2021年度新疆自治区技能竞赛中,我和教师阿孜古力·司马义老师一起辅导学生参加零部件测绘与CAD成图技术赛项取得了团体比赛一等奖的好成绩,我也荣获了“优秀辅导教师”荣誉称号。
教学相长,相得益彰,草长莺飞结青蓝,师徒结对共发展。按照学校的统一部署,我和机电部阿孜古力·司马义老师和朱永强老师结为师徒。这里的教师有着哈密火一样的学习热情,我也毫无保留的把自己掌握的知识、技巧分享给受援校的老师们。课堂上大家相互听课,课下大家共同评课,研讨教材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教师彼此之间的交流学习更促进了大家专业素养的共同提高。两年来,教师们的教研能力显著提升。阿孜古力·司马义老师本是一个很少涉及该专业的老师,但通过自己的努力在零部件测绘与CAD成图技术大赛中获得了教师组第四名的好成绩;教学之余,我和学校青年教师阿孜古力·司马义老师、吴聪磷老师等一起共做教科研,主持完成援疆专项课题《“互联网+”图学竞赛推动民族地区图学课程教改的实践研究》,不断提升教科研能力。我希望通过做课题和他们交流教学科研的新理念、新方法,共同提高,共同学习。
提起职业技术学校的孩子们,我既开心又自豪。这里的孩子都很纯真,虽然基础知识比较薄弱,不过他们都有学习的上进心。2021年我带了3个孩子参加竞赛,有一个名叫王光磊的学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孩子身体比较瘦弱,因为新疆气候干燥经常止不住的咳嗽,有时候还流鼻血。但他在学习的时候非常刻苦,不仅自己常常举一反三,突破新的知识点还将自己所学分享给组内伙伴,这种毫无保留的团队意识非常难得,最后团队获得一等奖也离不开他的付出。
舍家千里,倾情新疆。我报名援疆支教时儿子马上就要上高三,正需要父母的陪伴,妻子也是一名教师,日常工作很忙。成为援疆人,意味着一家的担子都要交给妻子一人。那时候心里也彷徨过,迷茫过,情感上感觉亏欠妻子和儿子,但是在家人的支持和使命的感召下还是选择奔赴新疆,成为一名光荣的援疆教师!
立志援疆做奉献,情注大漠暖昆仑。三年辛勤奔波,一千多个日日夜夜,不管面对多么艰苦的条件、复杂的情况、恶劣的环境,我都牢记责任与使命,用实际工作行动践行当初援疆“不能碌碌无为”的朴实誓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