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与时间赛跑,与病魔较劲,他们就是急诊科医生,今年54岁的援疆医生韩大明就是其中一员。
韩大明是河南省第二人民医院急诊科主任医师,2021年9月,作为河南省第十批医疗援疆医生中的一员,来到哈密市中心医院急诊科任副主任。
以秒计时 生死时速
韩大明从医30年,爱好看书学习、知识面广,不仅有丰富的急诊科工作经验,对于其他科室的工作也有过专门的学习与研究。他来到哈密后,迅速投入工作,不论是在生活上还是工作上,他都时刻严格要求自己。
时间就是生命,急诊科医生要做的就是为病人赢得宝贵的时间,获得生的机会。韩大明凭着精湛的技术和丰富的经验,成功挽救了10余名危重症患者的生命。
韩大明正在接诊患者。融媒体中心记者 张旭辉摄
2021年的冬天,一名22岁的维吾尔族大学生被送来急诊,患者头、颈、胸、腹部烧伤,导致颈部肿胀窒息、脑内供血差、呼吸道梗阻,患者入院后全身乏力、神志不清,突然发生呼吸骤停,情况万分危急。韩大明懂烧伤专业,他和同事立刻给予人工呼吸并进行气管切开术,保持呼吸道畅通,并清理呼吸道痰液,用呼吸机呼吸,进行抗感染、外伤处理。患者生命体征逐渐恢复正常,意识清醒。待患者脱离了危险,韩大明才发觉自己的帽子和口罩都湿透了,但他仍不敢放松,眼睛还盯着监护仪器。由于抢救及时,这名大学生恢复得不错。
“把这个大学生救治好,我心里特别骄傲。我们急诊科医生就要做‘多面手’,遇到产妇就是妇产科医生、遇到儿童就是儿科医生、遇到创伤病人就得是外科医生。”韩大明说。
敬畏生命 传递温暖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韩大明从医多年早已见惯了生老病死,但仍会为患者流泪。
韩大明工作照。融媒体中心记者 马志娟摄
一次,他到伊州区阿牙小区出诊,一名90多岁的老年患者呼吸心跳已经停止,他指挥同事们全力抢救,对老人实施心肺复苏,10分钟、20分钟、30分钟……老人还是没有任何反应,他为老人的离去而伤心,泪水混合着汗水在他脸颊流淌,犹豫再三,他对患者家属表明,如果过度救治的话,可能会破坏老人的容颜。家属情绪非常激动,失声痛哭,多次跪求韩大明救救老人。他耐心劝慰家属,考虑再三家属接受了韩大明的建议,保持老人安详的容貌,接受老人已经离去的事实。说起这次出诊经历,韩大明眼里含着泪。
敬畏生命、珍爱生命,生死之间考验的不仅是医术水平,更考验医生的德行和修养。他说:“每当我挽回了病人生命,就会非常有成就感,但也有很多遗憾的事,让病人没有痛苦、体面地离开,是我能为他们做的最后一件事。”
尽心帮带 培养团队
韩大明认为,他此次援疆更深远的意义是要培养一支带不走的急诊团队。
日常工作中,韩大明积极发挥好“传帮带”作用,每天第一时间深入科室临床一线,准时出现在早交班会,听取病情汇报,详细了解每一位患者情况,带领年轻医师查房,尤其对疑难杂症及危重症患者的救治,他组织讨论分析病情,制定标准化的诊疗方案,帮助年轻医师成长。
急诊科医生救治患者。
韩大明利用一切机会给科室医护人员讲课,培训院前急救最新诊治知识,与援疆同事一起参与全院“援疆医生大讲堂”,已成功举办多期学术讲座。除了平时在急诊科工作,他还积极参与医疗下乡活动,到伊州区二堡镇等偏远乡镇,将医疗服务送到各族群众家门口,得到广泛好评。
从医以来,韩大明始终坚持医者仁心,来到哈密市中心医院后,他更是坚守初心,爱洒患者。他没有豪言壮语,只用辛勤和汗水为哈密各族群众生命健康护航,用耐心和热心缓解患者的痛苦,用精湛的医术和崇高的医德诠释白衣天使救死扶伤的天职。
时光飞逝,韩大明的援疆生涯快要结束了。当初他选择来援疆,爱人和女儿都有牵挂,但是在韩大明的安抚下,家人还是全力支持他的选择。“援疆之旅是我人生的一次重要体验,我记住了大美新疆,记住了热情的哈密人民,有机会我还会回来的!”韩大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