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两个百年的伟大历史交汇点,河南省第十批援疆干部人才2020年接过援疆“接力棒”,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完整准确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牢牢扭住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为受援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豫力量”,不断提升对口援疆综合效益,真正将援疆工作打造成推动发展的工程、民族团结的工程、凝聚人心的工程。
河南省第十批援疆干部人才带着红旗渠精神、焦裕禄精神、大别山精神,奔赴新疆的“东大门”哈密,甘做为民服务孺子牛、创新发展拓荒牛、艰苦奋斗老黄牛,像天山雪莲、大漠胡杨一样,艰苦奋斗,无私奉献,为哈密贡献着河南力量、河南智慧。河南省对口支援新疆工作前方指挥部被自治区授予脱贫攻坚先进集体、脱贫攻坚组织创新奖等多项荣誉称号。
从5月16日起,我们将陆续刊发河南援疆干部人才的采访报道,如实记录每一位在东天山脚下战斗过、奋斗过、奉献过的援疆干部人才,他们的故事将永远留在我们身边、我们心中。
说起医生,人们最常听说的一定是内科、外科、儿科、妇科这些科室的临床医生。其实还有一种医生,你可能见过但很少听说过,他们就是在幕后默默奉献的病理科医生,河南省第十批援疆干部人才、哈密市中心医院病理科主任杨建萍就是他们中的一员。
多次援疆 义无反顾
杨建萍是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副主任医师、副教授。2015年,她曾作为援疆干部家属来看望在兵团第十三师援疆的爱人。第一次来哈密,她就爱上这里。2018年10月,作为河南援哈医疗队的一员,杨建萍来到哈密开展了为期3个月的援疆。那次,她对哈密有了更深印象,对这里的经历念念不忘。
2020年4月,杨建萍终于等到再来援疆的机会,作为第十批河南援疆医疗专家,如愿以偿来到哈密市中心医院,在该院病理科开展援疆工作。原本为期一年半的援疆到2021年9月就结束了,但杨建萍却义无反顾地选择留下,继续为期1年半的援疆,直到目前,她还在援疆战场上默默奉献。
作为援疆医疗专家,杨建萍经常参与各种下乡义诊活动。图为她为一家矿山企业工人分析和解读体检报告。融媒体中心记者 马志娟摄
其实,杨建萍与普天下的女人一样,远离家乡,怎会没有对家人的牵挂,但这些并没有影响她工作的热情。她刚来时,哈密市中心医院病理科的免疫组化工作刚刚起步,很多工作很需要她的指导,当时她的丈夫在郑州做手术,80岁的老母亲无人照看,她也曾急得落泪又悄悄咽下。
杨建萍说:“既然选择了援疆,无论是欢笑还是泪水,都对我的人生是最好的历练。”
积极帮带匪 用心培养
2020年4月抵哈工作以后,杨建萍任哈密市中心医院病理科主任。她结合自身专业优势,积极发挥帮带示范作用,用心培养年轻医生。
为了把一些新知识新理念推广开来,杨建萍利用业余时间准备课件,见缝插针在科里授课。两年多来,她参加医院和科室各类培训授课20余次,累计600多人次听讲,特别是子宫内膜癌的分子分型新进展、卵巢癌和相关分子检测的新进展、宫颈癌2020年WHO新分类、卵巢肿瘤的分类和诊断等相关课程,得到妇科临床专家的高度赞扬和大家的一致好评。
杨建萍不仅自己授课,还带动了科室里业务学习的风气。在她的带动下,病理科每周3次业务学习,2次网络课程学习,1次听科室医生自己授课,截至目前,业务学习已坚持近百次。通过学习,大家对消化系统活检、乳腺常见疾病的诊断、子宫内膜疾病的诊断等技术有了更加系统和清晰地认知。
杨建萍正和同事们研究和分析病理切片。融媒体中心记者 马志娟摄
临床诊疗需要病理诊断来提供可靠的依据,病理诊断也需要与临床的沟通和反馈。日常工作中,杨建萍总是有意识地提醒科室同事多了解临床需求,尽最大努力为临床服务。通过她的努力,病理科从不与临床打交道到人人成为临床医生的好参谋。
哈密中心医院病理科主任吴洁说:“杨主任在许多方面给我们开了好头,作了表率,与她共事我们受益匪浅。”
看着年轻医生转变了观念,快速地成长进步,杨建萍十分喜悦,她知道这些好习惯的养成不是一天两天能够完成的,而它的意义是长远的。“援疆工作一直提倡留下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这正是我的目标,等我离开了才不会感到遗憾。”杨建萍说。
有求必应 尽心尽力
杨建萍的微信、手机随时保持畅通,科室医生有疑难问题请教,她都有求必应,及时给出解决意见或方案。即使在探亲休假期间,科室发现有疑难病理,她也会及时回复大家。
病理科医生李秀凌是个勤学好问的姑娘,她每天都准备了十万个为什么来问杨建萍,杨建萍对她的提问从来都乐此不疲、有问必答,时间长了,两个人相处得像姐妹一样。
最让杨建萍感到欣喜的是,2020年12月,在各方努力和帮助下,特别是郑大一附院病理科主任李文才及团队的大力支持下,哈密市中心医院开通了与郑大一附院的国际远程病理会诊平台,利用郑大一附院专科发展的优势,能够及时解决疑难病例的诊断,而且做到精准诊断,极大提高了哈密中心医院病理诊断水平。这是河南医疗援疆工作结出的一个硕果,也是哈密广大患者的福音。
工作中的杨建萍。资料图片,由受访者本人提供
有了可靠的设备和技术保障,杨建萍更加努力地工作。两年多来,她已完成免疫组化病理诊断430余例,科内及外来会诊1400余例。遇到疑难病理,杨建萍常常和科室的同事一起加班。在她的带动下,科室年轻医生的病理诊断能力越来越强,工作积极性也越来越高。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间杨建萍的援疆生涯已经进入倒计时,她心中已经有了太多不舍。在哈密度过了700多个日夜,她舍不得哈密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舍不得哈密的香甜瓜果,更舍不得这里的同事、这里的父老乡亲。她说,这段援疆经历,足够她一生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