拂去华衣着戎装,冰雪映照演兵场。家国情怀热血涌,远离家乡赴边疆。沙海胡杨任风狂,老兵精神永光芒。而今我辈来接力,续写援疆新辉煌。
2020年初春,在天山南北雪融花开的美好季节,在新疆各族干部群众奋力开启高质量发展新征程的关键时刻,我有幸作为河南省第十批援疆干部来到兵团第十三师淖毛湖农场,成为了一名新的兵团人,开启了一段难忘的援疆岁月。
三年来,我坚持学习兵团精神、做出彩援疆人,完整准确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持续提升对口援疆综合效益,有力助推受援团场高质量发展。在党的百年华诞之际,我光荣地被十三师新星市党委授予“优秀共产党员”称号;被兵团“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领导小组评为兵团2020年度“民族团结一家亲”和民族团结联谊活动先进个人。
牢记初心使命 锤炼“兵”的忠诚
三年来,我牢记援疆初心使命,沐浴着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第八次全国对口支援新疆工作会议的春风,深刻领会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疆和兵团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持续深化对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的理解。
在军垦博物馆的展厅内、在兵团干部学院的课堂上、在伊吾四十天保卫战烈士陵园中,我深刻认识了兵团作为一支承担屯垦戍边职责使命的英雄部队所发挥的重要战略作用,深刻理解了一代代兵团人用理想与信仰、坚定与执着浇灌升华出“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艰苦奋斗、开拓进取”的兵团精神。
我传承红色基因,站稳政治立场,从党的百年奋斗中汲取前进的智慧和力量,深刻感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以实际行动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持续提升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在援疆工作实践中诠释对党的绝对忠诚。
献身团场事业 担当“兵”的责任
来到淖毛湖农场之前,“地处边境、距师部270公里、常年大风、深度干旱、条件艰苦”等这些标签使我内心有些许失落。但越是艰苦边远的地区,越是锻炼人的地方,组织上派我到最偏远的团场工作,是信任更是培养。赴任当天,我带上所有的行李,决心要像胡杨一样扎根团场、戍守边疆。
三年来,我立足团场实际,突出重点、精准对接,主动融入、担当作为,聚焦民生惠疆、产业强疆、智力兴疆、文化润疆,扎实做好援疆各项工作,助推受援团场高质量发展。
针对团场哈密瓜“出疆难”问题,发挥河南市场资源优势,依托各级工会组织,持续开展消费援疆。积极对接万邦国际、洪发果品等河南采购商与团场建立良好的长期合作关系。组织援疆干部拍摄小视频,对接“莲菜网”“有井有田”开展社区团购,利用“好想你”郑州实体店开展线下销售。三年来,河南定向组织采购团场哈密瓜5400吨,价值2700万元。
为加快团场城镇化建设步伐,邀请周口市规划建筑勘测设计院专家来场开展“规划援疆”,对团场城镇基础设施等各方面数据进行实地踏勘测绘,无偿编制了《淖毛湖农场场部控制性详细规划》,为团场城镇化建设描绘了美好蓝图,节省团场规划资金100余万元。用好鹤壁宝山经开区对口支援淖毛湖经开区的政策优势,搭建合作平台,共谋产业发展。
协调周口市每年选派5名市直机关专业技术干部来场开展“组团式”援疆,打造一支“带不走”的工作队;发挥传帮带作用,依托团场胡杨大讲堂,为干部职工讲解政务信息、粮食安全等业务知识;选派团场30余名干部到河南参加业务培训、跟岗学习,帮带培养团场干部人才,提升自我“造血”能力。
在周口市的支持下,红色徽章展、书画作品展、黄泛区农耕文明图片展等活动在团场举办,共庆党的百年华诞。组织团场赴河南考察学习文旅产业发展,邀请周口文旅部门来场考察指导胡杨民宿、农家乐等项目建设,推进两地文化交流互鉴。
三年来,我先后分管了团场的财政、农业农村、城镇管理、三产服务业、疫情防控等工作,与班子成员和干部职工团结协作、攻坚克难,下连队、进企业,查实情、出实招,各项分管工作亮点纷呈:抓好收入、支出与资金拨付等工作,财政收入全师名列前茅;哈密瓜产业提质增效,职工收入持续增长;环境卫生整治和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成效显著,美丽团场建设深入人心,获评2020年度“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称号;慎终如始,精准施策,牵头做好环境消杀、冷链物流等常态化疫情防控,持续巩固防控成果。
如今的淖毛湖农场,已成为兵团最大的晚熟哈密瓜基地和重要的能源化工基地,产业蓬勃发展,环境优美宜居,职工安居乐业,实现了由寂寂无名的边陲小场到工业重镇的华丽转变。
践行兵团精神,续写“兵”的辉煌
兵团精神是我们取得胜利的宝贵财富和力量源泉。河南对口支援十三师以来,豫兵两地心心相印,广泛合作,共谋发展。一批批援疆干部如一颗颗闪闪红星,在兵团精神的感召下,戍守边疆、无私奉献,用心用情凝结出跨越河山的辉煌情谊。
三年来,我接过接力棒,把团场当故乡,视职工为亲人,自觉践行兵团精神、胡杨精神和老兵精神,用汗水和心血续写“兵”的辉煌。
发挥桥梁纽带作用,积极推进团场与河南加强沟通协作,增进两地各族群众深厚情谊。2020年7月,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为淖毛湖农场捐赠口罩1万个,助力团场疫情防控。2021年7月下旬,河南遭遇严重洪涝灾害,第一时间协助团场组织捐款捐物,向周口捐赠80万元资金和10万元物资,诠释了“豫兵情深、守望相助”的深度交融。
认一次亲,结一生情。2020年4月,我参加“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与团场一连职工巴海古丽·吾斯曼结为亲戚,从此有了一个维吾尔族妹妹。三年来,到妹妹家走访看望30多次,捐款捐物6000余元。通过真情交心、倾情奉献,帮助妹妹走出亲哥哥去世的阴霾,重拾信心努力创造美好生活。看着妹妹、妹夫都有稳定的收入,两个小外甥茁壮成长,一家搬进了新买的楼房,又购买了小汽车,我的心里无比欣慰。
三年弹指一挥间,终生难忘援疆情。在淖毛湖这片干事创业的热土,我结识了勤劳淳朴的职工群众,洒下了拼搏奉献的汗水泪水,传播了民族团结的真挚情谊,淬炼了艰苦奋斗的昂扬精神,收获了充实幸福的美好经历。这段岁月,必将激励我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强化为党分忧、为国奉献、为民造福的政治担当,坚定信心,勇毅前行,在新时代新征程上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