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疆六载,让我的人生经历更加丰富,让我的生命更有意义,让我对援疆工作充满更多的敬意,也让我对新疆和兵团第十三师这块热土爱得更加深沉。
2020年,在结束第九批援疆任务之后,根据组织的安排,抱着“革命战士是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的一颗红心我选择留了下来,继续开启第十批援疆历程。
在第十批援疆期间,根据河南援疆前指及十三师党委组织部安排,我的工作以河南省援疆前指为主,兼顾师市教育局工作,任职十三师新星市教育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和河南援疆前指办公室主任。
加强思想修养 厚植家国情怀
连续两次援疆,我并没有因为自己是一名老队员而放松学习,而是充分发挥老队员的示范带头作用,积极参加前指开展的“三学习三提升”“来疆为什么,在疆干什么,离疆留什么”和“学兵团精神、做兵团战士”系列学习讨论活动,主动充当小教员,帮助大家熟悉新疆的区情社情,与大家一起厚植家国情怀,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在援疆岗位上进一步提高本领、增长才干,展现担当作为。
搭建交往平台 助力疫情防控
2020年初,第十批援疆干部人才入疆前夕,正值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使我们进疆的时间一再延迟,为了不耽误援疆工作,我便发挥自己老队员的优势,主动参与配合前指协调省委高校工委、省教育厅制定和实施“网上教学”“学校疫情防控工作指南推送”“上好开学第一课行动”“一封信一座桥一方案行动”四大行动计划,向哈密市和十三师推送河南“名校同步课堂”教学视频资源2327课时,收看率达到25万人次,实现了十三师中小学生疫情期间网课全覆盖,确保十三师中小学疫情期间停课不停学。同时,我还协调后方单位对口捐赠抗疫物资和教育系统急需的儿童口罩等,为十三师取得防疫工作决定性胜利做出了积极贡献。
当好参谋助手 打造教育援疆新亮点
第二次援疆,我积极参加教育援疆前方协调组各项工作,充当智囊,当好助手,做到六个助力:一是助力改善办学条件。参与协调推动新星市第一中学援疆初中教学楼、十三师“互联网+”数字校园应用中心和火箭农场第一学校科创乐园建设并投入应用,改善办学条件,实现师市教育系统与河南教育的信息互通。二是助力提升教师队伍素质。参与协调后方,选派多个学科的266名教师援疆,有效弥补了师市学校师资的不足。加强教师培训培养,助力实施青年教师“十个一”工程和“双百计划”,立项100项河南教育援疆专项课题,共建100个优秀教学团队,配合举办专题讲座30余场,培训受援地教师2000余人次。三是助力推进“组团式”援疆。参与多方协调,使河南教育援疆增加到5个组团。持续推动河南省实验中学“组团式”援建红星高级中学,推动河南省第二实验中学对新星市第一中学实行智力托管,组织河南省10所优质高职院校对口援建十三师职业技术学校,初步形成了“理念+规划+改革+人才+管理+技术+资金+文化”八位一体的职业教育援疆新模式。四是助力深化豫哈交流交往交融。参与并出色完成了河南省党政代表团赴哈考察期间的教育成果展示任务。深入推动豫哈两地教育系统交往交流,年内先后保障河南省20多批次100余人来师市送教培训,参与“文化润疆--豫哈少年行”夏令营活动和《了不起的少年》特别节目录制活动的组织协调。五是助力推动教育改革创新。配合协调组从河南抽调专家推进师市教育综合改革,完成校长职级制改革,师市1061名教职工参与“校聘”,实现教师由“学校人”向“系统人”转变。六是助力加强援疆教师管理。进一步完善管理制度,细化网络管理,做好疫情防控,深入开展经常性思想工作,切实解决好教师队伍的思想问题和实际困难,确保了全体援疆教师安全稳定。
主动担当作为 当好援疆前指“红管家”
三年来,我认真履行指挥部办公室主任职责,借鉴第九批的经验,不等不靠,主动作为。入疆后第一时间完成了办公室的组建。组织起草了党建、行政等18个管理办法,完善了制度,规范了秩序。主动加强与河南援疆前指、后方各厅局以及受援地各部门的沟通协调,理顺了关系,推动了工作。坚持严管厚爱队伍。采取网格化方式管理,严格落实援疆干部人才“三条铁律”和人员车辆等各项管理制度,关心厚爱援疆干部人才,想方设法改善大家生活条件,组织院内绿化,安装路灯和空调,重新修缮健身场所以及坚持为援疆干部过生日、调剂伙食等等,在公寓营造了一种家的氛围。实现了援疆干部人才零违纪、零事故,并出色地完成了河南省党政代表团、河南省委组织部联合考核组、中组部等四部委调研组、兵团调研组等30余次重大接待任务。
六年的援疆生活,让我对“援疆”二字的含义有了更深层的理解,对援疆工作的意义有了更深的认识,更对自己的人生价值有了全新的定义。
感谢援疆,我会永远铭记那段援疆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