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荏苒,白驹过隙,不经意间我在兵团十三师已经是第三个年头了。
2020年4月,我作为河南省第十批援疆干部的一员,也是代表河南省商务厅首次参与兵团第十三师的援疆工作,让我深感责任重大。
到了一个崭新又陌生的工作环境,为了尽快进入工作状态,除了要对当地自然禀赋、产业政策、营商环境等方面尽快做广泛的了解,我觉得最重要的是要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领悟“依法治疆、团结稳疆、文化润疆、富民兴疆、长期建疆”党中央治疆方略的深刻内涵。
这里,我想先谈谈我对援疆干部的定位和理解。首先,援疆干部有其身份的特殊性,在受援单位不应只发挥如本地普通干部的作用,不能局限于干好本职工作,应更多的有“跳出来”的超脱思维,力争做一些不同于当地干部的事情,力争想得超前,干的大胆。其次,援疆干部要融入当地,做好各方的润滑剂,各部门的援疆干部的衣食住行一般统一管理,工作之外的时间较为充裕,可以发挥在当地各职能部门间的联络优势,互通信息,加强联络,促进部门协同,有条件的也可以创造一些所在地区兵地间的交流机会。第三,发挥和后方的联络机制,利用好后方资源和信息优势,多争取后方人力物力支持,促进与受援单位的学习和互访,建立起长效的培训和交流机制。
作为一名商务工作者,招商引资工作是重点工作,要有从“发展”着眼的“问题意识”,学会从企业家投资兴业的视角换位思考。从关注的市场在哪里?原料在哪里?生产成本高不高?三个主要问题着手,分别找出哈密比新疆,十三师比哈密的比较优势。谈政策、谈优势、算细账,最终引导企业家来十三师投资兴业发展。
为什么来新疆?新疆有着全国其他地区无法比拟的土地和能源资源优势,以及更低的机会成本。从产业承载空间看,人口聚集地区如因发展制造业而放弃科研与创新,显然是在浪费人力资源,想要布局科技型、创新型产业,必须迁移制造业,实现腾笼换鸟。
为什么来哈密?集中体现在五大比较优势:一是通道优势。哈密为“一带一路”桥头堡,新疆东大门,东南西北皆可往,双循环格局下哈密比全疆任何地州市都更接近全国大市场。二是资源优势。哈密煤炭储量 5708 亿吨位居全疆第一,优势明显。三是能源优势。哈密风光资源丰富,1800小时可利用时长,加上光伏、风电成本下降,离平价上网仅一步之遥,风光电与火电组合形成仅 0.3 元/度的电力洼地,相较全国其他地区优势明显。四是政策优势。自治区对哈密提出“十四五”期间 3000亿固投,2000 亿 GDP 经济发展目标,并提出能源新能源基地、煤化工基地、疆电东送基地等一系列发展定位,是国家布局的新疆未来制造业中心。
为什么来十三师?相较哈密市,十三师的比较优势有哪些。一是差异化国家政策。在兵团筹划企业上市不排队,符合一个上一个;二是良好的营商环境。师党委谋奋进、职工群众想奋进、全体干部真奋进,进解促、政策研究员、企业接待日、现场集中办公、师长办公会,全力保障企业良性发展;三是较大发展空间。新星市已经挂牌成立,市场潜力较大, 红星文化、军垦文化、兵团会客厅,企业有充足发展空间;四是极具吸引力的招商引资优惠政策。
有意愿来这边投资的企业家也都是有情怀的,也可以此作为招商引资工作的入手。在大美新疆,牛羊遍地、瓜果飘香、空气干净、风景广袤,可以让人吃的过瘾、呼吸放心、身心愉悦、事业同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稳定西北以经略东南。没有新疆的发展就没有中国的能源安全,没有新疆的发展就没有“一带一路”的通道繁荣。兵团职能一直在随着国家政策的变迁进行调整,从屯垦戍边到维稳戍边再到向南发展,可以说,于公于私,企业来十三师发展都是很有意义的。于私而言,企业来十三师一定是挣钱的,于公而言,企业来十三师挣钱的同时也是在戍边,也是在履行稳定西北的历史使命,是具有爱国情怀的企业家,这就是在企业编兵。
当然,也要了解哈密经济发展短板,做到心中有数,如果能辩证的看,把短板视为发展的潜力所在,和企业家交谈时候也能彰显诚意。虽然哈密缺水,但是国家已经为解决哈密未来工业发展问题打出组合拳,引额入哈,每年新增用水3亿方,出台退水减地政策、工进农退。虽然新疆人口仅占全国人口的1%左右,但是国家不遗余力全力推进 5G 信息化技术,以远程操控和无人工厂模式,解决新疆工业发展问题。虽然哈密远离市场物流受限,但是区位优势将弥补一切。如果以欧洲等国外市场为主,产品在哈密生产制造并以此发出,路途比内地平均少一半;如果以国内市场为主,靠近原料端生产,企业将比把新疆原料运回内地进行加工生产,节约至少20%的物流成本,还不用承担内地环保压力和三废处理成本,这就是哈密的区位优势。
三年的援疆,伴随着疫情,许多计划的贸易促进活动未能如期开展。但在遗憾中,我留下许多美好的回忆,收获了一众好友,正如那句老话:“人生当有不足才是一种圆满。”
祝愿美丽的新疆越来越好,也感谢援疆,给我一段难得的人生历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