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河南工学院的王海涛老师,浑身散发着质朴担当的气息,他能够来援疆是因为要完成同事妻子马绍惠教授未尽的梦想。原来援疆也一直是妻子的愿望,早在2013年,满怀希望报名参加援疆的妻子最终因为健康原因没能成行,成为她心中的遗憾。当又一次援疆机会摆在王海涛家庭面前时,妻子全力支持他来援疆。于是,在2020年年初,他带着妻子的嘱托如愿以偿地来到了美丽的新疆哈密,到哈密职业技术学院担任交通运输系副主任,实现了夫妻两人共同的初心愿望。
初到新疆,王海涛老师面临着生活环境和工作内容的双重挑战。干燥的天气使得他手部皮肤开裂、流鼻血,肠胃不是很好的他最初一段时间都在闹肚子。但就是在这种身体不适情况下,他坚持早谋划、早备课、早行动,处于隔离期间就开始着手进行教学资料的整理和准备工作,身体的不适应一股脑抛到了一边,充分体现了一名教育工作者的职业素养与担当。
新疆地域辽阔,地形复杂,有着大量的煤炭、铜矿等矿产资源,也有哈密瓜、葡萄、香梨、大枣等特色林果产品,以及牛羊禽肉产品。这些主要依靠公路运输,货运量每年都在占比80%以上。新疆是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面对国家加快推进“一带一路”建设,迎来了重要的发展机遇。在新疆面临立足新发展阶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大背景下,交通运输显得尤为重要,培养专业交通运输技能人才更是使命光荣。王海涛老师深感责任重大,他通过查阅文献、档案,到实习合作基地调研,掌握了第一手资料,结合自身原本在新飞集团工作经验,因地制宜的将所带课程进行了专业设计,为教好学生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谈到第一次上课的场景,每一处细节呼之欲出, “虽然已有预感,但是当看到满满的教室里绝大多数孩子是少数民族学生,那种视觉冲击还是很大的。之前就听说过少数民族孩子的名字很长,谁能想到最长的有12个字。记名字也成了我一个大难题,第一次课堂点名成了很困难的事情。大部分孩子国语不是太好,如果我用正常讲课语速,有些学生们的脸上就会出现茫然的表情,我就要适当重复和降低语速。而且孩子们用不流利的疆味国语提问,我得仔细听才能理解”。面对这些渴望学习、努力求知的孩子们,王海涛老师向系里老师们及领导请教,和援疆同事们一起探讨。很快调整了教学节奏、调慢了自己的语速,遇到知识点还会多次重复、强调和提问,力争让这些孩子们能够听懂、理解、学会。
“用欣赏增强学生的信心,用信任树立学生的自尊。” 王海涛老师时刻牢记并践行着这句话。为提升学生们的实践操作能力,在实训实践课上,他现场指导学生们拆卸发动机、维护保养汽车等技能的同时,经常会讲一些汽修安全小故事,使得大家通过事例把操作重点内容和安全操作能够烂熟于心。
王海涛老师一个非常细心的人,由于疫情防控和家庭等多方面原因,一些学生的心理波动很大,上课心不在焉,注意力不集中。王老师注意到这种情况后,单独召开了一次别开生面的课余讨论会,会上,王老师耐心倾听学生们的困难和问题,以自身丰富的经历去引导和解疑答惑,有效缓解了孩子们学习的焦虑。还有一次实操过程中,一位名叫麦尔哈巴·穆开热木的学生因为不熟练操作失误,眼看汽车歪斜要砸向那名同学,王老师飞步上前,一把将学生拉到身后,自己的脚却被车辆轮胎轧伤。当时那位同学非常感动,内疚的向王老师道歉,他却安慰道,没事儿,这点伤不碍事,老师我可是健身达人,皮糙肉厚。这就是锻炼的好处,大家要多向我学习哈。但以后走上工作岗位,可就没人在旁边保护你了,一定要树牢安全意识。此后,这个班的同学们课下经常亲切的称呼他为“王海涛爸爸”,学生们还盛情邀请王老师有时间一定去家乡做客。他深深感受到了学生们的那份淳朴与善良,心中满满的职业获得感。
除了完成繁重的教学任务,王海涛老师还取得了很多成绩。2021年王海涛老师和阿不地里木老师一起合作辅导3名学生参加自治区技能大赛,荣获高职学生组技能大赛三等奖的好成绩。截至目前共计辅导42名学生获得1+X汽车营销与保险服务技术技能证书,并成功申请2个省级项目,发表了3篇论文。
每当看到这些与自己女儿年龄相当的孩子们,王老师时常会想起在郑州上大学的女儿。与女儿视频谈心时,女儿常会叮嘱老爸注意保重身体,说放假来新疆看望老爸!在与妻子视频时,他会把哈密的人文地理、自然风光、美食特产告诉妻子,也会将新疆的新鲜瓜果及时快递回家乡,以弥补妻子的遗憾。不过令人更遗憾的是,两年多来,由于大学学业和疫情防控的原因,妻子和女儿始终未能如愿到哈密走走看看。
“在我来哈密之前,周围人告诉我新疆是漫天黄沙、茫茫戈壁,偶尔点缀着绿洲,冬季特别冷,夏季会特别的热。可真正到了这里,才深信一句话,耳听为虚,眼见为实!”真正踏上这片土地之后,王海涛老师所有的疑虑都烟消云散了,原来天可以这么蓝,云可以这么白,天山居然可以这么近!天山上的雪如此的洁白,流下来的水如此的清澈!新疆的美丽不言而喻,真应了那句话,新疆是个好地方!在哈密生活两年多来,王老师感到哈密更是一个资源丰富,瓜果飘香的好地方!
王海涛老师是一名踏踏实实工作的非常普通的教育工作者,但正是这种踏实,培养了一批又一批拥有扎实技能的实用型人才,为新疆交通运输行业注入了新鲜血液,培养了优秀人才,也为新疆高质量发展贡献了一份自己的力量。
“两年多来,我不是一个人在援疆,我是带着媳妇的梦想在援疆,这是我一生难得的宝贵财富,我经历了辛苦也品尝了幸福,磨练了意志也丰富了阅历,教授了知识也收获了成长。援疆无怨无悔,我的生命因援疆而精彩。”王老师自豪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