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帅气的范超林老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救中心已经工作了十二年,担任郑东院区急诊门诊的护士长。2020年年初来到哈密职业技术学院任医护系副主任。谈及最初决定前来援疆的心路历程,他坦言到,一直以来支援边疆建设是自己长久的梦想,却苦于护理专业很少有机会。2019年底,得知哈密职业技术学院需要一名护理专业的老师,得到消息的他毫不犹豫地写了一篇“请愿书”,如愿以偿地踏上了援疆之路。
初到新疆,范超林老师面临着生活环境、工作内容、文化差异等方面的挑战。过于干燥的天气使得他难以适应,即使每天不停地喝水,上火、嘴上长泡、流鼻血等症状仍时常产生。在他不断调整下,慢慢适应了这里的环境,哈密蔚蓝的天空,清新的空气,碧绿的草原,尤其是这里香甜可口的瓜果美食,使他的身心焕然一新,渐渐喜欢上这座城市。
在工作方面,他原本从事临床护理工作,来到哈密后,从事护理教育工作,他主教急诊护理、急危重症护理课程,同时也承担着外科护理以及其他一些课程。从一名护士转变为一名教师对他来说是个全新的挑战。虽然没有教学经验,面对哈职院医护系80%以上是少数民族学生的学情,面对少数民族同学们的国语水平不高,面对与少数民族同学沟通不畅的困难,范超林老师没有退缩,他向一起援疆的同事们请教,向郑大护理学院的老师和医院的领导请教,向哈职院医护系的老师请教。从如何写教案开始,到每个章节PPT的制作、板书书写,从如何与少数民族学生沟通开始,到如何调动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甚至如何出考卷等等,他边教边学边工作边总结,在不到三个月的时间里就将这些困难一一克服。
这里的学生们纯真善良,热情好客,尤其是对知识的渴望深深打动着范超林。两年多来累计授课超过500个课时,他也逐渐总结出自己的工作经验,那就是朋友式教学。他主动学习简单的少数民族语言,像兄长一样在教学中经常用自己的成长经历来影响着学生,像朋友一样在教学中把护理知识以他当护士长遇见的临床案例通过讲故事的形式教学。由于受疫情影响,学生们在校封闭教学,难免产生厌学情况,这个时候,范老师在课间休息时间就主动打开手机播放少数民族音乐,让学生们教他跳民族舞蹈。学生们越来越喜欢听他讲课,成功的背后是他辛勤努力地付出,每个章节的PPT通常工作量在10个小时以上,里面添加了大量案例、图片和视频等。现在走在校园里,迎面而来的学生都非常欢快的喊着“范老师好”,有时还会把手里的水果硬塞给他。回忆起2021年“5·12护士节”那天,范超林老师的喜悦都写在脸上。那天,他如往常一样去上课,当进入教室时,学生全体起立并向他鞠躬,“护士长好,祝您节日快乐!”范超林老师感动万分,“这是我身为教师最有成就感的一件事。”在校园里,他每天都在收获着感动,也在校园感受到自己青春的快乐。
在哈密职业技术学院工作期间,范超林老师还参与了学院临床医学、医学影像专业申报;成立了医护系科研小组,有效促进了科研学习。同时,还被学院聘为青年教师培养导师,负责培养1名青年教师,培养的教师很快就取得了学院组织的授课比赛三等奖。除了教学工作之外,范超林在学校还承担职业规划、实习生安全教育、防震减灾等多个公开课授课,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设计了哈职院疫情防控应急预案,组织多次演练,填补了一些疫情防控中的不足之处,他带领成立的急救社团也使哈职院的应急校园建设上了一个台阶。两年多来,他获批了1项省级课题,1项市级课题和2项校级课题,并编写了一本教材。
在完成日常的教学任务以外,他还经常深入哈密市中心医院、红星医院等医疗机构,向护理同行们进行授课、护理查房、会诊等,指导哈密中心医院的参赛作品荣获自治区两个二等奖,指导吐哈医院的急救技能比赛荣获自治区一等奖等。哈密中心医院护理部副主任王隽说,范超林老师让我们看到了和郑大一附院护理团队差距所在,他对我们的帮助事无巨细,开拓了我们的眼界,促进了我们护理团队的健康发展。
范超林老师经常利用周末和节假日前往天山以北,访问贫困农牧户家庭,走进学生们的生活。他了解到这些牧区的学生在来到哈密市之前,都是跟着父母在山里面长大。在山里没有网络,没有电视,甚至连人影也很难见到,学生十天甚至半个月才能接触一次外界,这些学生只能面临着雪山草原唱歌跳舞,一副非常开心的样子,但范超林老师却注意到,他们表面很快乐,但在人际交往时还是有一丝胆怯。为此,他带领学生们在快手、抖音等平台共同创作一些作品,并通过每一次的开学第一课以及期末的座谈会,跟他们产生真正的心灵交流,从生活上真正关心他们。有一次,他所带的1902班的马俊秀同学突发急症在ICU抢救,生命危在旦夕。而马俊秀同学家远在甘肃农村,父亲早逝,母亲独自抚养2个孩子,家庭非常困难。了解到这个情况后,他联系了自己的朋友和医院的同事们,募捐了5000多元,并跟孩子所在的医院进行沟通,拜托多加照顾。还有一位学生,家中父亲突然离世,她成了孤儿,范超林主动添加了同学的微信,每周都和她谈心,及时帮忙解决遇到的困难,目前,该同学已顺利毕业并留在了哈密工作。
范超林老师在做好教学工作的同时,还积极参加社会志愿者活动。2020年冬天,得知哈密市血库缺血,他自己悄悄地去献了血,等学院组织一起去献血的时候,本来他准备再次献血,但电脑上显示他献血还未超过一个月,大家才发现了这个秘密。2021年的暑假和2022年的春节,他是在郑州抗疫一线度过的,特别是7月20日,郑州遭受了史无前例的特大洪水,郑州大学一附院受灾特别严重,他主动参加医院的灾后重建工作。哈密的捐赠物资到达医院时,他又马不停蹄去和其他援疆同事一起帮忙装卸分发,一直忙到凌晨3点。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他动情地说:“我们援助新疆,在我们遭受大灾的时候,新疆哈密人民反过来援助我们,这就是豫哈两地人民心连心深厚友谊的见证。”为了这份友谊,他和援疆团队一起献血、一起资助贫困学生,一起购买哈密农产品消费扶贫的故事,留在了哈职院广大师生的心中。
采访最后,笑容憨厚的范超林老师想起当时写请愿书时正在出差的路上,想起家中的幼小的两个孩子,一个五岁,一个三岁,想起因为援疆和家人产生过争吵分歧。谈及孩子,他不禁哽咽,有次老师问儿子,你的梦想是什么?孩子说我要在郑州和新疆之间建个游乐场,这样我就可以天天看到爸爸,他就可以多陪陪我了。可爱的女儿也说,我要当科学家,在家里的房顶安一个自制的望远镜,这样就可以看到在新疆的爸爸了。去年,妻子和孩子们在哈密跟随他生活了几个月,看到范老师辛勤的工作,妻子理解了他的选择,愈发支持范超林的事业,这让他备受鼓舞,说到这时,他又露出了开心的笑容。
拥有家国情怀的范超林老师只是所有援疆教师中普通的一员,正是有了成千上万的,一批又一批的像范超林一样的援疆老师,才让教育援疆续写着一个又一个的辉煌!他们用行动诠释着援疆人的责任与担当,诠释着援疆人弘扬兵团精神、胡杨精神,诠释着援疆人扎根哈密、建设哈密、融入哈密,诠释着他们来到祖国需要的地方默默奉献青春的诺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