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医生,谢谢你,要不是你我这个病肯定就耽误了,太感激你了。”一位女教师握着一名女医生的手激动地说道。
这一幕发生在新疆哈密市的黄田农场医院,事情起因还要从之前一次偶然的就医说起,这名女教师之前去医院看病,检查出甲状腺有一个肿瘤,认为没有什么事情,但身体一直不舒服,直到听说有援疆医生来黄田农场医院后,她就赶紧去重新检查,但这次检查的结果是需要立刻去上级医院做进一步的检查和治疗,因为病情很严重。女教师急忙就去了乌鲁木齐的医院进行治疗,确定为恶性肿瘤并及时的做了手术,恢复了健康。所以才出现了女教师感谢女医生的这一幕,而这名女医生就是来自河南省信阳市商城县人民医院超生科的援疆医生——张敏。
“我是我们那个地方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作为在原单位科室第一个来援疆的医生,张敏在2020年4月来到哈密市黄田农场医院超声科,进行河南省对口援疆第十批医疗援疆工作。作为一名中原女子,因为饮食习惯和气候的差异,初来哈密时,张医生也有些不适应,皮肤干燥起皮,流鼻血更是常有的事情,“刚开始的时候一个月就要吃一瓶奥美拉唑”,因为在家都吃米饭,而在哈密主要以面食为主,并且这边口味有些重,每次吃过饭后胃都有些不舒服,张医生适应了好长时间才调整过来,慢慢克服了生理上的困难。
“新疆对我来说是一个特别神秘的地方”,39岁的张敏已经参加工作15年,同时也是两个孩子的妈妈,张敏的丈夫是高中班主任,平时也是十分忙碌,这次的工作离家虽然远,但是家里的人都非常的支持,虽然牵挂孩子,但是深知援疆工作的重要性。作为一名年轻医生一直没有来过新疆,本着年轻在于折腾,再不疯狂就老了的劲头,趁着这次机会,张敏不仅给当地医院带来了医疗技术的进步,也刷新了自己对新疆的印象。
“这边虽然人少,但是工作并不轻松。”张敏来到这边后,工作的内容变得多了起来,负责各种体检,疫情期间参与核酸的检测,经常下基层去连队的社区为老百姓服务,张医生始终践行“传帮带”的使命,把自己十几年的工作经验,理论结合实际,通过多种有效途径将超声专业的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技术和技巧传授给当地医生,并热心指导同事利用学科新技术新进展及疾病的诊疗规范处理常见多发病,积极推广超声新领域的成效成果,比如:肌骨超声、超声造影、超声引导穿刺等,帮助提升科室整体医疗业务水平。并且积极带领本科医生开展新业务,和临床医生沟通交流,使黄田农场医院一改往日只能做腹部超声检查的囧困,心脏、血管、乳腺、甲状腺,产科超声等都得到了即时检查,不需要再去市里的医院,极大的方便了当地民众!
“静若处子,动若脱兔”这是张敏对自己的评价,可能不熟悉的人觉得张医生偏内向一些,给人有些不善言辞的感觉,但若相处久了之后就会发现张医生不仅在工作上积极,与人的相处也是非常积极的。在援疆工作期间,累计检查患者8000余人次,张医生的美名出现在大家的日常生活当中,很多来就医的病人都指定要让张医生来给自己做检查,对张医生有着极大的信任以及医疗技术上的认可,张敏医生在每次检查治疗的过程中都极其的认真负责,作为民族团场,有时会面临语言不通的问题,这时候张敏就会求助医院的民族同事帮忙进行翻译,及时的给出病人恰当的诊断和治疗建议。
“既来之则安之”,张医生这种随性的心性和她平时的爱好是分不开的。古典文学尤其偏爱,工作之余的张敏特别喜欢看《道德经》,她说老子教会了她不浮躁,不急躁,通过看书很快能让自己静下来,然后去接受新的环境和事务。一年多的援疆工作即将结束,虽然要离开哈密,但张医生并没有打算断了“传帮带”的任务,她说回去以后也可以采取远程的方式和大家进行沟通和教学。“这段经历会成为我这一生最最难忘的一段经历,真的不是每个人都有我这种机会和这种胆识的,一定要给自己点个赞!”
撰稿:王曦蕊
编辑:刘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