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新疆戈壁的荒凉让人孤独寂寞;有人说,新疆绿洲的秀美让人流连忘返;有人说,新疆水果的丰美让人垂涎欲滴。一千个人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那么肖震或许是第一千零一个。“援疆一年半的时间,让我的思想有了巨大的升华,”肖震如是说,“以前工作就是想着把自己的事情干好就行了,现在却有了更多的集体荣誉感。我的工作已经不再是为自己而做,是为了整个援疆团队而做,是为了建设新疆而做,更是为了民族团结统一而做。”
家在南水北调源头的肖震,豪迈大方的性格,笑容可掬的样子,让人忍不住心生亲近之感。在南阳市淅川县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任副主任医师的她,去年4月随河南省第十批援疆医疗队跨越2300余公里而来,就职于伊州区人民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尽管离家遥远,但是淳朴的新疆人民却让肖震的心中没有任何距离感。“新疆人真的特别好说话,”肖震笑着说,“就比如说我给他们看病,他们特别配合,说买什么药就买什么药,特别信任医生。还记得一位80多岁的维族老太太阿依夏木,头痛两个多月,在乡卫生院和村诊所反复治疗效果不佳。来到伊州区人民医院后,经过我和其他医师的精心治疗,病情很快得到控制,老太太出院时激动地给了我一个大大的拥抱,紧紧地握着我的手不肯松开,瞬间让我体会到了维族人民的热情和感恩之心。”
除此之外,当地对于医疗的重视程度也让肖震觉得“受宠若惊”,“这边医疗设备都是最新最先进的,上次洛阳一个医院的呼吸科主任来到这边,看见这里的设备以后非常激动,说咱们那边还没用上的设备这边都用上了,羡慕得不得了!”正是基于各方支持,让肖震不但很快适应了援疆的工作,更是以百分之一百二十的热情投入其中。就拿第一次下乡义诊来说,来回将近800公里的路程让晕车的肖震无法适应,但是在义诊的过程中她却依然强忍身体的不适和病人谈笑风生,“在这里生活的人有一种魔力,无论是汉族、维族还是哈族,都能用热情融化你的心灵,让你甘愿成为他们健康的守护天使”。
没有人在异地的那种陌生与疏离,更多的是亲如一家的热情与亲切,这就让肖震完全没有敝帚自珍的想法,只想一心一意地为当地培养更多的医疗人才。“伊州区人民医院最大的一个难点就是医务工作者太少了,而且很多还都是缺少经验的小年轻,”肖震就和科主任商量,规定年轻医生必须努力学习,并帮他们制定学习计划,让每一位年轻医生独自制作学习课件,每周为大家讲课,在讲课过程中使自己的专业知识得到极大提升。
同时,有着20余年工作经验的肖震还从自己专业的角度出发,不遗余力地帮助医院规范心脏病、甲状腺疾病、糖尿病、老慢支等慢性病的诊治方式。“可能由于生活习惯的原因,当地糖尿病患者发病率比较高。我来到伊州区医院后发现本院医生对糖尿病的诊治不太规范,一些该有的实验室检查由于不太理解检查的意义便没开展。我反复给科室医生强调糖耐量试验和胰岛素释放试验,C肽释放试验的意义后,并且反复分析实验结果,同时给大家讲解了糖尿病诊疗的临床路径,使每一位糖尿病患者来这里就诊时能根据路径合理规范得到治疗。”
回望一年半的援疆路,对肖震来说是刻骨铭心的风景,“这里的人热情,生活也不错,是我这一辈子难得的经历、不可能忘掉的经历,虽然这里的景色带不走,但是一直在我的脑海里记着,就像电视里看到的法国普罗旺斯的薰衣草那样,让人永远难忘”。
撰稿:陶醉
编辑:刘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