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2300多公里,漯河市中医院麻醉科主治医师田鹏辉,跟随着河南省第十批援疆医疗队来到伊吾县人民医院任麻醉科主任。即将结束援疆之旅,在回头梳理自己工作的时候恍然发现,他在来到新疆以后有了“三大爱好”,那就是义诊、授课、运动。
“这些边疆的产业工人真的很辛苦,他们抛家舍业来到新疆、建设新疆,一待就是好几年,真的让人敬佩。”说到这里,田鹏辉对边疆的产业工人在崇敬的同时,更有一种惺惺相惜。“就比如淖毛湖附近的产业工人,他们来自河南、甘肃、四川等地,平时他们生病到淖毛湖镇上看病,最少需要跑30公里,如果得了什么重病,那么来伊吾县城看病的话就需要100多公里,这还是现在交通得以改善的情况。”
坐落于新疆东北部、天山北麓东段的伊吾县,总面积19519平方千米,比首都北京还要大3000多平方千米,然而这么大地方所设立的医疗机构数量,几乎一手都能数得过来。“太远了!真的是太远了!”田鹏辉感慨道,正是因为这遥远的距离,伊吾县内的孕妇几乎都不做孕检产检,结果有不少孕妇到医院以后发现很危重。“就比如今年5月,从淖毛湖坐车90多公里来了个甘肃籍的孕妇,之前一直没做过孕检产检,来了以后发现孩子已经保不住了,大人在我们的全力抢救下保住了生命。如果再晚到半个小时,或许大人也就不存在了。”说起这些,田鹏辉的脸上不由地流露出了一抹悲伤。所以在医院多次组织去边疆的企业或者哨所开展义诊活动中,田鹏辉积极地参加了十余次,因为他有一个心愿,就是能够尽可能地帮助那些有可能出现危重病症的人,防患于未然。
地域辽阔的伊吾县,之所以医疗机构如此之少,还是因为这里的医疗工作者少。“听说在我们援疆以前,医院基本上都抽不出人到基层或者边疆哨所去义诊,光是临床都忙不过来。”田鹏辉说,所以在他从河南出发援疆的时候,他就在心里默默地为自己定了个“小目标”,“我来援疆就一定要留下痕迹,这痕迹对医疗援疆来说就是技术的传承”。
“当前,麻醉科还是一个比较冷门的学科,包含临床麻醉、疼痛治疗、危重症医学等方面。”田鹏辉介绍道,就是这样一个冷门的学科,却是当今开展外科手术至关重要的基础。“就比如说全麻剖腹产,这要求大人在受到麻醉的时候还不能影响到肚子里的孩子,相对来说对麻醉技术的要求更高,当地还有许多医院无法开展这项手术。”但是,在田鹏辉来到伊吾县人民医院之后,开展了各类手术麻醉58人次,使得伊吾县人民医院的医疗人员在临床麻醉方面的经验得到了大幅提升。
同时,田鹏辉还收了当地的一个维族姑娘作“学生”,将自己的知识和工作经验不余遗力地倾囊相授。在一年来的悉心教导下,如今这个维族小姑娘,已经能够独自上手一些剖腹产、阑尾炎、腹腔镜手术,俨然变成了医院里的“宝贝”。“这个腹腔镜手术不好做,原来经常请哈密其他医院的医生来帮助做手术,现在我们医院自己都能做了”。
工作之余,田鹏辉几乎每天都会雷打不动地运动半个小时,这一方面是援疆工作的要求,另一方面也是田鹏辉自身的需求。“运动能够有效地减缓压力,同时能够有效地锻炼我们的专注力和反应力,是临床麻醉需要保持的一种状态,”田鹏辉还幽默地开了个玩笑,“这也能让我们减肥,不至于赶去做手术的时候跑不动”。
正是这“三大爱好”,完完全全构架起了田鹏辉一年半的援疆生活。他还记得刚到新疆的时候,那干燥的气候使得他们很多人不断地掉头发、脸脱皮,直至一两个月的时间才让他们开始适应。然而这些已经成为田鹏辉心中一个有趣的记忆,“援疆的事业才刚刚起步,还需要我们持之以恒、久久为功。假如以后还有机会,我还要再来”。话语间,田鹏辉望向远方,那笃定的眼神倒映的,仿佛是整个戈壁。
撰稿:陶醉
编辑:刘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