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的沙漠胡杨气势雄浑,像一幅美丽的写意画,在丁灵芝心中,这片茫茫戈壁从陌生到熟悉,用了3年多的时间,1000多个日夜陪伴,让丁灵芝彻底爱上了这里,爱上了这里可爱的孩子们。
2018年8月至2021年7月,丁灵芝两次作为援疆教师来到柳树泉农场学校。
初到团场,干燥的气候让丁灵芝出现咽喉肿痛、嗓子沙哑、嘴唇干裂、鼻子出血等症状。饮食上的差异,也让丁灵芝花了不少时间去调整。
身体的严重不适,让丁灵芝感受到了援疆工作的不易。
但是既然选择了,便只顾风雨兼程。
工作中,丁灵芝始终铭记援疆教师的使命,逐步调整心态,积极应对环境改变带来的不适应,全身心投入教学工作。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针对部分学生基础较为薄弱的情况,丁灵芝对症下药,专门依照班级学生的具体情况,不断调整教学方案。
“我认为只有因材施教,才能更好地提升学生们的学习能力。”丁灵芝说。
结合足球运动中的盯人战术,丁灵芝让学生们结成“一对一”的帮扶对子,通过“一帮一”“一带一”,学生们的行为习惯、学习风气有了较大的转变。
六年级学生魏天鑫喜欢上丁灵芝的课,“丁老师的教学方法多样,有趣的课堂内容总能吸引我们认真听课,课堂气氛特别活跃,我们回答问题可积极了。”
亲其师才能信其道。
每堂课结束后,丁灵芝从不急着回办公室,而是走到学生们中间,和他们聊天谈话,通过交流去了解学生们的内心,关心他们的生活,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
寒暑假回到学校,丁灵芝总会带些家乡的特产给学生们品尝。
课堂上,丁灵芝给学生们讲家乡的风土人情,美食小吃……
课后和学生们分享美味的家乡特产。
丁灵芝相信自己的每一份付出,都会收获学生们暖心的回馈。
丁灵芝带过课的学生在操场上遇见她,远远地都会跑过来打招呼。
一次课间,下课铃刚响,学生周志武就匆匆跑到丁灵芝身边说:“老师,你看,这是我专门给你留的,可好吃了。”说罢,摊开手,一颗糖果正躺在掌心。
三年的援疆时光,对学生,丁灵芝无愧于心,可对自己的女儿,她却心有抱歉。
这三年,她的女儿从订婚、结婚到怀孕生子,丁灵芝都没能好好地陪伴女儿。
女儿结婚的第二天,丁灵芝就坐上了飞机返疆;女儿怀孕时,妊娠反应比较厉害,想吃丁灵芝做的饭都是奢望……每每提起这些,丁灵芝就觉得亏欠女儿太多。
在教育援疆的路上,丁灵芝倾情付出,三年的时光,她捧着一颗诚心来,把自己的光和热无怨无悔地献给了这里的学生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