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着浅色职业套裙,戴着一副眼镜,皮肤白皙,浑身上下散发着知性优雅的气质,她就是中组部第十批河南援疆医疗专家家彬。家彬来自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内科博士,现任哈密市第二人民医院肿瘤内科主任。在交谈过程中,她给人的感觉就是位知识女性,开朗直爽的性格也让整个采访过程非常轻松顺利。
作为一名医生,专业的治疗技术离不开扎实的知识功底和丰富的经验积累。家彬不但喜欢读书,在自己专业上也是极其负责认真,还以第一作者发表了两篇SCI文章,把实践与专业结合起来,充分证明了专业技术积累的重要性。家彬主任充分发挥郑大一附院这个平台优势,把自己和一附院的医疗经验知识传授给当地医务工作者,提高他们在恶性肿瘤方面的诊疗水平。热心的家彬对待每一个患者,都像对待自己的家人一般,不遗余力地把自己所知道的有用信息,详细的讲给患者听,对于一些疑难病例,她会把资料发回到郑大一附院进行会诊,尽自己所能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
来到哈密之后,工作性质和郑州有很大的区别,除了日常的门诊、查房、会诊,还参加了多学科会诊、学术讲座等,同时还要到基层进行义诊、去电台电视台录制医疗知识宣传节目,为基层和群众普及肿瘤预防知识。除了传统的肿瘤技术治疗外,所在科室开展了安宁疗护,为肿瘤患者提供了身体、心理、精神等方面的照料和人文关怀,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当聊到援疆的初衷时,她坚定而自豪地说:“我是来自中原大地的援疆专家,我的职责就是发挥我们的优势,给当地老百姓看好病,让他们不出家门,就可以享受到咱们郑州更优质的医疗服务”。
现在,家彬主任所带的科室对恶性肿瘤的诊疗水平相较于之前来说有了非常大的改善,工作制度整体也变得更加规范,今年所在科室获得了“癌痛规范化治疗示范病房”的荣誉。她充分发挥传帮带的作用,在日常工作中定期开展业务学习,让当地医生学习最新的专业知识,安排科室医生参加线上线下肿瘤方面会议。家彬说:“把先进的知识和技术留在这里,帮助这边的医生快速成长,提高他们的诊疗水平,让他们成为一支带不走的队伍,等到自己离开新疆了,那些知识和技能将会长久地留在新疆,造福哈密老百姓,这是我们每一名援疆医生的终极目的。”
当聊及家庭时,作为一个80后,家彬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来哈密后,每天她都要和4岁的儿子视频聊天,孩子很懂事,平时并没有哭着喊着要妈妈,但每次她回去探亲时,都能感觉到孩子跟自己特别亲,24小时都想黏在自己身边。家彬说:“多亏了爱人给了孩子更多的父爱,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这段时间母爱的缺失。我们来援疆,都离不开家人的支持和奉献!”
来新疆一年半时间,家彬总结道:“作为一名党员,一名医生,选择了援疆就是选择了奉献,选择了担当,选择了一种成长方式,尽自己所能为促进民族团结做贡献。”她认为,援疆之旅,丰富了自己的人生阅历,是一生中最值得纪念、最难以忘怀的一段人生经历。同时,艰苦的环境可以磨练人的意志,能在少数民族地区工作,干每一件事都充满了促进民族团结的使命感。她说,援疆干部餐厅墙上的展板上有一段话:不是哪一朵花都能开在天山冰川上,雪莲做到了;不是哪一棵树树都能长在戈壁上,胡杨做到了;不是哪一个人都能来援疆,我们做到了。每次看到这几句话,自豪感油然而生。
响应国家号召来援疆,家彬是主动报名的,一个人的力量固然是有限的,但援疆人团结在一起的力量是无法估量的,一批又一批的援疆人就像是一个纽带、一座桥梁,通过他们,让豫哈两地的同胞们命运与共、血脉相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