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静的图书馆里,郭魁元主任很有礼貌地和我们打了招呼,轻轻坐在了镜头前,他来自郑大五附院胃肠甲状腺外科,去年4月份作为河南援疆医疗专家来到哈密,他中等个头,带着一副眼镜,笔挺的白色衬衫,言谈举止中透出斯文儒雅的气息。
谈到这次援疆之行,郭魁元反复用了“心理斗争”这个词。一方面,自己很想来,利用自己的专业技能为哈密老百姓做点事,同时,生长在中原腹地,从小就对新疆有一种神秘感,想有个机会来新疆感受一下祖国大西北的别样风采。另一方面,自己有两个宝贝女儿,一个上高二,一个刚上小学,大的即将面对高考,小的刚进入陌生环境,都需要父母日常的陪伴和交流。本身两口子带两个孩子已经很不容易,现在要把两个孩子都留给爱人,心中不免忐忑。这两种考量一直在脑海中较量,让郭魁元下不了决心,最终是爱人的态度让郭主任放下了所有的牵绊,“办法总比困难多,家里有我呢,你就放心地去哈密吧”。尽管如此,说起两个孩子,儒雅的郭魁元面露内疚之色,“平时跟孩子的网络视频时间都不长,害怕影响了孩子们学习,作为一个父亲,只能是过年过节了给孩子买些礼物带回去或者寄回去”。
郭魁元最终带着对爱人的歉疚和孩子的牵挂,毅然在去年4月份来到哈密,在市第二人民医院任肿瘤外科主任。在郑州,这样的科室一般会细分为普外科、血管外科、胸外科、介入科等几个科室,面对这样一个大科室,刚开始的确有点压力,毕竟隔行如隔山,对于像胸外科包括后来合并进来的泌尿科,郭魁元说自己比较陌生,得益于长期以来养成的学习习惯和钻研能力,他迅速熟悉了这些领域。
医疗援疆,最直观的体现,就是用自己的专业医学技能为哈密老百姓提供优质的服务。哈密二院前两年引进了一台腹腔热灌注设备,腹腔热灌注化疗技术属于化疗的一种,和普通化疗相比,能有效减轻化疗的副作用,尤其是对无法再次手术切除的晚期癌症患者,能有效提高患者生存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属于化疗中的一项前沿技术,因为二院暂时没有会操作设备、有资质的医疗人员,所以设备处于闲置状态,郭魁元的到来,让这台价值不菲的高端设备焕发了青春,腹腔热灌注化疗技术的实施也填补了哈密市的一项医疗空白,让不少晚期癌症患者从中受益。回顾一年多的援疆岁月,郭魁元非常理性,一连串的数字了然于胸——诊治患者近600人次、院内疑难会诊60余次、组织科内教学查房58次、救治急危重患者近50人次、手术65台次、院外知识讲座7次、科内专题讲座7期、基层巡诊义诊8次……,枯燥的数字背后,是郭魁元忙碌的身影和倾注的心血。
医疗援疆,最终的目的,就是提高哈密的整体医疗水平、带动哈密本地医护人员的专业水准。在日常的科室管理中,郭魁元突出了“制度”二字,依托自己的多年经验,结合国内国际一流标准,科室建立了各项规章制度,强化各种基本操作规程,强化各种医疗文书的书写,同时加强岗位责任制和劳动纪律,坚持以病人为中心的医疗宗旨。日常培训坚持制度化,坚持每周一次小课,每月一次大课,并组织年轻医师参加院内外各种学术活动,积极参与医院多学科会诊讨论及疑难病例的讨论研判。
肿瘤外科病人的特点是急诊病人较多,对医生的快速反应诊疗能力要求非常高,郭魁元通过日常教学查房,手把手将知识和技能传授给当地的年轻医师,让他们尽快拥有常规的诊疗能力,通过加强对急危重病人和手术病人的诊疗规范管理和关键环节的重点讲解、对病情细节的变化与分析,加强每个医务人员的应急诊疗水平和风险意识,同时,对所有急危重患者都进行细致的集中讨论,让哈密当地的科室医生尽快成长、尽早独当一面。
谈论自己的医疗专业,郭魁元就是一个学者,严谨而理性,谈到自己在哈密的生活,他放松了下来,笑着说,河南援疆前指、哈密市委、卫健委、二院包括原派出单位的各级领导对河南援疆医疗专家呵护备至,能每天吃到家乡口味的美食,还建起了漂亮的图书馆和门类齐全的健身室,大家都没有感觉到太大的不适应。虽然自己属于好静不好动的类型,业余时间更倾向于看些专业的书籍,但设备齐全的健身室也让郭魁元仿佛回到单纯的学生时代,重拾了少年时代的体育爱好——乒乓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