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事先的约定,她准时出现在采访现场,一头过肩的长发,雪白的半截袖衬衫,一条素雅的白底绿花围巾,左手腕上一只温润雅致的天青色玉镯,她就是来自郑大二附院病理科的任景丽主任,作为第十批河南援疆医疗专家,现任哈密二院病理科主任。
哪一个援疆人,内心深处没有对亲人的内疚啊,任景丽也不例外,爱人在郑州工作,唯一的孩子在香港大学硕博连读,一家三口天各一方,时时牵挂。在郑州时,任景丽和90岁的老父亲住在一起,老父亲患有肺心病、高血压,日常的照顾是少不了的,来哈密之前,任景丽再三叮嘱爱人和也已经上了年纪的哥哥,照顾好父亲,等自己回来。
说到新疆,任景丽明显有些兴奋。在她的记忆中,新疆就是诗和远方的代名词。她还是小学生时,没有电视,没有手机,没有网络,但家家都有收音机,收音机里流淌的歌声“在那遥远的地方”、“我们新疆好地方”……让她对新疆充满了好奇。广州中山医科大学求学期间,大概是1985年,听了广州美院黄渭渔老师的一场讲座,黄老师展示了许多新疆人物和风景照片,那些美轮美奂震撼人心的照片深深印在任景丽的脑海里,让新疆成为了她的一个梦。2006年的暑期,她带着儿子和几个朋友一块儿,坐上绿皮火车一路西行,经过几天奔波,终于来到魂牵梦萦的新疆。第一次新疆之行,任景丽走过戈壁、沙漠、河流、湖泊、草原、林海、村落,望见了冰山,体会到多民族和睦相处,唯一的遗憾就是时间太紧,行程匆匆,不过瘾。
2019年的春天,任景丽的一位大学同学在新疆喀什援疆。“我们是国家培养出来的医生,要尽力回馈社会”,经中山医科大学校友会倡导组织,“中山医81级同学会新疆喀什医疗队”成立。6月,任景丽和30多位海内外校友辗转飞行,抵达美丽的喀什,在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开展义诊、查房、疑难病例讨论、手术教学演示、MDT多学科会诊、专题讲座等活动,活动受到当地老百姓的赞誉,医疗队成员也收获颇丰。
相隔半年多,去年4月2日,任景丽第三次走进新疆,来到美丽的哈密。“作为祖国培养出来的医生,能有机会从中原腹地来到西北边陲,为哈密老百姓服务,我感到无比的光荣。这是我和新疆的缘分”。
谈到自己的工作,任景丽又恢复了一个医生的理性和条理。病理科,对于普通人来说,是个陌生的名词。任景丽通俗地解释道,病理科就相当于临床医生的眼睛,这双眼睛,是通过显微镜来看疾病细胞,找出疾病的性质——良性肿瘤还是恶性肿瘤、肿瘤从哪里来、恶性程度、入侵深度等等。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病理科的工作离不开先进的设备。为了提高哈密二院的病理分析能力,去年河南援助哈密二院筹建分子实验室,设备投入就达1000多万,在河南省肿瘤医院分子病理中心的支持下,任景丽和新同事们加班加点,奋战两个月,完善实验室相关制度、流程及其他配套文件,10月下旬,分子实验室终于顺利通过验收,填补了哈密市的一项医疗空白,为临床精准治疗提供了“金标准”,为哈密肿瘤患者带来了福音。
任景丽除了自身加强学习之外,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传帮带”上。首先,她从规范工作流程开始,不断完善和优化每一个工作流程的规范和标准,让年轻医生养成严谨的工作习惯。其次,她制定出严格的学习计划,从多个病理网上选择系统培训视频,带领大家每天学习一小时,并有针对性的进行详解。每周二下午她还带领全科医师在多头显微镜下进行疑难病例、特殊病例及典型病例讲解,遇到特殊病例,随时带领大家一起学习,通过实践来学习,效果很好。
谈到自己和新疆的缘分,任景丽说,每一次遇见新疆,所见所闻,都会让我更多地认识新疆,新疆多民族、多宗教、多文化,各族人民血脉相通和睦相处,在这片美丽的土地上繁衍生息,形成独特的西域风情,是灿烂中国文化的一颗明珠。三次新疆之行,每一次都有不一样的感觉,自己和新疆,有一种难以言表的不解之缘。
采访即将结束,忽然感到,就像那天青色玉镯一样,任景丽举手投足之间都散发着含蓄温润、质朴隽永、外柔内刚的气息。这优雅,让人如沐春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