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亮,一个响亮的名字,因为在武汉抗疫中英勇奋战最后以身殉职,而让国人为之感动落泪。在哈密,同样有位李文亮,同样在医疗战线上奋战,他就是咱们辉县的老乡李文亮。李文亮在河南省肿瘤医院核医学科任副主任,去年4月2日,作为第十批河南援疆医疗专家来到哈密,任哈密市第二人民医院核医学科主任。
李文亮个头不高,身体健壮,一看就是个运动达人。他有河南人的质朴敦厚,同时思路敏捷、言语诙谐,反应很快。
在李文亮来哈密之前,哈密二院有核医学楼,四层,机器也买好了,但并没有投入使用。这座楼最初的用途并不是核医学,所以没有以核医学的标准设计施工。一般医院的放射科、核医学科、放疗科等要建楼,建之前必须先进行职业病危害放射防护预评价,等到卫生监管部门将设计流程批准了以后,才能搞设计、施工。施工结束后还需要做控评和环评,最后申请一系列的证件。二院的核医学楼已经建好,再去批这些东西就非常困难,再加上二院没有核医学方面的专业人员,所以,核医学科无法开展工作。李文亮这次来哈密的主要任务就是利用河南省肿瘤医院核医学科的学科优势和他长期积累的学科经验,尽快筹备组建二院核医学科。
说起核医学科,李文亮如数家珍,他说,“核医学作为一个新兴学科,实质上就是利用最新的科学技术,来对人体进行更清晰的扫描检查和更有针对性的治疗,最终目标是做到诊疗一体化”,随之,一连串的专业术语,从李文亮口中不断跳出来,显示出他在这一领域的深厚专业素养。
面对二院核医学科的局面,首先,李文亮通过多方了解,结合自治区及哈密地区核医学实际情况,经过多方商讨,确定二院核医学科主要方向是SPECT-CT放射性核素显像及碘-131核素治疗甲状腺癌方面的临床诊疗,并初步制定科室发展规划,并着手储备科室技术人员,整理汇编科室各项管理规范和制度。然后,针对二院核医学楼设计规划达不到国家标准和使用要求的难题,他多次实地查看楼层布局,协同院总务科联系全国多家设计施工单位,设计规划了功能分区,对流程图进行反复沟通完善。经过种种努力,现在核医学科工作场所准备工作已结束,等待预评结果后进行施工图纸设计。
李文亮对核医学科的感情,就像一个战士夸赞自己的武器一样,充满着珍惜和自豪。他说,二院核医学科主攻方向是SPECT-CT放射性核素显像及核素治疗,这是近几年才诞生的前沿高科技,特点是通过把一个很微量的放射性核素,标到一个化学物质上,然后进入人体内,靶向性很强,能精确地到达预定部位,把射线带到那里,起到检查和治疗的作用。操作的机器是不带射线的,所以副作用很小。通俗地讲,核医学可以让人用眼睛就能看到带有标记的化学物质到底去哪儿了。
李文亮是个精力充沛的人,在筹建二院核医学科之外,他还先后参加MDT(多学科会诊)31次,会诊病人104人。在同是河南援疆医疗专家的张鹏院长领导下,牵头成立病案质控管理组织,根据河南的相关标准,制定了一系列质控规范管理文件。在院体检科主体检师空缺时,他还主动承担起主体检师工作,规范、审核、签署体检报告1000多份。他还多次赴基层参加义诊,服务病人189人。李文亮说,自己所在的科室原本没有下乡义诊的任务,但他每次都去。印象深刻的是两个比较偏远的乡,乡里都是少数民族,语言不通,全靠着那里年轻的村干部翻译。因为离哈密太远,当地的少数民族同胞就医非常不便,所以一上午就能接待90多个病人,各种类型的病例都有,河南援疆专家就耐心地和他们沟通病情,然后尽量给患者诊疗,需要进一步治疗的,就告诉患者应该怎么治,写清楚去哪个医院、找哪个科、甚至找哪个大夫,当地的少数民族同胞都是千恩万谢,李文亮感慨地说,“其实,这就是一个医生的本分,我们从河南来援疆不就是要为哈密的老百姓做点事吗”。
在哈密二院院内,核医学科楼的四周已经扎起了围挡,李文亮自豪地说,施工的日子指日可待,核医学科很快就会投入运行,这对哈密老百姓来说是个好消息。“虽然我很快就要离开哈密了,但我所付出大量精力和心血筹建的核医学科,将长久地服务于哈密老百姓,一想到这儿,我就觉得不虚此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