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疆是千秋大业,是光荣使命。把援疆工作做好,几个“心”应该少不了。
一、爱心。初到新疆,人地两生,团队就送来了各种温暖,随后每逢重大节日,团队的温暖总能及时传递到身边,这温暖的背后就是爱。这份爱种在自己心上,援疆人让它在所工作的单位生根,发芽,开花,结果。爱不是空洞的字眼,而是附丽于实际行动。在工作中,不管面对什么场景,都要用爱去面对,和新同事和睦相处,相信只要有爱,一般不会起矛盾,而即便有点矛盾也可以化解,出现一些波折都可以平稳度过。有一点要说,这份爱,绝不能是三分钟热度,而是持之以恒,发光发热,这样的不虚伪造作,才是真正的爱。
二、虚心。在援疆教师出发前,领导反复告诫大家,不要把自己封为专家,来的使命是什么传经送宝,或许教学水平还没有人家新疆老师水平高,可能还得不到学生的认可,最终骑虎难下。确实如此,学生家庭教育背景不同,学习层次千差万别,面对这样的学情教师必须尽快进入角色,不断摸索适应。就新的同事而言,他们扎根新疆,熟悉这里一切,这份教育教学财富价值无量,而况他们也在不断进修学习,很多方面都堪为内地教师的老师。援疆教师只有抱着一片虚心,不断学习,才能迅速成长,从而赢得学生的支持,得到当地领导和老师的认可。
三、专心。专心致志,才能干成一点事业。三心二意,必然一事无成。我们为援疆而来,理应心无旁骛。如果到这里一心只为游山玩水或品尝美食,而将援疆大计抛到脑后,最终一定会被问责,自己也将悔恨终生。这种专心,必然包含着专业,没有专业知识素养,仅有一腔热血难以干成事业。所以结合前面的虚心,要保持不断进步,让自己的专业永远有源头活水,这样天光云影共徘徊的一池春水,才能浇灌得援疆花朵的盛开。
四、耐心。援疆千古事,甘苦寸心知。就支教而言,和学生和同事的交往,多多少少会遇到沟通不畅的情况,这时需要的除了爱心就是耐心,耐心沟通,耐心交流,耐心等待隔阂消除的时刻。天山还有冰消雪融的欢畅,何况我们心与心的交流?
耐心不是生来就有的,而是一种修养,是锻炼的结果。在不被理解的时刻,在遭遇不顺利的时刻,要深呼吸,多运动,转换思维,总之通过多种方式,先把自己放松下来。这样你才有耐心去周旋,积极想对策,冷静找出路,最终到达和解的彼岸。
当然耐心的背后是信心,就是坚信有组织做坚强后盾,有那么多的同志的关心爱护,有自己放开思路想办法,没有办不成的事。有了信心,精气神就大不相同,就能发挥潜能,从而把转化的机会最大化。
五、平常心。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这两句话应该是我们援疆人内心应有的底线思维。有人说,这话有点不积极啊。其实不然。宠辱不惊,这就意味着,不管未来遭受挫败还是赢得成功,我们都保持平常心。挫败战胜之;成功,保持之:这样才能让生活保持一个向上的曲线。至于说去留无意,当然并非说我们铁石心肠,如果没有对生活的欣喜之感,恐怕援疆这个决定就很难做出来。我们的意思是说,不管是否在新疆,对工作的热情是永远不减的,只有在心里取消了地域差异,才能完全平等对待对待,这样才能全情投入,不患得患失,把最好的状态留在新疆的舞台上。
当然,在以上各个方面之上,还要有一颗红心。我们工作的地方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区,一个非常讲政治的地方。所以日常工作生活,都要严格遵照援疆精神和政策行事,对政治要求、民族政策、文化习俗等等,都要不折不扣地遵守。只有政治立场站得稳,我们的援疆之路,才能走得更加顺畅,更加富有成效。
(作者:红星高级中学 杨林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