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主席论家风:家风是社会风气的重要组成部分。家庭不只是人们身体的住处,更是人们心灵的归宿。家风好,就能家道兴盛、和顺美满;家风差,难免殃及子孙、贻害社会,正所谓“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诸葛亮诫子格言、颜氏家训、朱子家训等,都是在倡导一种家风。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同志等老一辈革命家都高度重视家风。
四代人的家风故事
赵鹏飞
2019年国庆节,我和爷爷、爸爸、儿子四代人共同观看了盛大的70年国庆阅兵盛典,深深感受到伟大祖国的强盛,深深感受到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四世同堂,其乐融融,共同回忆艰苦岁月,共同展望美好明天。
我的爷爷今年86岁,是58年党龄的老党员,经历过民国时代、抗日战争时代、解放战争时代、新中国建设时代、改革开放时代,对于“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幸福生活”他理解的比谁都深刻。他经常给我们讲小时候逃荒要饭的故事,爷爷8岁到12岁这几年,由于灾情,被迫到江苏、东北等地逃荒,为的就是能吃上一顿饱饭,直到新中国成立后才返回家乡过上安稳日子,才能读书考学参加工作。爷爷经常讲小时候吃香油的趣事,过去生活条件太差,谁家要有半瓶芝麻香油绝对是“奢侈品”,爷爷说吃香油不能从瓶子里往外倒,得拿筷子往瓶子里蘸,然后拿筷子在菜盆里搅上一搅,这就是吃香油了,这样的吃法也不是每天都有,平时都是把香油瓶挂在厨房房梁上,吃饭时看一看就算是吃着香油了。爷爷讲故事的时候,总是笑眯眯的,丝毫没有艰苦生活的痛苦感,他总是乐天派,把吃过的苦都当成“故事”。
爷爷一辈子都在组织部门工作,虽然经历过各种运动,遭受过各种曲折,但是他始终对党有信心,始终相信明天会更好,从来没有怨言,从来不发脾气,始终“向前看”,这种乐天精神从小就影响我们,爷爷总是善于在困难中找办法、在艰苦中求生机,凡事不言弃、办法总比困难多,对子女的潜移默化是很大的,我的爸爸、叔叔、姑姑和我都能成长起来,爷爷这种乐天精神对我们影响很大。
我的爸爸是中国传统的那种“望之俨然、即之也温”的严父,对我的学习和工作提要求总是声色俱厉,生活上对子女的关照又是无微不至。他不但对我要求严格,他对自己更是“苛刻”。他在工作岗位上,凡事都争第一、求极致,他对工作标准要求非常高,是典型的“完美主义者”,我家书柜里专门有一格存放我爸爸受表彰的“红本本”,是他勤奋工作的最好注脚。爸爸是孝子,他不说教,总是身体力行,我爸爸姊妹四人,他是老大,年龄也最大,但是在侍奉爷爷奶奶方面,他却做的最多,给爷爷奶奶看病治疗,他对治疗方案和理疗康复研究的最透,操心最多,叔叔和姑姑都对他这个大哥言听计从,这种威信源自付出,爷爷奶奶的健康长寿源于他的精心照料。关于孝道,爸爸始终没有教育过我,他一直用行动告诉我应该怎么做。他在工作岗位的时候,把所有精力奉献给党,他退休以后,全部精力用来照料家庭,退休后帮我带孩子,这个任务可是不轻,用他自己的话说是“退二线、上前线”。这次报名援疆,我刚开始还有些犹豫,舍不得家人,但是征求爸爸意见时,他坚定支持我报名,他说能到边疆条件艰苦地区锻炼,是增加人生厚度、增加人生阅历的难得机会,家里的事情不让我担心,临行时还特意为我赋诗一首“山高水长天地宽,白龙山麓营寨安;何须刺字辞家母,共建西漠谱新篇”,并亲自手书,伴我援疆征程。
我的妻子,有大爱有但当,全部精力用来照顾家庭,没有任何怨言,没有一丝懈怠,“贤妻”美名之于徐晓娟一点也不为过。三年援疆任务,如果没有妻子的支持,是不可能完成的,照顾孩子生活、检查作业、督促学习,一年365天,天天不放松,是一项极其考验耐力的工作,任务艰巨,但是她都坚持做得很好,儿子在班级总是受到表扬,今年还作为第一批少先队员光荣入队,这都是妻子的辛勤和付出。
儿子今年8岁,学习很自觉,在妈妈的引导下,自理能力很强,很董事。在班级作为第一批入队的少先队员,很有自豪感,我问他知道少先队员是干啥的不知道,儿子说:就是办好事呗,多帮助其它小朋友。真为他感到高兴!
在这样的大家庭中生活,我很幸福,也很感恩,能够成长为高级检察官,除了组织对我的培养,家庭对我的培养同样重要。家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是日复一日的,我的这个大家庭始终有一种向上的正能量,对党有信心,对国家有信心,对未来有信心,更加美好的生活一定在前方等着我。
(作者:河南省人民检察院 哈密市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 赵鹏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