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妻子带着年幼的孩子选择一起援疆,成了援疆干部队伍中唯一一个全家援疆的代表。一路走来,付出了很多,失去了很多,但也得到了很多。援疆,让我领略到了人生路上不一样的风景,收获了不同寻常的人生意义。
——刘全亮
动笔写这篇文章时,30集电视连续剧《花开时节》正在中央电视台8套黄金时段播出。《花开时节》是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和十三师联手打造的河南省人文精品工程,也是河南文化援疆重点项目。《花开时节》讲述了一群来自河南兰考的摘棉女工,在副乡长兰文明的带领下在新疆摘棉的故事。剧中80%以上的戏在十三师拍摄,主要拍摄地在红星二场。《花开时节》的拍摄得到了河南省对口援疆前方指挥部和十三师党委的高度重视,十三师党委宣传部、新闻中心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因为我援疆的特殊身份,具体的工作自然落在了我的肩上。
《花开时节》讲述的是摘棉工的故事,所以首要的是选择一块适合拍摄的棉田。我和新闻中心党委书记、主任张生跑遍了十三师所有团场和棉田,最终在红星二场找到了一块500多亩的棉田,棉花长势好,规模大,背靠天山,雪白的棉田映衬着周围金黄色的防护林,画面效果非常震撼。总导演陈胜利一到现场就非常兴奋,赞不绝口。棉花田找到了,接下来的困难是如何说服职工保留下这块棉田。因为棉花9月底开始采摘,到10月底就要收完。而剧组10月下旬才进驻开拍,一直要拍到11月底。眼看着团场的棉花就要收完了,种棉职工心里那个急呀,因为他们一年就种这一季棉花,那可是他们全家的收入,每晚收一天,就影响棉花的收成,影响一年的收入。我带着制片一帮人下团场、跑连队,挨个给棉花种植户做工作。最终征得了种棉职工的理解和支持,保证了剧组的顺利拍摄。
哈密的冬天比中原地区来得猛烈,剧组大部分人是第一次来哈密,哈密冬天之冷,最低温度零下二十几摄氏度,还是超出了他们的想象。他们把带来的所有御寒的衣物都穿上了,还是不够。我通过新闻中心协调了一批大棉袄,每人一件,有效帮助他们抵御寒冬。剧组的人感慨地说,刘主任给我们送温暖可是最实在呀!剧中好多情节,比如摘棉竞赛、机器摘棉等,涉及群众演员多又需要大型机械,我多方协调,充分发挥兵团的组织动员优势,在大型机械调度、群众演员组织、场景搭建等方面,做了大量艰苦又具体琐碎的工作。兵团职工讲团结,讲奉献,积极参与,大力支持,保证了剧组的顺利拍摄。
《花开时节》在中央电视台播出,引起了豫哈两地观众的广泛关注,成为街头巷尾热议的话题。天山雪松根连根,豫哈人民心连心。豫哈两地纵然远隔2400多公里,两地人民的心却再一次被文化这个纽带紧紧地连在了一起。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疆的问题,最根本的还是民族团结问题。而文化在增进民族团结、促进交往交流交融、增进“五个认同”方面,起到了潜移默化的独特作用。文化援疆,使命光荣,意义重大。
这几年河南电视台对口援助十三师新闻中心,重点围绕三个方面发力:一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帮助十三师完成了电视高清数字化改造,帮助开设了调频广播,建设了少数民族广播电视户户通工程,完成了调频广播的可视化直播等;二是文化精品创作。豫哈两地携手打造了一批文化精品项目,有反映兵团历史和兵团精神的大型人文历史纪录片《天山忠魂》、广播剧《马鞭的召唤》、电视剧《花开时节》,还有反映新疆与内地,尤其是与中原交往交流交融的纪录片《山高水长》和正在创作的纪实文学《天山忠魂》;三是交流交往。我每年都组织新闻中心编辑、记者到河南跟班培训,几年来,不仅实现了新闻中心编辑、记者培训的全覆盖,还覆盖到了团场的业务骨干。每年河南广播电视台等文化单位都有10余批、几十人次的专家学者来讲课交流。河南广播电视台交通广播与十三师调频广播结成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交通广播的业务骨干到十三师带班培训,业务指导已经实现了机制化、常态化。我作为援疆干部,努力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河南广播电视台作为派出单位是坚强后盾,提供了大力支持和无私帮助。
援疆工作有效地促进了交往交流交融,促进了民族团结。援疆伊始,每位援疆干部和人才都有结亲户。我的结亲户是吐尔逊古丽·吾木尔汗,她是一位50多岁的哈萨克族妇女,经历非常坎坷,令人同情。吐尔逊古丽·吾木尔汗年轻时从红山农场一牧场嫁到了其他地方,生下一儿一女后离了婚,独自一人带着一双儿女返回娘家。一没工作,二没房子,三没有牧场和牛羊,靠吃低保、四处租房漂泊生活20多年。我了解她的情况后心里非常焦急,下决心一定要帮助她解决实际困难。我十几次跑连队和团场反映她的困难,帮助她协调解决廉租房问题。在我的努力和团场的支持下,吐尔逊古丽·吾木尔汗终于在2018年古尔邦节到来之际,搬进了廉租房。过节期间,我去看望她,第一次在崭新的楼房里过节的吐尔逊古丽·吾木尔汗激动得喜极而泣,紧紧地拥抱着我,久久不愿松开。后来通过我的联络和推荐,她又当上了团场的护边员。现在有了住房和工作的吐尔逊古丽·吾木尔汗,无论走到哪里,幸福的笑容总写在脸上。
近三年援疆,之所以能取得这些成绩,与领导们的关怀支持分不开,与派出单位河南广播电视台这个坚强的后盾分不开,与家人的理解支持分不开。妻子田彩红是河南省农科院植保所的副研究员,为支持我安心援疆,2017年6月,还在休产假的妻子带着年仅两个月的女儿也踏上了援疆之路,成为一名计划外援疆的专业技术人员,也是十三师农科所第一位博士。我们家庭也成了十三师唯一一个全家援疆的特殊家庭。远离家乡几千公里,带着年幼的孩子工作生活,困难可想而知。幸运的是,我们全家得到了指挥部领导、同伴以及受援单位领导的特殊关怀和热情帮助,给我们解决生活和工作中的实际困难,使我在安心援疆的同时,还能感受到家庭的亲情和温暖。如今两年多的时间过去了,襁褓中的女儿已经能满院子跑了,见人就“叔叔阿姨”地叫,这个小小的“援疆成果”,也为援疆公寓带来了欢乐和童趣。
刘全亮在新闻中心会议现场
回首三年援疆路,感到很欣慰。欣慰自己经受住了艰苦复杂局面的考验,政治能力得到提升,作风得到锤炼,尤其是河南省省委书记王国生来哈密看望慰问援疆干部人才时,我有幸被王书记点名回答问题,准确流利的回答得到领导们的肯定,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援疆大熔炉锤炼的效果是经得起考验的。
三年援疆,我收获了宝贵的援疆精神。援友们的忠诚奉献、责任担当、家国情怀、无私大爱,时时感动着我、激励着我。他们身上体现出的援疆精神,也同样流淌在了我的血液里,是我收获的弥足珍贵的人生财富,将使我永远难忘、受益终身。 选择援疆,今生无悔。
(刘全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