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临行前,我家乡的领导叮嘱我,选择援疆就是选择了吃苦,就是选择了奉献,一定要对得起新疆的孩子们。现在,我终于可以说,我做到了,没有辱没‘援疆人’这一光荣称号。”陈磊的眼睛里闪烁着光彩,坚定地说。
陈磊是商丘职业技术学院汽车系的一名教师,今年年初,为积极响应学院党委号召,他主动报名申请来到新疆,来到师职业技术学校,成为了一名光荣的援疆教师。
回忆当初报名来疆的初衷,陈磊打趣道:“其实我是有私心的,我一直对新疆充满了好奇,终于有机会来看看,何乐而不为?况且我认为能成为一名援疆教师,是一件非常自豪的事情。”
3月的哈密乍暖还寒,但春意已经逐渐涌现,陈磊踏上了新疆这片神奇的土地上。
尽管临行前,陈磊做好了吃苦的准备,但现实中遇到的第一个难题还是让他始料不及。新疆天气较为干燥,气候上的不适应让陈磊来了没几天,就出现鼻子出血、眼睛干涩、嘴唇干裂、水土不服等问题。然而,这些并没有让他消退对这里的热爱。
陈磊时刻牢记自己此行的初心和身上担负的重任,他告诉自己:这些困难,必须克服。
陈磊在师职业技术学校主要承担汽车维修专业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的工作,由于学校少数民族学生较多,他很快便遇到了第二个难题。
陈磊发现,许多学生纪律涣散、学习松懈,语言上又难以沟通,让他显得有些手足无措。
“如何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着实困扰了我很久。那段时间,巍峨雪山、茫茫戈壁、蓝蓝的天空,飘逸的白云……一应美景都无暇顾及。”陈磊苦笑着说。
为圆满完成任务,陈磊虚心向学校有经验的教师求教,学习他们的经验和管理方法。积极与学生交流、谈心,给他们讲外面的世界,促使他们树立起学习的目标,认识到学习文化知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陈磊说:“一开始,我从最基本的课堂常规抓起,对学生上课时的坐、立、起、行以及如何回答问题等都做了严格的规定,逐渐改变他们懒散、精力不集中的坏习惯。同时,在讲课时注意放慢节奏、放缓语速,尽量去适应每一个学生。”
陈磊坚持“从最后一名抓起,不让一个人掉队”的教学理念,终于,在他的不懈努力下,学生们在较短时间内基本做到了课前有准备,上课有精神。此外,在课堂上,学生们能够专心听课、用心思考,回答问题的条理和思路也逐渐清楚,形成了良好的课堂行为习惯,精神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
渐渐地,陈磊工作起来,越来越得心应手。他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制定了以十门核心课程为主导的教学方案,通过“理论——仿真——实操”为一体的综合教学模式,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显著提升。完成了17级、18级4个班级核心课程的理论、实训授课,陈磊最多时候一周要上20多节课。但他说,看到孩子们求知的眼神和学到知识后的笑脸,自己一点也不累。
所谓“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为了促进学生将书本上的知识转化为实际操作技能,陈磊多次前往哈密市君盛汽车销售有限公司实地调研,组织学生分批次前往实岗实训。
除了承担学校教学工作之外,陈磊还要协助专业部长做好汽车专业建设的相关工作,如进行企业调研、人才培养方案规划、“双师型”教师培训规划、信息化教学、实训基地建设等,并修改了学校现有的《汽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陈磊深知,要想让学生学到更多知识和技能,还要从师资队伍培养上下功夫。陈磊利用课余时间对多名教师进行汽车专业“双师型”教师培训,把自己在原工作地的先进信息化经验融入教学中,与师职业技术学校的教师共同提高。
提起陈磊,师职业技术学校的教师都对他竖起了大拇指。
“他带领学生在企业参加技能培训时,认真研讨抽测题目,与企业积极协商设备、耗材、工位,克服了恶劣的天气,连续工作20天也不休息。”
“他积极组织学生参加自治区、兵团组织的汽车专业技能比赛,还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
面对同事们的纷纷赞誉,陈磊觉得自己只是做了应该做的。
作为一名党员,陈磊时刻牢记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党委的重托,坚持加强政治理论学习,积极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认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觉悟。作为一名援疆教师,陈磊在新的工作岗位上,不畏艰难,勤奋工作,锐意进取,为了边疆的教育发展,默默奉献,无怨无悔。
如今,陈磊已经完成援疆任务,回到了原来的工作岗位上,但这短暂的3个月,让他终身难以忘怀。陈磊说:“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将一如既往,不辜负党和国家的重托,不畏艰难、开拓进取,尽我所能,为祖国作出更大贡献!”(刘琼珂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