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急诊,近3年里,师占红坚守在这样的危、急、重的医疗岗位上,随时待命,守护患者安康。援疆期间,各个乡镇留下了他义诊的脚步,他还带出了已成为科室骨干的徒弟。为了一份守护患者的责任,亲人离世、重症住院时,他不能在家人需要他时守护在身边,但3年援疆,他从不言悔。
■本报记者 程旭 文/图
“当时来援疆时,感到这是一件不能推卸的政治任务,必须得完成,但现在的感受是这里值得留恋的东西太多,大美新疆名副其实,这里景美人更好,让我有了不忍离去的情感。”8月7日上午,第九批河南援疆干部、市第二人民医院急诊科主任师占红处理完一项工作后,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01 重症、急诊 随时待命
师占红给同事指导业务。
师占红原是河南科技大第一附属医院急诊科副主任医师,2017年2月初的一天,他接到院里通知,医院有援疆计划,从所在科室和职称条件来说,他较为合适。在家人的理解和支持下,师占红踏上了援疆路。
来到哈密,师占红先是任市第二人民医院重症监护室(ICU)主任。他很快适应了这里的气候、饮食,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
重症监护室整日面对重症患者,脏和累是科室的特点,患者病情的不确定性更是随时考验着医护人员的责任心和应对能力。因居住地离医院较远,很多次,下班后甚至凌晨2、3时,师占红会接到科室的电话,有病人出现疑难状况。他都会打车快速赶到医院,查看情况、对病患施救。
2017年年底的一天,正在食堂吃午饭的师占红接到科室电话,一名术后的病人出现危急症状,血色素已不到1克(正常值在110—150克),非常危险。师占红放下碗筷,立即赶往科室,他带领指导同事紧急施救,从14时到18时,一场与生命赛跑的抢救,终于让患者脱离了危险。这时,他才感觉到饥肠辘辘。
2018年夏季,师占红被调整到急诊科任主任。急诊科随时要面对各种突发情况,绷紧的神经随时要对不同的意外作出判断、应对、处置,需要从业人员具备更为全面的业务知识。
02 传帮带 培养带不走的人才
师占红很清楚,培养稳定的人才队伍对科室长足发展至关重要。不管是在ICU,还是急诊科,他都非常注重业务知识的“传帮带”。他规范ICU管理制度,规范诊断思路、抢救程序,对科室人员经常提出指导意见。
2017年4月,市第二人民医院开展“师带徒”活动,他先后带了3名徒弟。急诊科医生毛德庆是他的徒弟之一,经过师占红一年多的“传帮带”,毛德庆在气管插管、病人抢救等方面大有长进,成为了科室骨干。
“师主任业务能力强,对待工作非常严谨、认真,他对我业务的提高很有帮助。”急诊科医生毛德庆还记得,去年年底的一天凌晨四五时,救护车拉回了一名摔伤的男子,病人烦躁不安,CT检查很难进行,考虑到病人当日饮酒,能否打镇定剂难以把握。毛德庆给师占红打去电话,师占红详细问明患者的症状后,认定其烦躁表现属于意识不清引起,随即指导医生施行镇定方法,病人顺利完成检查。而师占红也早早赶到了医院,查看情况。
相比与河南的医疗机构,哈密市级医疗机构的病源少很多,对一些特殊病例的了解相应较少。每每遇到典型的特殊病例,师占红就会在电脑中搜出很多权威的延伸性的相关材料,让科室人员多了解、学习。
师占红来援疆时,原定为一年半的期限,2018年初夏,师占红的援疆期限已到,就在派出单位在商议由谁来接替他时,师占红向派出医院表态:自己已经熟悉了这里的工作,也希望“传帮带”能更有延续性,可以再延续一年半,就这样,师占红留了下来。
师占红给同事留下深刻印象的,不仅因为业务能力,还有一份不轻言放弃的耐心。2018年7月,一名80多岁的男性患者术后食管漏缺,一直要上呼吸机。这样的年龄、这样的病症,通常情况下认为无法救治。但师占红总想尽力去试,他每天去查房,时时关注老人的病情变化。90多天后,老人脱离了生命危险,生命体征平稳,顺利出院。
03 义诊的脚印 留在各个乡镇
近3年里,师占红没有去过哈密以外的地州,但寒来暑往中,一区两县的很多地方都曾留下过他义诊的脚印。
7月29日,师占红和同事去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奎苏镇楼房沟义诊,茫茫戈壁上仅有一条窄小的羊肠小道,途中,车坏了,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烈日下,师占红几人等了一个多小时才修好了车。
“义诊需要东奔西跑,尽管很辛苦,但很有意义。”师占红说,义诊最重要的目的是提高基层群众的健康意识。而义诊中发现,有的群众缺少的正是这一点,有的患者高压到了160mmHg—170mmHg,却没有重视潜在的危险性。
2018年9月,哈密市集中时间在各单位开展急救知识培训。作为急诊科负责人,师占红带着科室人员,半个月的时间里,跑了10多家单位,讲解心肺复苏、骨折后包扎等知识。
04 得失中 无怨无悔
师占红身边的很多人不知道,2017年1月底,就在师占红来援疆的10天前,家人筹备了许久的一个占地400平方米的饭店刚刚开业。一边是家庭的经营项目,一边是工作中的政治任务,一番犹豫后,他选择了后者。
2017年2月底,师占红的弟媳因车祸去世,想到才走上援疆岗位不久,他没有向院领导提及此事。2018年10月,师占红的岳父因病去世,他只在家中待了3天,又匆匆赶回了哈密。师占红的父母都已是年逾七旬的老人,今年4月,师占红的母亲因股骨头坏死需要作手术,而师占红只能寄去几千元钱,表达的除了心意,还有愧疚。
对于家里一次次变故中师占红的缺位,家人从没有抱怨过,他们认定,援疆是件大事,既然是组织的安排和决定,就不要让小家拖了他的后腿,让他在援疆中无后顾之忧。
近3年的援疆中,师占红失去了一些,但更多的是收获,回首援疆路,他无怨无悔。
·援疆感言·
心怀赤诚 像胡杨那样坚守
■ 师占红
2017年2月,我受命参加河南省对口援疆工作,舍家别子,毅然奔赴工作岗位。一年半1期满,2018年8月轮换时,因工作需要,主动放弃轮换,再值一年半。
近3年时间,一晃而过。在重症监护室,面对急危重症患者,需要高度的责任心和高超的应对能力方能正确处置,个中艰辛,非言语能述。转任急诊科主任,每天绷紧了神经,随时准备应对各样突发病症,需要调动更为全面的专业知识、临床经验及操作技能。如此压力下,曾一度失眠。
值守。怀着忠诚赤心,值班、坚守。就像我们颂扬的胡杨,凭着坚韧屹立在荒漠戈壁。
守望。来到新疆,感悟到新疆人民更伟大,他们是用了一生甚至世世代代,来守护边疆安全、祖国安宁。萦怀感恩之心,带教授徒。规范重症室管理制度,启迪诊断思路、抢救程序,先后培养出3位年轻医师,成为业务骨干。
奉献。多少个不眠之夜,多少次痛苦煎熬中的抉择,守护在病床前。临床工作中,还要传帮带教,经常对科室提出指导意见。还要检索文献,整理出很多权威性、延伸性的学习材料,大家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希冀以此提高整体学术水平,提高工作能力,为新疆人民作好医疗保障,感恩新疆,回报人民。
经历援疆工作,个人受益颇多。前指组织的培训学习,使我政治觉悟得到提高,能够突破个人小的格局,深刻地领悟党的政策方略,从比较高的站位,感悟家国情怀。感谢援疆工作,使我更加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