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年的时间,
他带领起步伊始的哈密市肿瘤医院
成长为东疆肿瘤诊疗中心;
他和他的团队成功开创了
哈密“组团式”医疗援疆的先河;
他和班子成员齐心发力,
让医院留住人才留住了患者……
他就是河南援疆干部、
哈密市第二人民医院院长徐红伟。
徐红伟(右一)在功能科超声室开办讲座。
运筹帷幄 明确发展目标
今年57岁的徐红伟是原河南省肿瘤医院党委副书记、主任医师。来援疆之前,他在参加自治区有关援疆工作会议时,曾到哈密看望过当时的援疆干部,而这一次,他肩负着援疆的使命。
2017年2月,伴着料峭的春寒,徐红伟来到了哈密,与其他单位援疆方式不同,他和另外9名援疆干部以“组团式”援疆的方式,全方位援助哈密市第二人民医院(市肿瘤医院),他作为“组团”带头人,任该院院长。
顾不上路途的劳顿、干燥气候的不适,徐红伟快速投入到了新的工作岗位中。他深入各个科室进行调研,很快了解了各科室的优势和潜力以及不足和短板。在掌握了第一手调查资料后,他认为,该院发展的首要任务在于确立明确的发展目标,借助援疆时机、现有优势,闯出一条特色之路。
经过广泛征求意见,党委会充分讨论,《哈密市肿瘤医院“组团式”援疆三年发展规划》制定出台,确立了该院“以满足人民健康需求为中心,以综合实力为主体,以肿瘤防治和儿童医疗为特色,打造东疆地区肿瘤防治中心、儿童医疗中心和大专科、小综合三级医院”的办院目标,全院干部职工有了努力的方向。哈密市第二人民医院也由此翻开了主打肿瘤专科和儿科特色牌的新一页。
目标明确了,接下来就是凝聚人心,围绕目标谋发展。徐红伟从制度建设入手,强化各项管理。医院建立完善了《党委会议事规则》《院长办公会议事规则》等一系列制度,“五重一大”事项必上会研究。该院管理从经验管理转变为制度管理。
医院要发展,人才是关键。围绕大专科、小综合建设理念,完善诊疗体系,才能够为人才提供“用武之地”,徐红伟深谙这一道理。在院党委班子和徐红伟医疗团队的努力下,肿瘤外科、肿瘤内科、放疗科、消化肿瘤内科、呼吸肿瘤内科、中医科等一批科室在该院相继组建,医院具备了开展全身各部位肿瘤的外科手术、内科化疗、放射治疗、中西医结合等治疗手段的能力。完善平台的搭建,不但使该院顺利招聘到数名高层次人才,几年前离开该院的2名骨干又回到该院。
时不我待 打好技术牌
2017年年底,中央、河南省、哈密市的多家媒体记者共同聚焦哈密市第二人民医院,《情系边疆护佑健康》《“组团式”医疗援疆开创哈密肿瘤防治新时代》《为“人民健康”提交满意答卷》等文章纷纷见诸报端。这一现象的背后,凝聚着徐红伟等人的心血。因为不到一年的时间,市第二人民医院已经发展成为一座具有肿瘤防治和儿童医疗为特色的大专科小综合医院,拥有了自己的品牌和相对过硬的技术。
2017年年底,哈密市有近60%的肿瘤患者前来该院诊治,人次由2016年的2814人次增加到了4061人次。患儿就诊量在高峰期也达到了每日近650人次的历史新高。
成绩初现之后,徐红伟等人并不敢有丝毫懈怠。2018年,该院发展仍有着一项项突破:4月,哈密市肿瘤防治4S联盟、哈密市肿瘤多学科会诊中心、抗癌之家在该院成立;5月,放疗科先后申报的6项哈密市级的科技项目填补了整个东疆地区放疗领域的科研空白;6月,介入技术“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成功开展;7月,成功开展填补哈密空白的“急性外周动脉血栓栓塞”“血管内膜剥脱术”;8月,自治区健康管理(体检)质量控制中心哈密分中心暨哈密市健康管理(体检)质量控制中心挂牌成立;与自治区肿瘤医院、新疆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结成医联体……
技术是一个医院的支撑,如今的哈密市肿瘤医院,已经实现了由几年前逢癌必转院到癌患外转量明显下降的转变。
2018年全年,徐红伟除春节回家探亲外,没有离开过哈密。“3年时间很短,我们的团队必须俯下身子扎实干,不辜负组织的信任和期待。”徐红伟的话语里,充满时不我待的紧迫感。援疆期间,徐红伟获得了多项荣誉,2018年,他获得了自治区总工会颁发的“开发建设新疆奖章”。
深谋远虑 发挥“造血”功能
组团式援疆,不但要“输血”,更要向“造血”延伸。徐红伟在市第二人民医院开展了“组团式”援疆医疗专家“师带徒”的传、帮、带活动,已培养业务骨干23人,他本人还发挥自己的彩超专业所长,带出了2名徒弟。
在徐红伟牵线搭桥下,多名年轻技术骨干前往河南省肿瘤医院、自治区肿瘤医院等疆内外医院进修培训。医院通过举办多学科会诊、继续教育项目及医师大会、技能操作培训与比赛等活动,大力加强学术建设,营造浓厚学术氛围,为医院发展储备力量,打造了一支带不走的医疗技术人才队伍。
记者了解到,目前该院有10名“组团式”医疗队成员、3个月医疗队的12人,10名为期半年的专家即将来到该院,自治区肿瘤医院也将东疆片区下基层结对单位选定在该院,长期派出6人援助。技术后援成为助推该院发展的有力推手。
“明年要争取把医院打造成三级甲等肿瘤专科医院,如果能够成功,这将是新疆第一家地市肿瘤专科医院,为了这个目标,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徐红伟说,目前,肿瘤诊治的科室建设还不够细,医院也还未达到市民的足够认可,这些都需要大家的进一步努力。
2019年3月初的一天,正在参加医院会议的徐红伟,突然出现胸闷、气短的不适症状,在该院住院治疗3天后,他回到郑州做了进一步检查。检查结果出来后,他不顾家中老人的挽留,又匆匆赶回了哈密。对于徐红伟来说,加班是常态,因为颈椎不好,他也时常被颈肩部疼痛所困扰。
自援疆以来,妻子的支持打消了徐红伟的后顾之忧;妻子的陪伴照顾、女儿的理解,让徐红伟心里满是感激和宽慰。徐红伟的女儿现在已有7个月的身孕,妻子多次想回去照顾女儿,但女儿在电话里再三叮嘱母亲,留在哈密照顾好父亲。
两年多的时间,徐红伟没有到过哈密以外的地州,对哈密的景点很陌生,但一区两县的很多乡镇、村落都留下过他带领团队前去义诊的足迹。
“三年,有付出,有收获。”徐红伟说,三年的援疆经历,必将会是他人生中的一笔宝贵财富、一段美好回忆。(记者 程旭)
援疆感言
三年援疆路 一生哈密情
■ 徐红伟
来援疆是一项政治使命,也是一种责任担当。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到最艰苦的地方去,也是我们60后这一代人的内心追求。三年援疆路,一生哈密情!
我作为一名援疆干部,站在新时代要立足为各族群众谋幸福;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要为各族患者解除痛苦;作为一名“组团式”援疆的带头人,深感肩上的担子更重、心中的责任更大。
三年的援疆经历有辛苦,有付出;有进步,有收获。看到医院的事业有发展、各族患者露出的一张张笑脸、各族群众和睦相处,这里面也有我的付出,内心感到由衷的高兴。愿大美新疆永远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