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6月5日,哈密市第二人民医院肿瘤外科姬社青主任受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邀请,在该院腔镜中心进行了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的演示。
姬社青主任行云流水般的刀法和弓马娴熟的技术赢得了观摩人员的频频点头和赞叹。
以往,都是三级医院的专家前来下级医院开展教学和手术,为何姬社青这位二甲医院的科室主任能受邀在三甲医院进行手术演示?这可不是一般人所能做到。
原来,姬社青主任来自河南省肿瘤医院普外科,是河南省第九批“组团式”援疆轮换医疗专家。
他擅长腹盆腔肿瘤外科治疗,对胃癌、大肠癌、肝胆胰疾病及软组织肿瘤诊治具有丰富经验,是河南当地知名的肿瘤外科专家。
2018年8月28日,姬社青主任随队进疆后,担任哈密市第二人民医院(哈密市肿瘤医院)肿瘤外科主任一职。
援疆虽然只有十来个月,但是,姬社青主任在疆内已很有名气,越来越多的患者慕名前来找他就医,更有三甲医院不断邀请他前去教学和手术。他究竟有什么过人之处?让我们听听他身边的人怎么说。
副院长陶渝奇说:收徒传艺,授业解惑,姬社青主任带出的徒弟已经成为新疆抗癌协会首届乳腺癌和甲状腺癌专业委员会常委和委员。
名医收徒,是进一步深化培育医疗人才,是“组团式”援疆工作和培养多元化人才的一项具体措施,是实现从“输血”向“造血”功能转变的有效途径。
在援疆工作开启之初,姬社青主任想得最多的是如何发挥“传帮带”作用,加强当地人才的培养,留下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造福更多的当地群众,所以,在医院开展的“师带徒”活动中,他收了肿瘤外科彭波副主任和丁伟主治医生两个人为徒弟,毫无保留地给他们传授医学医技。
姬社青主任通过模拟教学,手把手、一对一地将专业技术教给他们,让他们不断地练习。有时一些不需要姬主任来主刀的手术,他也会在手术现场进行指导教学。
名师出高徒。彭波副主任和丁伟主治医师在姬社青主任的指导下快速成长起来,肿瘤外科的一些胃肠癌常规手术他们都能娴熟开展,彭波副主任还能熟练开展肿瘤的介入治疗手术。
近日,新疆抗癌协会首届乳腺癌和甲状腺癌专业委员会成立,彭波副主任和丁伟主治医师以突出的专业能力和工作业绩分别当选为新疆抗癌协会第一届乳腺癌和甲状腺癌专业委员会常委和委员。另外还有两位委员也来自肿瘤外科。
肿瘤外科副主任彭波说:传播新理念,开展新技术,姬社青主任已将科室带入快速发展轨道。
新的理念引领新的发展;新的医疗技术是推动科室发展的强劲动力。哈密市第二人民医院(哈密市肿瘤医院)肿瘤外科是医院发展的重点专科,姬社青主任在培养人才的同时,引入先进理念,将外科快速康复理念和外科患者围手术期营养支持治疗的理念进行更新和应用,并积极带队开展新技术、新业务,不断推动科室向前发展。
这期间,他开展了哈密市第一例“腹腔镜下保留脾脏胰尾肿瘤切除手术”;两次开展腹腔镜下消化道重建手术;多次开展全腔镜下胃癌根治术,为哈密市消化道肿瘤患者开辟了新的手术治疗途径。在他的推动下,科室下设的胸腹部肿瘤专业组、甲状腺、乳腺肿瘤专业组、肿瘤介入治疗专业组积极探索,不断创新,促使肿瘤外科逐渐强大,目前,科室已经具备了常规手术及微创手术规范治疗食管癌、肺癌、胃癌、大肠癌、肝癌、胆囊癌、胰腺癌、甲状腺癌、乳腺癌及妇科等良恶性肿瘤的实力,达到了三级医院科室的水准。
普外科主任田文亮说:扶弱帮需,大爱无私,姬社青主任为哈密市肿瘤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独木不成林,只有千树万树相依,才有阵阵松涛;一花不成春,只有千朵万朵压枝,才有那满园春色。姬社青主任在推动本科室发展进入快速轨道的同时,对医院妇瘤科、普外科等科室也给予了无私的、不谈任何条件的、全力以赴的帮助。
田文亮主任说,去年临近春节,普外科收入两位患者,一位患者是直肠癌,另一位患者是胃癌,由于患者病情复杂,普外科向姬社青主任求助,姬主任本来已经安排好回家过节的行程,但得知普外科的情况,马上改变行程,决定晚一天再走。当时肿瘤外科也有一台手术需要姬社青主任主刀,他连着做了三台手术,一直到晚上12点才走下手术台。
肿瘤多学科会诊(MDT)是医院加强肿瘤学科建设、规范肿瘤诊治、培养肿瘤诊治人才、造福广大肿瘤患者的一个有力平台和形式。田文亮主任说到,在医院每个星期四的肿瘤多学科会诊(MDT)现场,都能看到姬社青主任的身影,他不管工作多忙,手术多累,只要在哈密,每次会诊必到,每次发言次数最多,发言时间最长,他将自己所学知识、所总结的经验毫不保留、毫不藏私地传授给大家,将满腔热情和无私大爱全部倾注在了哈密市肿瘤事业的发展上。
患者方爷爷说:他为我们肿瘤患者的生命打开了一扇希望之窗,看到他,我焦虑、恐惧、无助的心踏实多了。
端午节前,肿瘤外科收到一份代表祝福的“咸鸭蛋大礼包”,它是肿瘤患者方爷爷执意送的。当肿瘤外科拒收这份礼物时,方爷爷非常生气,他说:“你们不是都叫我爷爷吗,端午节快到了,给自己的家人送点咸鸭蛋怎么了?”的确,在方爷爷住院治疗期间,姬社青主任不仅为身患升结肠、降结肠腺癌的方爷爷手术解除了痛苦和疾患,还带领医护人员给予方爷爷像家人一样无微不至的关怀,使方爷爷顺利度过了感染关、手术关、营养关、顾虑关等一道道难关,使他原本无助的心体会到了家的温暖,并树立了战胜病魔的坚定信心。
心存感激的方爷爷说:“我本来打算去大医院治疗,后来慕名来到哈密市第二人民医院,当看到外科楼外面大牌子上姬社青主任的简介后,焦虑、恐惧的心踏实了许多,经过住院治疗,发现姬社青主任及其带领的团队果真是名不虚传,他们医术高超,医德高尚,服务优质,为我们肿瘤患者的生命打开了一扇窗户,为我们肿瘤患者带来了希望,我们怎能不感谢他们?”。
患者蒋某说:如果不是姬社青主任,我可能早就不在人世间了。
2018年11月27日,患者蒋爱民一家为姬社青主任送来一面锦旗,上面写着的两排大字“医德高尚暖人心,医术精湛传四方”道出了患者的心声,并反映出了姬社青主任的仁医仁术。原来,40多岁的蒋爱民因神经内分泌癌转移至肠系膜上动脉根部造成十二指肠的梗阻,长期不能进食,生活质量非常差,辗转乌鲁木齐、北京等地大医院治疗,花了不少钱,但是均被告知手术已毫无意义。痛苦绝望的蒋爱民慕名找到了姬社青主任,姬社青主任没有放弃这位患者,他评估病情后,克服困难,排除风险,成功为蒋爱民做了肠系膜上动脉根部转移癌的减瘤手术、胃空肠吻合术。解除了病痛的蒋爱民含着眼泪对姬社青主任说:如果不是您,我可能早就不在人世间了。
肿瘤外科的医护人员说:姬社青主任既是良师又是益友,有这么好的老师,想不进步是不可能的。
姬社青主任不但医术高明、工作中一丝不苟,在生活中更是个有风度的“温柔老大哥”,他随和谦虚,不温不火,这样的好性格让他有了很好的人缘,肿瘤外科所有人都非常喜欢并尊敬这位远道而来的援疆专家,他们充分利用一切时间跟着姬社青老师多学一点、再多学一点!
当这么多人都在赞叹姬社青主任的过人之处,赞叹他为了边疆卫生事业、为了边疆肿瘤患者做出积极贡献的时候,可能没有几个人知道,姬社青主任原本也是一位患者,他在来新疆之前刚刚做了一个肺部手术,身体比较虚弱,手术后没有休息太久就开始了援疆之行,家人一直在为他的身体担心。但是姬社青主任在我们采访他时,丝毫没有诉说自己的困难和不易,他乐观地这样说:一直对新疆这片美丽而神秘的热土充满了向往,很久以前就有来这里的想法,一直没有机会实现,能来新疆援疆,也算是完成了一个自己的愿望。他还说道:来新疆的这几个月,感觉到的是这里淳朴的民风,这里不仅风景美,人心更美,不论是买东西,还是问路,都能感受到新疆人的实在和真诚;还感受到这里的人们为了建设新疆不畏艰苦、默默奉献;感受到医院的同仁们为了边疆卫生事业的发展不懈追求、努力进取······这些都不断激励我更好地做好援疆工作,更好地为边疆人民服务。
心底至美的人才能看到世界的美好,心底有爱的人才能回报世界以爱,这正是援疆专家姬社青主任的真实写照,也更是他的过人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