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远离亲友,在三尺讲台上,用不懈的努力和坚持让边疆的学生接受与内地的学生一样有质量的教育,也为当地留下“一支带不走的队伍”。他就是河南援疆教师王炳杰,一名有着多年带班经验的数学教师。
王炳杰在课堂中。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新疆是个好地方,我早就想来新疆看看。”谈起主动要求援疆的原因,来自平顶山市第四中学的王炳杰老师这样说道。当初报名援疆时,他的这个决定遭到了全家人的反对。“那时,我的心脏已经安装了两个支架,家人怕我的身体受不了这里的气候环境。”可执意要“来新疆看看”的王老师,还是逐一做通了每位家人的思想工作。
“这地方来值了,此生无憾!”王炳杰掷地有声地说。
刚到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时,由于两地时差大、哈密昼夜温差大,加之高原反应、空气干燥,他出现了失眠等诸多不适。
“对高中生来说时间就是分数,我们必须争分夺秒尽到自己的责任,让学生有所提高、有所收获。”他所在的巴里坤县三中是县里唯一一所高中。抓紧时间熟悉环境、熟悉学情,就成为他的第一要务。为了每天能有充沛的精力给孩子们上课,他很快把作息生物钟调到晚上十二点睡觉、早晨八点起床。
两年多来他带过高三和高二两个年级。“孩子们非常尊重老师,但是学习基础相对内地学生会差不少,有的同学甚至听课都很吃力,这对我来说也是一个挑战。”
与孩子们打成一片
王炳杰把踏实肯干的援疆精神带进了校园。“看着班级孩子那一双双求知若渴的眼睛,我的劲头别提有多足了!”王炳杰反复强调说:“班上的孩子们都很可爱。”
然而这些“可爱的孩子”,一开始上课没少让王老师头疼。当时,他所带的高三年级一个班,全班有 9名学生是哈萨克族,这些学生虽然听得懂汉语,但是王炳杰语速稍微快一点,他们就反映听不懂。
“我觉得自己是用正常语速和他们说话,但他们一脸茫然。后来我就刻意地放慢语速,每天进教室前就提醒自己:语速慢一点再慢一点,讲课通俗一点再通俗一点。争取让每个学生都能听懂我讲课。”
“深入课堂,贴近学生,多与学生交流,把他们当成自己的孩子,做到与孩子打成一片,用感情援疆!”他说出了自己的教学规划。尽管课本上的例题非常简单,他仍然需要讲解很多遍。
在他眼里,没有好学生、坏学生之分。“每个学生都像是我的孩子。”面对这些基础整体偏弱的学生,他每天上课前都做足了准备工作,所有的基础概念先强调一遍,复习前一天的课程,再讲当天的新知识。同时,他对课本上的习题区分难易,再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明确教学目的,启发学、反复说、不时提醒注意力集中,一节课下来忙得不得了。
课后他主动和班里的学生进行交流沟通,首先使他们在语言上能跟得上节奏;其次,他想在课间和中午休息时间对学生进行个性化辅导。可等他上完课,却发现没有学生找他问问题。“没学进去就不会有问题,得让他们有问题才行。”
他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于是,无论每天有没有自己的课,他都在办公室里等着为孩子们答疑解惑。随后他又建立了微信群,方便孩子们回家问问题。上完课,还把板书拍照发到群里,方便同学补充课堂笔记。渐渐地,越来越多的同学课余时间都往他的办公室跑,和他交流自己的学习心得。
只要有学生愿意和他谈心,即便已经是凌晨了,他也依然耐心回复。2017年4月26日0点18分,一学生给他发微信说自己在做计算题时总是出错,还能学好数学吗?王炳杰回复她:“慢慢来,你数学分数提高空间很大。”“真的吗?老师!”就这样,慢慢跟着王老师的教学思路走,这位同学的数学成绩从D级提高至B级。
课后布置作业,王炳杰发现有的孩子只做填空、选择题,后面大题都不做,还有抄作业的现象。于是,他在课堂上认真地告诉孩子们,会多少就做多少,做错了不是什么大事儿,有不会的尽管来问老师。慢慢地,班上抄作业的现象没有了。
2018年春节,王炳杰是在巴里坤度过的。那一学期,他带的是高三毕业班。考虑到高考前几个月是最后冲刺阶段,他决定留在巴里坤过年,方便为备考的学生答疑解惑、讲解题技巧。1月28日是2018年寒假期间最冷的一天,巴里坤气温达到零下35度。王炳杰从住地走到县三中大门口时,帽子和眉毛上已经挂了一层厚厚的冰霜。他说:“高考是孩子们很重要的一场考试,我这样的付出也是应该的。”这个寒假,他依然忙着写教案、做教具、批卷子……有太多的事情要做。
自制课件让课堂活跃起来
怎样调动孩子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比着学、拼着学,一直是王炳杰在教学中关注的问题。在观察了一段时间后,他试着自己编写程序做动态课件、把小游戏引入课程,这样的课堂充满笑声、充满智慧。“孩子们学得开心,我也高兴。”
和网上现成的课件不同,王炳杰的课件都是自己根据教学进度、孩子们的学习情况编写的。在讲抛物线的时候,他就编写了小程序展示抛物线曲线及不同参数下的状态变化,形象直观的动态图形一下子吸引了全班同学的目光。
两年多来,他带过6个班级。每个班的孩子接受能力都不一样,所以每教一个班,他就设计相应的课件,每个班的课件都是独一无二的。在学校数学组组长的要求下,王炳杰将开设培训课、编写小程序自制课件这些方法手把手地传授给其他老师。
被唤醒了学习兴趣的孩子们,展现出来的学习热情也大大出乎他的意料。平时,学生们会把馕饼带给他吃,有时往他的手里塞上一个苹果。2017年以来,他带的两届毕业班参加高考的50名学生均考上了大学。
由于教学要求的变化,有时候一个学期未结束,在学校的安排下他也会调整班级。每次换班,都有学生找到校长,要求王老师回来教他们。在学生别尔德古丽、文金凤等人的眼里,王炳杰是一位很有耐心的老师。“上王老师的课总是很轻松,他不会说很多大道理,但都把难懂的知识点深入浅出地反复分析。”
传帮带让更多的教师上好课
除了教学任务,王炳杰还注重与同校教师交流。他邀请郜曼、李晓莹等老师到他的课堂上观摩,同时也主动到其他老师的课堂上听讲、评课,和他们一起备课、交流教学方法和手段,探讨教学心得体会,总结教育教学经验,互帮互助。他还主动在全校上公开课,展示自己的教学成果和经验,毫无保留地向更多的老师分享自己的教学经验。今年,李晓莹老师被学校推荐参加哈密市青年教师数学大赛,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平顶山日报传媒集团记者 程颖)
援疆感言
此心安处是吾乡
■ 王炳杰
从2017年2月底进疆,如今已是第三个年头。能为新疆的教育发展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我感到无比自豪和满足。
来到巴里坤我感到值了,生活上虽没有大城市的繁华,但是蓝蓝的天空、辽阔的草原让人感到安静与沉稳,生活也没有想象中的那般艰苦。只要心情在,到处是风光。在这里我不仅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丽,更感受到了新疆人民的纯朴和热情。
巴里坤县三中的领导和同事们给予我无微不至的关怀和帮助,经常对我嘘寒问暖,让我感受到了家庭般的温暖。
我是带着家人的期望、学校的嘱托来到新疆的,就是要多作贡献,听从学校安排。我和学校的老师们也经常互相交流工作和生活感受。学生们需要我,愿意听我讲课,我从内心感到高兴。看到学生们一天天的进步和提高,心里感到无比的欣慰。有的学生还给我送来了馕饼和奶疙瘩,我感到很温暖。当看到一批批学生考入了理想的院校,我感到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