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疆三年,宋玉星用一颗赤诚之心为哈密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努力奋斗,他大部分时间都奔波在路上,不仅晒出了“戈壁黄”,而且也成为了哈密人,总有一股援疆的豪情和热情涌动在心头,激励着他只争朝夕,为援疆事业不停奔走,用心、用行动架起一座座饱含深情的“桥”。
宋玉星帮结亲户犁地
5月20日上午,第九批河南援疆干部、哈密市商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宋玉星身上背着24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盒子,坚持在单位上班。他笑着说:“没什么大碍,就是有点胸闷和心律不齐,再过两天要出差,提前监测一下,免得在路上耽误工作。”
宋玉星是河南周口市人,来哈密的近三年来,他最大的变化就是脸上皮肤的颜色,刚来时白皙的肤色已经变成了如今特别有辨识度的“戈壁黄”,和哈密大地的颜色一样充满了热情。“戈壁黄”不是一日晒成的,自从2017年来到哈密后,宋玉星就马不停蹄地展开援疆工作,像一枚穿梭在哈密和内地的“梭子”,用心、用行动架起一座座促进豫哈商务交流和民族团结的“桥梁”。
架起商贸流通安全“桥”
刚来到哈密市商务局工作,宋玉星就在商务局党组领导下积极投身强化市场监管工作,确保市场运行平稳有序,提升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架起商贸流通安全“桥”。
宋玉星主持起草了《哈密市市场运行监测工作绩效考核暂行办法》和《哈密市样本企业信息员考核暂行规定》,对全市监测样本企业负责人和信息员进行培训,通过表彰先进、专题授课、经验交流、座谈讨论等形式,提高样本企业信息员的工作积极性,帮助企业快速熟悉新施行的报表制度和信息报送系统,通过一系列的工作,样本企业的报送率、报送速度、报送准确度大幅提升,确保了节日监测工作及时有效开展,充分发挥了“商务预报”作用。2017年哈密市市场运行监测考核排名也由原来的全疆第13名,提高到全疆前5名。
2017年,宋玉星负责对一区两县进行逐站摸排,澄清了证照齐全、有照无证、未批先建、已批在建、已批未建等站点的基本情况。组织召开了成品油经营企业管理工作会议,要求企业负责人要有大局意识、责任意识、担当意识,积极采取有针对性的防范措施,维护成品油市场供应和平稳运行。同时,联合公安等部门开展了成品油市场专项整治行动,端掉黑加油窝点11个,查扣储油罐11个、非法加油车17辆、加油机5台,查扣柴油411.96吨,罚没款11.1万元。
架起豫哈商务直通“桥”
3年来,宋玉星紧紧围绕哈密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做好各项工作,不断架起哈密与河南、哈密与内地商务交流合作的直通“桥”,推动豫哈产业对接,加强两地经济交流。
自2017年开始,宋玉星连续3年为哈密市争取到中国(河南)国际投资洽谈会专门展厅。每次为了搭建好投资洽谈这座“大桥”,宋玉星从年初就开始谋划,与中国(河南)国际投资洽谈会组委会办公室积极沟通联系,在已经将自治区作为一个省(市)代表团的情况下,又将哈密市作为一个省(市)代表团对待,为哈密市在郑州国际会展中心争取到免费的108平方米的形象展厅,并提供车辆服务。
国际投资洽谈会上,哈密展厅集中展示了哈密“新型综合能源、新型装备制造、新型材料加工、现代物流和服务业、特色农副产品加工”五大基地建设发展概况,市委领导带领代表团一行在哈密展厅接待国内外各方来客。连续3年的投洽会上,哈密市取得了丰硕成果,在2018年的投洽会上,哈密代表团举行了专场项目签约仪式,共签约项目6个,签约项目总金额12.6亿元。
来到哈密后,宋玉星发现哈密大枣、葡萄、哈密瓜、牛羊肉等农副产品品质好、口感好,很受内地群众欢迎,但是由于当地农民生产种植技术落后,保存保鲜运输成本高,以至于农副产品收入低,造成群众生产种植积极性不高。
为了帮助农民把农副产品卖出去,实现农民增收,考虑到河南是人口大省,对农副产品需求量大,而河南中石化、中石油在全省各有几千家便利店,宋玉星开始积极搭建销售哈密特色农副产品的“桥”。
在市领导的安排下,宋玉星带领市供销等部门的相关领导,多次到河南中石油、中石化沟通,先后陪同河南省中石油、中石化到北京总部协调沟通,征得了他们的支持,使新疆的农副产品放在油站便利店网络中销售成为现实,这一切既解决了当地农副产品销售困难的局面,也为油企增加了销售品种,为实现哈密农民增收脱贫和企业双赢架起了一座 “桥”。
三年来,宋玉星穿梭在哈密与河南之间,中国(漯河)食品博览会、中国-亚欧博览会,由哈密市人民政府、河南援疆前方指挥部联合河南日报报业集团、河南省供销集团等共同打造的“豫见新疆·2017新疆风情美食节”等,不断架起一座座豫哈商务直通“桥”。
架起民族团结连心“桥”
三年来,宋玉星认真开展“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一共结了3户结亲户,他用情架起民族团结的连心“桥”。
2017年,根据自治区党委和市委关于开展“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的要求,宋玉星经常到结亲户家中走访、交流,和结亲户同吃同住同劳动同学习。通过多次见面走访、聊天谈心,宋玉星也渐渐成了结亲户家里的“亲人”。结亲户家淘气的小男孩,在宋玉星的辅导下开始认真地看书学习;结亲户家的女儿生病了,宋玉星马上去医院探望;结亲户家里的老人都把宋玉星视为自己的汉族儿子……宋玉星和结亲户之间的感情在你来我往中逐渐深入。
宋玉星经常带着慰问品、相关宣传资料,坚持在走亲戚的过程中把党的民族政策和惠民政策宣传给结亲户,促进结亲户牢固树立“三个离不开”思想,使结亲户认识到各民族只要互相信任、互相尊重、互相学习、互相支持、互相理解,就能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
2018年9月,宋玉星在伊州区花园乡卡日塔里村驻村工作期间,通过走访了解到当地群众在就医方面的困难诉求。因为天气转凉,一些村民冠心病、关节炎等疾病多发频发,为了力所能及地解决群众看病路途远、交通不便、语言交流困难等实际问题,他主动联系了哈密市中医医院(原哈密市维吾尔医医院)的援疆医疗专家团队到村里开展义诊活动。这次义诊活动有心脑血管科、骨科、中医科、慢性病科、呼吸科等专科医生,为村民免费诊疗近200人,免费发放各类药品30余种500余盒,价值5000余元。
今年5月12日,宋玉星又联系哈密市第二人民医院的医护人员来到卡日塔里村开展义诊活动。
援疆近三年,宋玉星满怀豪情和热情,为援疆事业不停奔走,用心、用行动架起一座座饱含深情的“桥”。(记者 陈丽文)
援疆感言
援疆,有付出亦有收获
■ 宋玉星
3年的援疆生涯即将结束,想说的也很多,但此时此刻我最想说的就是,我对新疆的感情永远不会结束。因为援疆,让我更深刻理解了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因为援疆,让我有机会领略祖国边陲的壮阔、独特的民族风情,亲身体会了民族文化的多姿多彩;因为援疆,让我切身感受了新疆干部为国戍边的辛苦,这里看到的都是辛勤忙碌的身影,也让我在交流交往中积淀自己。
此生援疆,我既有付出又有收获,我深刻体会到:援疆不是个人镀镀金、喊喊口号,更不是出一趟差,它是使命,也是情怀,更是责任。它承载的是边疆人民群众的一份感情、一份信任,这份感情和信任是我们援疆干部无私奉献的结果。对我们来说,只要能为边疆群众做点实事、好事,让他们日子过得好一点,这就是最有意义的。虽无法在年迈父母身边尽孝,无法兑现对妻儿的承诺,无法阻挡亲朋好友诸多的不舍和担心,但却收获了一份光荣和传承。
我和千千万万名援疆的干部一样,把援疆工作作为义不容辞的政治责任,将汗水挥洒在天山南北,成为中央治疆方略的践行者、宣传者、维护者。如果说援疆是一幅画,那么我们就是画中的沙漠胡杨,我们的援疆精神就像沙漠胡杨一样,生而千年不死、死而千年不倒、倒而千年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