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俊强在给学生上课。
是良师,更是益友
“老师的爱应像阳光,洒向每一位学生。当阳光普照世间万物时,它并不会在意每朵花是否都散发着芬芳,它所在意的是,光线的每一个细微部分,是不是都给了花瓣最温暖的触摸。用青春去谱写生命的乐章,他就是我的大朋友——韩俊强!”这是韩俊强在2015年获得“河大附中首届最受欢迎老师”时,学生送给他的颁奖词。
“我周围的一些事物,在我看来是司空见惯、微不足道的,但在小韩老师的细心观察下,似乎都能与地理这门学科扯上关系。不知不觉中,我有时也会抬头看看山顶雪线的高度,在去食堂的路上会不自觉地把视线放在花圃上,会因路两边花圃的差异而惊奇好久……我可真是受到了小韩老师你不小的影响呢!”
“6门功课中,我最喜欢上老韩的地理课,不仅是因为老韩的教书水平极高,还因为他教学风趣幽默,他经常自嘲自黑,给我们枯燥乏味的高中生活带来欢笑。”
“何其有幸,三年遇你,老韩的言传身教,让我三年之间学到了很多,在今后的生活中,你会是我学习的榜样,更是我的良师益友。”
以上这些摘自哈密市二中1907班学生给他们的地理教师写的一封信,其中被学生亲切的称为“小韩老师”“老韩”的就是第九批河南援疆干部、哈密市第二中学教师韩俊强。
韩俊强2008年8月毕业于河南大学地理系,是河南大学附属中学的地理教师。2017年2月17日14时,韩俊强乘坐的航班降落在哈密机场,从这一刻开始,在距离河南2700公里外的新疆哈密,他有了第二个故乡,成为了一名光荣的援疆教师。
是机遇,更是挑战
“我的事业在三尺讲台。作为一名地理教师,我对不同的环境、陌生的世界,总是充满好奇的,新疆是一块神奇的土地,有机会来这里工作,对我来说是个机遇,也是挑战。”谈起为什么要援疆,韩俊强坦言,当时在激动之余也有些担心。来疆之前,除了担心水土不服外,也担心自己不适应当地的生活环境。“因为这个原因,岳父知道我报名援疆后极力反对,最终因为我的坚持和爱人的支持,才得以顺利成行。”
一来到哈密市二中,韩俊强就担任1902班和1907班的地理教师,三年来一直辛勤耕耘在教学一线。他说:“哈密市二中是一所有着优良传统和优秀成绩的学校,有很多值得我学习的地方,如学生的管理、教学的安排、教师的敬业等,我一直是抱着参与并学习的态度来工作的。但是我发现市二中的学生在自主学习和自我练习方面有所欠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启发少,课堂氛围不够活跃,所以我努力让自己的课堂热闹有序起来,让师生交流多一些。幸运的是,学生们一直很配合我的课堂教学,成绩也一直很理想。”
同为19届地理组的余艳老师,谈起韩俊强老师赞不绝口:“韩俊强老师来到二中两年多,将河南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方法无私地传给了我们,让我们受益匪浅。作为一名援疆老师,韩老师能主动打造不关门的特色课堂,让我们随时推门听课,留下了带不走的宝贵经验。在每周教研活动中,韩老师总是将自己从河南带来的教学资料与大家分享,并大胆阐明自己的观点,给我们诸多启发。”
是改变,更是历练
援疆近三年,韩俊强的思想观念有了很大变化,对于民族团结这个概念理解得也更深刻,他特别钦佩新疆各族干部群众作出的巨大奉献,也非常自豪自己是其中一员。因为除了基本的教学工作之外,援疆教师们也一样需要承担许多其他任务,如维稳值班、“民族团结一家亲”工作、“三进两联一交友”工作。正是通过这些工作的历练,使他更珍惜现在稳定美好的生活,同时也对援疆教育的意义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除了在教学一线担任教师工作,韩俊强还兼任德育处主任助理,负责学生日常管理、学生法治教育、“三进两联一交友”及“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
从单纯的教学岗位到行政和教学兼顾,韩俊强付出更多的努力和心血。有很多次,学生都下了晚自习,他才忙完了一天的工作,以致于经常错过回公寓驻地的公交车。
德育处主任孙金洲这样评价他:韩俊强老师素养高,文字功底好,组织协调能力强,工作干练不拖沓且任劳任怨。分配的任务都能及时高效完成。例如每学年开学进行“三进两联一交友”老师和学生信息的配对,全校3600名学生和近300名老师要一一结对,预计3天的工作量,韩老师利用周末加班加点,1天就完成了。
韩俊强还积极参与河南第九批援疆前方指挥部工作。在正常学校工作之余,他利用下班时间,做好市直援疆干部人才教育组的工作,参与河南省援疆办对哈密市援疆前指工作考核的资料搜集和整理、河南省教育厅到哈密的慰问及考核的接待等工作,受到前指的好评。
是收获,更是期待
谈起援疆还有什么遗憾,韩俊强说:“我的爱人在医院上班,非常忙碌,我在这儿快3年了,爱人都无法请假来新疆一趟。其间,儿子经历了从幼儿园跨入小学阶段,在这个关键时期,我却不能陪在他们身边,心里非常愧疚,只有等回去后好好弥补了。”
但是,韩俊强又收获了很多,他先后获得哈密市2017年度“民族团结好青年”、2017年哈密市教师基本功大赛“演讲类”比赛二等奖、2017年全国青少年法治知识网络大赛高中组优秀指导教师奖等多项荣誉。
在哈密,韩俊强还认了个维吾尔族学生亲戚,她是1903班的谢依丹古丽·艾比宝。在每个节日和重要考试前后,韩俊强都会和谢依丹古丽吃饭、聊天、谈心,他们之间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同时,作为“三进两联一交友”活动的联系人,韩俊强还和1907班的16名学生交朋友,关心他们的思想、生活和学习。
正是在韩俊强的鼓励下,谢依丹古丽对自己的未来有了明确目标,她想通过自己的努力,考上一所重点师范大学学习英语,大学毕业后回到家乡,成为像韩老师一样的好老师,能让更多的维吾尔族小朋友通过学习文化知识,走出贫困闭塞的乡村,看一看我们伟大的祖国,重新认识这个日新月异的世界。
高考即将来临,韩俊强对朝夕相处近三年的学生们充满了希望和祝愿:“相信你们一定可以在高考中取得理想的成绩。外面的世界很大,你们应该去看一看,更应该凭借自己的实力让外面的人们瞧一瞧,新疆的学生们都是好样的!”(记者 竺卫玲)
援疆感言
援疆无悔
■ 韩俊强
刚来到新疆哈密的第一天,我就在援疆前指的墙上看到一行标语:不是所有树木都能长在戈壁沙漠上,胡杨做到了;不是所有鲜花都能长在天山冰川上,雪莲做到了;不是所有人都能来援疆,我们做到了!就在那一刻,我为自己是一个援疆人而自豪。
和学生们在一起的日子总是过得特别快,我用心享受着自己的每一堂课,把每一次走进课堂都视为久别后的一次重逢,情深而意切,欣喜而慎重;把每一次走进课堂都视为一次愉悦的精神散步,自在而满足,快乐而充实。因为和学生们在一起,离家的孤寂、环境的陌生、工作的劳累、生活的沉闷,都变得不那么重要了,因为和学生们在一起,我的援疆生活变得生动起来。亲手送他们高三毕业,聊着他们未来可期的理想,看着他们在我面前绽放的笑脸,感觉他们变得越来越自信,我知道这才是我来到新疆的意义:不因自己援疆的身份而伟大,而因自己所做的一切而真实。
在哈密的这三年,收获了异地生活工作的经历,收获了相知相交的同事,收获了可爱懂事的学生们的友谊。这沉甸甸的收获告诉我:援疆无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