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阳援疆医疗队在中蒙边界开展主题党日活动。郭晓东摄
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
河南安阳,太行脚下的七朝古都;新疆哈密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东天山北麓的千年古县。
从太行到天山,相距3000公里,两地却有着跨越时空的情缘。
安阳汤阴精忠广场上,有一座民族英雄岳飞铜像。岳飞身着铠甲,右手扶剑端坐于马上,仿佛正在满怀爱国豪情地高歌《满江红》。
无独有偶,在巴里坤县宁远路口,也有一座岳钟琪将军塑像,相传岳钟琪乃岳飞二十一世孙,清雍正年间驱准安藏,屡建奇功,威震边疆。
从岳飞到岳钟琪,穿越600年时空,从中原到边疆,一以贯之的是精忠报国的血脉。
21世纪的今天,安阳再次情牵巴里坤,一市一县,千年情缘交织古今,开启新篇章。
为了贯彻落实党中央治疆方略和援疆工作决策部署,安阳市对口援建新疆哈密巴里坤县。来自岳飞故里安阳的第九批援疆干部人才自2017年年初入疆以来,在河南省对口支援新疆工作前方指挥部和安阳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当地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坚持把有利于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作为对口援疆的根本目标,拓宽援疆广度,挖掘援疆深度,强化援疆力度,提高援疆综合效益,实现了对口援疆安全有序高效推进,展现了河南援疆干部人才的良好形象。
医疗援疆受赞誉
4月21日,远赴新疆巴里坤的记者采访了巴里坤县委书记韩雪峰,他说在安阳援疆干部人才身上看到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精神,还要增加一点“特别能耐得住寂寞”,做了很多有利于边疆群众的实事好事。他讲了一个援疆专家的故事:“河南安阳来的援疆医疗专家马启敏大夫抢救的一名哈萨克族产妇,为了表达感激之情,将新生儿取名为‘河南别克’,这充分体现了咱们援疆医疗专家在巴里坤县广大群众心目中的地位。”
能让县委书记赞不绝口,说明安阳市的医疗援疆工作得到了当地的认可。2017年以来,安阳市精心选拔出15位干部人才分两批来到巴里坤县进行组团式援疆。广大援疆医生主动担当、积极作为,全身心投入巴里坤县的医疗卫生事业,现已诊治患者、义诊服务群众1.3万余人次,安阳援疆医生马启敏荣获“中国医师奖”。
为给巴里坤培养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安阳市援疆人才工作既发挥援疆医疗专家的技术特长又结合巴里坤当地医疗需求,积极创新培训模式,签订师带徒合同,通过查房、讲座、疑难病例讨论、诊疗病人的规范化等多种形式进行传帮带,截至目前,已带徒15人。同时,邀请巴里坤县医院多位技术骨干到安阳进行培训、业务交流,使传帮带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为提高巴里坤县医院的整体水平,援疆医疗队还针对医生群体开展业务培训,推进核心制度落实,坚持每周大查房、疑难危重病例讨论,把每月召开援疆专家对接会、每月下乡解难答疑、进行常见病专题讲座、健康宣教等活动制度化。
援疆人才在多个专业上积极开展新技术、新项目,填补了多项当地医疗空白,带动了技术更新,提升了诊治能力,降低了转诊率。
援疆医疗队得到了家乡的大力支持,安阳市肿瘤医院和安阳市妇幼保健院向巴里坤县人民医院无偿捐赠急需的4台心电监护仪和2台胎心监测仪,总价值近20万元,进一步保障了危重患者的生命安全。
安阳援疆医疗队在进行义诊。(资料图片)
为更好地服务群众,让群众少得病、晚得病、早治病,援疆医疗队主动走出医院,利用周末和节假日到农牧民中进行义诊和举办健康宣教讲座,普及健康理念。开展医疗服务走进乡村、牧区、军营、社区、学校及敬老院活动。持续开展“贫困村义诊全覆盖”“贫困户入户走访服务”等活动。共计下乡义诊送医送药49次,开展健康宣教讲座18次,服务群众8750余人次,得到了当地群众普遍赞誉。
民族团结一家亲
4月21日,记者在河南援疆巴里坤分指挥部指挥长、巴里坤县委副书记郭向工的办公室里看到一面锦旗,这是他的结对亲戚卡斯依热阿提·木海送来的,是为了感谢他无微不至的关心和照顾,上面写有“扶贫帮困暖人心,民族团结一家亲”的字样。
今年61岁的卡斯依热阿提是海子沿乡尖山子村村民,丈夫因病去世。现在,卡斯依热阿提和小儿子叶尔波拉提·哈里别克生活在一起,小儿子因工作原因不能经常在家,平时家里只剩卡斯依热阿提一人。郭向工自2018年5月与卡斯依热阿提结为亲戚后,经常帮助她解决在生活中遇到的种种困难,还时常送去米、面、油等物品。卡斯依热阿提患有心脏病、高血压病等疾病,郭向工经常带着老人去县城看病,给她买药,甚至联系河南援疆医生上门为她看病。
去年12月的一天,大风引起了一场火灾,大火烧掉了卡斯依热阿提的饲草和棚圈,幸亏邻居们发现得早,没有造成人员伤亡。郭向工接到电话就迅速赶到现场帮助处理,还留下了1000元钱帮助她买饲料过冬。
点滴的关爱,汇聚成浓浓的感情,危难中伸出援助之手,温暖着卡斯依热阿提一家人的心。郭向工说:“一次结亲,终生结缘。不管是现在还是以后,我们的情谊永远在,我们永远是一家人。”
跟郭向工指挥长一样,安阳市全体援疆干部人才积极响应自治区“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分别在阿依纳布拉克村和大泉湾村与25户困难家庭结亲,每月入住结亲户家,和亲戚同吃、同住、同学习、同劳动,了解和掌握结亲户家中的生产、生活情况及家庭困难,积极给予帮扶解决。通过开展“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加强了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增进了民族团结,促进了各族人民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
产业援疆结硕果
记者飞赴新疆采访时,在新郑机场偶遇刚刚参加完第十三届中国河南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准备返回巴里坤的郭向工。他兴奋地告诉记者,这次与河南安绣文化产业有限公司达成协议,他们将入驻巴里坤的民族服装产业园,合作开发集设计、培训、研发、生产、销售、展示、办公等为一体的产业项目,努力实现以产业带动就业,助力哈萨克族农牧民走上致富路。
其实,河南安绣公司经安阳市援疆干部牵线搭桥,与巴里坤县的情缘早已在两年前就开始结下了。
安阳市援建巴里坤工作开始以来,援疆工作队始终将产业援疆放在首要位置,他们结合巴里坤哈萨克族传统刺绣基础,经过与河南安绣文化产业有限公司的多次联系磋商,成立了巴里坤新安绣文化产业有限公司。2017年7月,新安绣公司在巴里坤县举办了两期哈萨克族刺绣培训班,培训少数民族刺绣技术人员100余人。在随后的日子里,新安绣公司定期派老师下乡进行技术指导,并向哈萨克族绣娘发放订单,定期回收产品,每个哈萨克族绣娘每月能增收2000元左右。河南安绣以“公司+基地+农户”的新形式落户巴里坤,不仅让当地妇女实现足不出户居家灵活就业,也拓宽了增收致富渠道,同时将当地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与河南文化、安阳文化完美地结合起来,促进了民族融合。
“豫巴·安绣”项目只是援疆工作的一个缩影。第九批援疆队员入巴以来共实施援疆项目9个,计划总投资3.04亿元,其中援疆资金1.3亿元。已完工项目5个,完成投资2.98亿元(其中援疆资金1.3亿元),涉及安居富民、定居兴牧、产业发展、教育事业、卫生事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基层政权建设等领域。巴里坤县委书记韩雪峰在接受采访时充满感情地告诉记者:“在巴里坤,最好的建筑是医院、卫生院、学校和幼儿园,这都是河南人民无私援建的!”
中央有号召,河南有部署,安阳有行动,我们当代表!
郭向工告诉记者:“我们在巴里坤的工作,每一步都离不开家乡的支持。从市委、市政府领导,到市委市政府相关部门,到各个援疆干部人才派出单位,都深切关注着援疆工作,无论是资金落实、工作支持还是生活安排,都无微不至、关怀备至。”特别是安阳市委副书记徐家平受安阳市委书记李公乐、安阳市长靳磊委托,带领市党政代表团专程赶赴巴里坤对接援疆工作。与巴里坤县党建、卫生、医疗三部门签订帮扶协议,并给予结对帮扶的7个乡(镇),共计70万元帮扶款,捐赠校车款40万元,急救车款20万元。郭向工说,正是有了家乡的大力支持,我们第九批安阳援疆干部人才才能在西北边陲巴里坤县,克服恶劣的自然环境,以饱满的热情、无私奉献的精神投入到各项工作中,不负党和政府的期望,不负家乡人民的重托。
不是每一朵花都能盛开在天山上,雪莲做到了;不是每一棵树都能屹立在戈壁里,胡杨做到了;不是每一个人都能来援疆,安阳援疆人做到了。
每个援疆干部都面临着这样一道考题:援疆为什么?在疆干什么?离疆留什么?安阳援疆干部人才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给出了圆满的答案。
(《安阳日报》记者 李剑波 王涛 郭晓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