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批援疆医疗队队员中,有一位非常受人敬重的老大哥。今年55岁的他是这批队员当中年纪最大的,而且他还是“二次援疆”。2017年就来援疆的他原本去年6月就到期可以回去了,但在当地干部群众的强烈要求下,他又主动提出来接着援疆,医疗队里每个人见了他都要尊敬地叫一声“老大哥”。他就是来自安阳市的张甲臣。
义诊时张甲臣身边围着的人总是最多的。
■《安阳日报》记者 李剑波 王涛 郭晓东
这次安阳市对口支援的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是新疆东北部一个常住人口不足10万的边陲县。在这里,许多方面远远滞后于内地,严重缺乏医疗技术人员,特别是中医,全县仅县人民医院有两名针灸专业的医师。而当地群众对中医又特别认可,安阳市援疆医疗队入疆不久,当地群众就开始来打听有没有“老中医”了。
张甲臣是安阳市中医院心病二科副主任中医医师,擅长冠心病、高血压、高脂血症以及脉管炎、动脉硬化、糖尿病坏疽等周围血管病的中西医治疗。来到巴里坤县医院,高超的医术让他迅速打开了局面。
2017年3月初的一天,老张到巴里坤县医院上班还不到一周的时间,哈萨克族男子努尔波拉提让家人拉到县医院,指名要找安阳援疆专家里的“老中医”。两年前,努尔波拉提因骑马摔伤,导致右侧胫腓骨骨折,后来并发骨髓炎。他卖掉家里的牛羊,两年内在乌鲁木齐的大医院做了3次手术,但术后伤口反复发炎红肿,非常痛苦。老张根据其病症,给他开了内服的中药和自己配制的外敷药复方五黄液,药价只有20多元钱。用药3天后,努尔波拉提腿部红肿就明显消退,10天后就痊愈出院了。老张一炮打响,当地群众都知道了援疆的医疗专家有个药到病除的“老中医”。
老张来之前,巴里坤县医院没有设立中医科门诊,只有针灸理疗门诊和刚刚组建的中医病房。老张来了以后积极投入中医科室建设、发展,帮助病房建立、完善各项制度,负责指导临床治疗,每周讲课一到二次,大查房一次,并签约了两名徒弟进行“传帮带”。
4月19日,记者在巴里坤县人民医院中医科采访老张时,碰到一位来复诊的患者孙秀花,她患有慢性胃炎,很长一段时间里吃饭没有胃口。她告诉记者:“前两天来找张大夫看过,张大夫给开了几副药,这不,吃了两天就见好了,好久吃饭都没这么香过了。”
记者注意到,老张开的药方上,还详细注明了病人的病症和病状。老张说,这是他到巴里坤后养成的习惯,平常他开的方子都留给了徒弟,写明病状是为了让徒弟更快地把技术学到手。他说:“我们援疆医疗队迟早是要回去的,我带好徒弟就是要为当地群众培养一支带不走的队伍,永远造福当地群众。”老张的徒弟朱永安告诉记者,他以前学的是针灸、推拿,拜师后,又跟张老师学了许多临床诊疗方法。现在他的技术更全面了。”
在老张的带动下,县人民医院中医科的名声越来越响亮,每天的病人络绎不绝。
由于当地饮食习惯等因素,各类心血管病、高血压、高脂血症发病率较高。但由于巴里坤县地域辽阔、交通不便,很多牧民得了病也很少到县里看病。为了解决巴里坤农牧民看病难问题,安阳市援疆医疗队在援疆前方指挥部的组织下,经常利用节假日下乡义诊。每年医疗队的义诊活动,都会将全县14个贫困村全覆盖。
义诊活动老张几乎没有缺席过。每次义诊他的席位前围着的人总是最多的,他也总是最后一个结束义诊。他们曾4次去贫困村黄土场阿依那不拉克村义诊,驻村干部告诉带队领导:“常常有哈萨克牧民问他们,那个“老中医”什么时候还来呀。”提及这些,老张露出了自豪的笑容:“当地农牧民对我的认可与信任,让我真正从内心深处感受到了价值感。”
在记者采访的那几天,正好赶上老张的孙子满月,一块儿援疆的同事们张罗着给他的孙子办了个满月酒。老张拿着手机里孙子的视频让大家看,开心中也透着心酸:“我这当爷爷的不太称职啊,孙子出生也没在身边。”平常不太喝酒的老张那天喝了不少。
河南援疆巴里坤县分指挥部网格长、巴里坤县卫健委副主任王能超告诉记者,去年老张在山东工作的儿子出了车祸,他每天是靠电话视频了解病情,没有请一天假。老张自己身体也不好,本身就有糖尿病,室性早搏,每天打着胰岛素,吃着治疗心脏病的药物,即便是这样,他依然在条件艰苦的巴里坤坚持了下来,一待就是两年多,这种精神让大家都很感动。”
老张性格好,群众口碑好。作为援疆医疗队里的老大哥,他的宿舍成了医疗队的公共活动场所,大家开会、聚餐都爱往他屋里跑。大家都是远离家乡,有了思乡之情,也都愿意来找老张聊聊天,排解排解。老张不仅是关心队员生活的老大哥,在追求进步方面,老张也起到了老大哥的带头作用。在两年多的援疆工作中,老张积极要求进步,从一名普通的医生成长为了一名光荣的中共预备党员,老张充满深情地说:“援疆工作让我在精神与思想上得到升华,这是一次心灵上的净化、洗礼。”
·援疆感言·
生命中的闪光点
■张甲臣
说真心话,当初报名援疆的初衷是觉得自己过了大半辈子,一生很平庸,无所作为,若能够参加援疆也算给自己一生中增添一个亮点。
入疆工作两年来,靠着领导的支持、自己的努力,我得到了医院和当地群众的认可与信任。无论是在医院救治的病人,还是在义诊时诊治的群众,都对我这个援疆专家里的“老中医”称赞有加,这也使我真正从内心深处感受到了什么是“价值感”,也第一次真正感觉到自己也有闪光点,而且是值得“炫耀”一生的闪光点。
多少次援友们在一起交流时,不论是带队领导还是普通队员,只要谈到援疆工作大家最大的感受都是自己在精神与思想上得到了升华。当你真诚为边疆人民服务并得到边疆人民认可,你会感受到这是一次心灵上的净化、洗礼,是一种真正的自我价值的体现。
最让我值得骄傲的是,通过援疆工作,党把我从一个普通的医生培养成了一名中共预备党员。援疆——改变了我的人生。我会在新疆这片热土上忠诚履职、苦干实干、创新有为,不负亿万家乡人民重托,不负巴里坤各族群众期盼, 在三年援疆工作结束时,交出一份满意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