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根据省委组织部的统一安排,我们参与河南干部援疆期满考察工作,来到了哈密地区伊吾县。
位于天山北麓的伊吾县是新疆西连东出的重要门户,古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全县面积近2万平方公里,人口2.3万人,县城则不足5000人。
这里蓝天白云,空气纯净透明,抬眼能看到不远处山峰上灰褐色的岩石及山顶银亮的积雪。入夜,静得可以听到籽蒿和沙枣叶坠落的声音,透过窗外挺拔的白杨树的枝杈,仰望那一弯皎洁的新月和满天星斗,叫人想起小时候老家打麦场上的夜空。
午饭后,同志们信步走到街上,沿山脚下柏油路转上一圈。风挟带着山岩的冷峻和干草的味道,从山坳中吹过来,到了身上是刺骨的寒冷,但大家兴致不减。
我们走过了宽敞整洁的县一中教学楼和塑胶操场,走过了漂亮壮观的县人民广场,走过了楼房粉饰一新、配套设施完善的居民住宅小区,加之街道两侧精美别致的小花园、小草坪和小雕塑,与冰山、树林、草原缓坡及雪山融化成的溪流相映成趣,竟有种欧洲小镇的别致与幽静,与来前臆想中大漠孤烟、长河落日的无尽悲凉和慷慨壮观之感相差甚远。提及这些建筑、项目,援疆干部自豪地说,这些都是咱们家乡援建的。
沿柏油路继续下行,到了城边的树林子了。林子里是刚培育3年的小树,沿树垄都铺设了浇水滴管,因极度干旱,要科学滴灌、节约用水。但这里温差很大,夏季裸露的橡胶管经不住暴晒,须年年更换,算下来又是一笔不小的开支。据了解,河南省每年要拿出相当的财政资金来援助当地,濮阳市每年也要抽出市本级财政收入的3‰作为援疆资金。
援疆人员中,有5名是来自濮阳市各个学校、不同学科的任教老师,他们都是市教育局认真遴选的优秀教学骨干。这些同志进疆后,克服水土不服、语言不通、环境恶劣等诸多困难,尽快融入,不辞辛苦,把本地先进的教育理念和丰富的教学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了当地学校。
援疆教师的辛勤努力换来了受援学校教育教学成绩的全面提升,近三年高考成绩连续实现突破。还有医疗卫生上,虽然用援建款建起了漂亮的县医院病房楼,购置了先进的医疗设备,院里停放着崭新的救护车,但苦于医护人员奇缺,在我们的援疆医疗队来之前,一所堂堂的县医院连台普通的外科手术都做不好,即便培养出个把医生不久也都调离了。援疆医生们来到后,各项临床业务渐次开展起来,组建的“马背医疗队”,长途跋涉走进大漠深处和辽阔草原为农牧民巡诊治病,并对全县所有少数民族群众搞了一次全面体检,这在此前是从未有过的。现在,提起我们的援疆大夫,当地维族群众都会竖起大拇指,用朴实的话语连声称赞道:“河南大夫,雅克西!”
在援疆干部的集体公寓,楼道和单元房门侧都挂着一副盾牌,电视里防暴警察处理突发性事件时常用的那种。濮阳市公安局政治部副主任、援疆担任伊吾县公安局副局长的贾志民说,在复杂的环境里工作,需处处小心,随时警惕和防备各种突发事件的发生。
交谈中,有同志善意提醒:咱们的同志,在三年中家里出现了这样那样的事情,却舍小家、顾大家,用实际行动支援了边疆建设,塑造了河南形象,事迹感人,要注意宣传啊。
濮阳市援疆工作队领队、伊吾县委副书记赵建新说:“真情无须包装,即便宣传的话,也应尽可能地多宣传感情,少渲染悲情——在家是工作,援疆是更重要的工作,是政治责任、国家使命。家里老人病逝、爱人做手术无法照顾之类情况,是赶巧了,即便我们在家也是避免不开——我不是缺乏血性、不讲感情,但一趟就是3000公里,火车得两天一夜,原来只有乌鲁木齐市有班机,遇急事往家赶不凑点啊。更何况这边一些工作也恰巧处在火烧眉毛时,家国情怀很难两顾,只能舍弃小家。说实话,来疆三年我内心一直替同志们内疚,大家的所作所为也一直让我感动。但不能动摇,来疆不为镀金不为淘金,如果讲条件、讲价钱,还不如不来。”
正是靠着这种坚定的信念,他带出了一支情系边疆、倾力奉献、敢于挑战、团结乐观的河南援疆品牌——濮阳工作队。
据了解,建新同志这已是二次进疆了,累计长达6年4个月。他毕业于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来前任濮阳市建筑规划设计院党委书记。抵伊吾县初期,哈密地区领导本意想安排他任哈密地区规划局长,负责全区规划城建工作的,但他婉言谢绝,毅然留在了地处偏僻、条件更加艰苦的伊吾县。来后也才知道,该县作为国家五类艰苦边远地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重点扶贫县,城乡建设管理水平竟是如此之弱,从上到下对城建规划几乎没有整体化规范化的概念,而且施工管理也是简单粗放式的。
赵建新说:这样可不成。他从编制全县未来20年城乡建设规划入手,先后组织力量完成了全县重点基础设施的大规模改造,以及安居房和河南援建的27个重点项目建设,实现了集中供暖和自来水供给全覆盖。他把政府对土地建设项目,实行“招、拍、挂”做法引入了决策程序,建立起了一套适合当地情况的管理运行机制和制度。并亲自编写教材,手把手为当地培训了一批项目建设和城镇管理人才,留下了一支不走的人才队伍。
他说,我也有家,我何尝不想尽孝,我何尝不想念妻子女儿。每次离家,媳妇也不说不让走,但就是不住声地抹泪儿。还有孩子,在她学习、成长的关键时期我都长期不在家。“不在家感情就不太深。”建新说,值得庆幸和骄傲的是孩子很争气,高考时女儿以优异成绩被清华大学录取。“考上大学功课压力相应不重了吧,按说能时常给我来个电话,少啊,问起来孩子电话那头答:‘也没啥事,有事我都给俺妈说了’。”说到这儿,建新眼圈泛了红。
我们问:在这里工作生活,最大的问题是什么。一位同志答:孤独!白天还好说,一到夜晚,更是说不出的寂寞。林科所就在城外戈壁滩边缘,一下班人都走了,大院子空落落的,只剩他和一个看门的维族老人。时间一长就经常失眠了。他们说,在内地时理解祖国“疆域辽阔”是抽象的,现在才切身感受到,不到新疆不知中国之大。
这里风情浓郁,景色独特,但来旅趟游可以,长期落脚可就不好熬了。难怪当地人说,三年能呆下来就很不容易,何况他们不仅坚持得好,而且尽己所能、竭尽全力帮助我们搞发展,付出这么多,一般人做不到,真叫人太感动了。说起这点,援疆干部们谦虚地笑着说:也不见得,濮阳干部素质高的多着哩。再说,我们人在边疆,可也在不折不扣地落实濮阳市委“一创双优”精神哩!
回程中,车子疾驶在笔直的沙漠公路上,两旁是平铺向远的茫茫戈壁。映入眼帘的深冬时节的胡杨林,黄叶尽落,漫天遍野造型奇特的枝杈苍凉坚劲,伫立沙丘四望,有身处远古洪荒不知今夕何年之感。胡杨历千年不死、死后千年不倒、倒而千年不朽,又代表着一种傲世独立、坚韧顽强的精神。
视线尽头,是那一抹蜿蜒横亘、白雪覆盖的天山,蓝天下显得尤为静默、幽远。路旁村庄很少,零星可见的是砂砾中牧羊人留下的低矮的地窝堡,干枯的红柳丛中时有三两峰野驼或立或卧。
窗外景色荒凉而单调,一闪而过的,是那根根竖立着的黑褐色电线杆。突然想到,这一根根平凡普通的电线杆,不畏风沙侵蚀,不惧严寒酷暑,不怕孤独寂寞,坚韧不屈、无怨无悔地昂首挺立在大漠戈壁,把来自祖国心脏的光和热延伸到边陲的每一个角落,传送去无限的温暖和力量,真可谓大爱无言,大爱无疆!(图片来源于网络)
作者简介
李新峰,汉族,中共党员,河南省濮阳市市直机关干部,先后从事组织、纪检监察等多项工作,喜爱文学。
《河南思客》签约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