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河还未开化,春的暖意已在东天山大地上氤氲飘散。阳光温暖地洒在十三师火箭农场五连的办公室里,火红的“福”字一溜趟儿地排开在桌子椅子上,墨迹还没有干透,墨香扑鼻而来。题写春联的书法家们挥毫泼墨,围观的群众把想要表达的新年心意纷纷写在纸上递给书法家,一幅幅红彤彤的春联喜气洋洋的拥搂在他们怀中。
我的亲戚司马义·买买提和他的妻子沙尼古丽·阿木提也被我邀约来了,司马义要等着和我一起去贴春联贴“福”字呢。这次我们十三师宣传部“民族团结一家亲”的联谊主题是“红红火火中国节”。单位其他同事们的亲戚也赶来了,大家七嘴八舌地商量着春联的内容,小小的办公室挤满了人,气氛好不热闹。
年味儿从四面八方飘了过来,喜庆的气息浸染着欢快的人群。五连的党支部书记陈志强拉着他的维吾尔族姐姐来了,在满目的对联里,他逐字逐句读给姐姐听:“朱门北启新春色,紫气东来大吉祥;春回大地风光好,福满人间喜事多;花开富贵家家乐,灯照吉祥岁岁欢;张灯结彩迎新春,欢天喜地庆佳节……”,他的维吾尔族姐姐最终选定了“好日子舒心如意,美生活幸福平安”的春联字样,俩人高高兴兴开车去友好小区贴春联了。
给我的兄弟司马义写什么内容的春联呢?我寻思了半天。司马义家的小院干净整洁,红枣树下养着成群的鸽子,青绿的小菜是小院的一道风景。“春满人间百花艳,福临小院四季安”比较适合司马义的生活,我把春联上的字义讲解给他和他的妻子听,夫妻俩很是喜欢连连点头。
五连的各族群众不断涌入,春联太过紧俏,书法家们累得满头大汗,二百幅春联和上百个“福”字不到半天的功夫全被结对认亲的亲人们领取完毕。运送红纸的队伍电话都要被打爆了,一个个气喘吁吁来回搬运着新春佳节沉甸甸的祝福。
我们从热闹的人群中挤了出来向司马义家进发。在司马义的小院里忙活了起来,贴春联挂灯笼送福到家。坐下攀谈的时候,我告诉司马义“春联”的由来。春节贴春联在民间大规模流行于宋代,在明代的时候开始盛行。每逢春节,无论高官贵族还是平民百姓,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副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以此寄托新的一年中家人心中的美好愿望,这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代代传承。司马义感慨地说:“姐姐,有文化多好啊,我7岁的儿子现在认字比我多,我天天都在上夜校学国家通用语言,每天晚上还要请儿子当小老师呢。”
聊到司马义这个春节准备怎么过时,司马义说得饶有兴致,他深情地谈起他的汉族兄弟。五连的杜振亚、柯成虎、程荣峰是和司马义一起长大的,他们地挨着地心贴着心,遇到棉花地播种浇水打叉等农活,兄弟间总是守望相助彼此帮扶。司马义每年都要给这些汉族朋友们一一拜年,之后再把这些好兄弟全邀请到自己家里吃团圆饭。司马义说:“我们年年春节都要聚一聚,交流一下养鸽的心得、种地的经验或挣钱的路子,这两天朋友们已经约好了,大年初七在我家里喝一场。”
谈话间,天色已晚,沙尼古丽·阿木提热情地挽留我们吃饭,因为还有其他亲戚们在等着我们送春联,我们一行向司马义告别。走出家门回望时,红红的大灯笼在司马义的两扇大门上闪着耀眼的光彩,司马义的背影笼罩在一片绯红的晚霞中,各种交叠的红色构成了一幅绚丽的油画。
红红黄黄的“超级月亮”明亮又饱满的悬挂在眼前,我们像是提着一盏巨型灯笼在星河中漫步。好惊艳啊,同行的同事们不约而同地发出啧啧赞叹。在这样一个美丽的日子里,和一家人一家亲携手并肩,共同绘制新一年的梦想和期许,该是多么幸福圆满的记忆啊。
年关将近,所有的人都奔走在回家的路上,爱和幸福搭乘着春天的地铁,向我们疾速驶来。同车的同事在淘宝上正挑选着大红的毛呢外套,她把手机里的图片翻看给大家,一群人在欢声笑语中帮她参谋着春节的新衣,最终选定了一束盛放在红衣上的紫花下了订单。中国人一向对红色有着格外的情结,红色和喜庆有着不解之缘。我们共同选定的霓裳,就是对节庆文化的自然诠释。
要过年了,令人期待的好时光就在前方等着我们。送走了辛勤耕耘的旧时光,迎来了崭新无痕的新岁月。亲情友情爱情人情都将在此汇聚成欢乐的海洋,日夜涌动出春天的交响。
正在行进的途中,司马义的电话打了进来,他在电话那头说:“姐姐,腊月二十八到我家一起包饺子吃团圆饭,我等着你啊。”我笑呵呵地回应他:“肉和菜我来买,我可要带着大部队去哦。”司马义连声说好。电话一挂,我就和同行的同事们商议好了欢聚的具体事宜。
月亮把大地照的明亮如白昼,树木在静夜中寂静欢喜。当下的生活充满了和谐的音符,每个人都为身处在这个新时代而感到深深自豪。春节一天天向我们走来,春潮一缕缕升腾脉动,烟花一朵朵绽放在夜空。啊,我那美好又令人期待的春节。(作者:魏红花)
魏红花简介
1971年出生在新疆哈密的魏红花,现在是中国作协会员、新疆作协会员、兵团作协会员、新疆散文家协会理事。现任十三师党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兼任十三师作协主席。著有《随时能与美相遇》《把心灵叫醒》《田野飞歌》《秋天的语言》等多部散文集,同时在全国各类文学刊物上发表作品近百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