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农历新年,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三师红星医院(以下简称红星医院)麻醉科,参与援疆工作的周军已经在这里工作有五个月了。
“还记得2018年8月25日,我第一天来到红星医院,‘责任放在肩上、亲情放入背囊’就成了我在心中反复默念的使命。”周军说,刚抵达新疆时,她抱定‘主人翁’的姿态,开启了自己为期一年半的援疆工作。
于是,加入红星医院麻醉科后,周军开始积极投身于新疆医学建设的队伍中。她通过详细了解麻醉科的情况,明确了科室发展的需求,并及时制定了适合当地发展的系列临床、教学、科研改革方案。
“第一步就是开展业务理论学习。通过科室小讲座、经典病例讨论、临床疑难问题分析、探讨本专业诊治新进展等形式,汲取麻醉医学领域的新理论、新技能、新进展,并同步加强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培训。”周军说,她凭借在河南省人民医院麻醉与围术期医学科担任副主任期间积累的管理经验,与红星医院的新同事们共同提高业务技能,进一步完善健全麻醉科的各项制度。
2018年11月1日,周军帮助红星医院麻醉科成立了麻醉科质量控制小组,进一步落实了术前访视制度、疑难危重病例讨论制度、电子病历抽查制度、苏醒间制度、术后随访制度及不良事件上报制度等。现在,红星医院麻醉科每周都进行科室麻醉质量控制汇报、总结,每月召开麻醉质量控制小组会议,总结并改进麻醉质控中的问题,并制定下一步规划。
“目前,红星医院的术前访视率由97.2%上升到100%,电子病历不合格率由10.52%降低至3.22%;手术室当天停手术率由1.03%降低为0,不良事件及时上报了4例。”周军说,通过近5个月的努力,红星医院麻醉科的困难气道的麻醉流程逐步规范化,许多之前无法开展的技术,现在也能够开展了。
2018年年末,周军赴北京开学术会议期间,突然接到红星医院外科医生的电话,邀请她为当地一位91岁高龄的患者会诊。随即,周军立刻打电话仔细询问了这位患者的病史和检查情况,细致了解了患者的心肺功能。回到红星医院后,她第一时间到病房访视患者,与麻醉科医生一起进行术前讨论,认真评估患者麻醉风险,并确定了合理的麻醉方案。
“顺利完成对这位高龄患者的手术麻醉,使患者平稳度过围手术期,也是我们的又一次自我突破。”周军说。
如今,周军还积极投身于麻醉医学的教学工作,参与麻醉科规培计划及内容指导。“我们在麻醉科成立教学小组,逐步开展实施教学工作,还完善了教学小课堂、教学疑难病例讨论和教学查房等工作,同时参与对全院规培及实习医师进行麻醉专业技能培训。”周军说,通过几个月的努力,红星医院麻醉科的教学工作从零起步,逐步完成了从易到难、深入浅出、由形式到内容的深化。
“农历新年将至,我希望在未来的一年里,能和新疆的同行一起在麻醉医学领域实现‘加速跑’。我也会继续在新的岗位上,为新疆同胞发挥着自己的光和热。”周军说,这就是她未来一年的工作目标。(刘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