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时报 记者 刘红雨 摄影报道
他们是拓荒者,
他们是先行者,
他们心怀远方
用诗一样的情怀
与大漠、胡杨作伴,
无论酷暑、严冬,
与漫漫黄沙为伴,
不辞辛劳,不畏艰险,
不断成长,不辱使命,
圆满完成任务——
他们就是郑州师范学院首批大学生支教援疆先锋队的队员们。
他们,
在地处大漠戈壁的哈密经历了什么?
感受了什么?
失去了什么?
获得了什么?
……
来,让我们一起倾听他们援疆的心路历程吧——
首批支教队员:卢梦瑶——
不做让自己后悔的事,归来时仍是少年
“故事的开头总是这样,适逢其会,猝不及防。故事的结局总是这样,花开两朵,天各一方。”这是我浏览网页时偶然看到的一句话,感觉也恰适合我现在的心境。
转眼间三个月的时间即将过去,而我,也要结束这个学期的支教生活。心中纵然有许多不舍,不想说再见,但又不得不说再见。
此时提起笔,内心有很多很多想表达的东西,接触到的人和事、学到的东西、学校里都发生了什么有趣的事、以及第一次上课的感受、学生们今天都干了什么难忘的事、谁今天又没有画美术作业......想借文字把这些事情都记录下来可奈何嘴笨笔拙又不知从何说起,正好借这次机会一次抒发个够。
回想起刚来时的样子,七个秉着初心来到新疆的小伙伴们带着一种“复杂”的感觉踏上了去往哈密的路程。初上路程,内心带着对新学校的期待和即将与新同学见面的狂喜。到达目的地后得知七个人被分在了两个学校,瞬间内心压了一块儿大石头的感觉,失落感扑面而来。快收拾心情重新开始!这是我立即想到的一句话,至今没有令自己失望。
这个学期我和另外两个小伙伴儿来到了哈密师范学校。听地方老师介绍说这个学校是中职,都是十五六七岁的学生,有的甚至比我们大,并且大部分都是来自南疆的学生。听到这儿与我所想的来教小学生完全背道而驰。但这又何尝不是一次体会呢。
化压力为动力、积极的了解课程进度、认真备课、准备上课所用的PPT、以饱满的心态面对学生们、要有耐心。但初来学校,而我所带的美术课还有民族班的学生,这一时让我犯了难,课应该怎么上,幼师班的学生还好,可是民族班的语言问题应该是一个不可跨越的鸿沟吧。对了,我可以去听几次课之后,或许民族班的课怎么上我的心里也应该会有一点定数吧。当然,这一切都是我在上课前自己的内心所想。
“大家好,我叫卢梦瑶,来自郑州师范学院,这学期将由我来担任大家的美术老师...”脑海中演练过无数遍的话,也许是我自己太过紧张,甚至做梦都是在跟同学们自我介绍。但当真正面对孩子们一张张或稚嫩或和我同样害羞的脸庞时,还是有些卡顿了。由于初登讲台过度紧张的后果就是在幼师班里激动的语无伦次。可是我告诉自己:怎么能“怂”呢,不能紧张!于是就开始和她们生硬的互动。
欣慰的是善良的她们也是给了我很足的面子,没有让我尴尬下不来台,并且积极地和我互相认识,和我谈论自己感兴趣的事,和我一起交流以后课应该怎样上才好,她们能接受哪种讲课方式以便于最快的消化理解学习内容......
由于有了第一次的经验,初登讲台的尴尬经历果然在民族班自我介绍时稍好了点,并且民族班孩子们特有的热情让我有点儿受宠若惊。但是看着她们即使语言不是那么通畅,哪怕加上动作比划也想要努力表达喜欢这个老师的感情时,心里也总是暖呼呼的。
我相信,即使过了很多年后回想起这件事,想起这一群可爱的孩子,心里依旧很暖。我想,到那时,她们一定都活成了自己希望的样子。但前提是:民族班的同学们,你们的国语也要经常练习呀。加油!于是乎第一个星期的自我介绍课程算是圆满完成了自己的任务。一切也逐渐进入了正常的轨道。
不知不觉五月伊始,四月也已经悄摸摸的溜走了。运动会也开始蠢蠢欲动啦。而我也有幸顶着烈日,包裹严实的在操场上尽心尽力坚守着一个计时裁判员的职责。运动会上的她们又让我认识到了她们的另一面。平时在班里有时吵吵闹闹的她们在运动场上尤为团结一致,班集体的荣誉感是那么的强烈,有生机有活力,青春的气息迎风飘来。此时与课堂上的她们又有了些许不一样。这又让我多了解了她们一分。
从刚认识的互相拘束到和她们真正熟悉起来也并没有用多长时间,毕竟年龄相仿,我们的许多想法也都一样,毫不夸张地说上课时一个眼神就知道该干什么了。但认真了解她们之后却发现她们的行为与内心有时也是不相符的。或许是压力,或许是在这个年岁承担着不应该承担的事情,她们内心单纯但远没有外表看上去的那么成熟坚强。所以我更觉得不仅要当给她们传授知识的老师更要以朋友的身份随时关心理解她们,真正的有心与心的交流,可以随时为其提供肩膀。
至此她们的热情善良我都记在了心里,甚至在把我即将要回去的消息告诉她们之后,有的同学眼神里流露出来的不舍都能成为把我击垮的武器。支教的这三个月,我们全都付出了真感情。可是有相遇就会有分离,人生也总会有不期而遇的温暖和生生不息的希望。愿你们都能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即使人生有不如意要面对失望,但请一定要记住:余生还很长,青春才刚刚开始,勇敢地拼,不做让自己后悔的事,希望归来时仍是少年。此刻岁月静好,亦祝愿你们“不乱于心 不困于情 不畏将来 不念过往 如此,安好”、随遇而安,平凡自由。这是我最喜欢的一句话,也送给不负遇见最好的我们。
你好!哈密! 再见!哈密!
首批支教队员:祁程——
学生知从老师游而乐,不知老师知乐其乐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这是来哈密支教前夕的想法。
到达目的地后,我们支教队伍的7人分开,3个去往哈密师范学校,4个来到石油基地,这时,辛苦的支教任务就开始了。
我学的是生物科学,所以说来到了石油二校做起了生物老师。刚开始我只有我的生物知识,其他的都不会,我的第一个辛苦的一个月就来临了。
学习如何写教案,如何讲课,如何分配课堂时间,渐渐的这些也十分熟练了,学生的听课状态也越来越好了。每节课的知识,都给同学们讲解的十分透彻,偶尔会有缺漏,在之后的作业讲解纠错中,也补填完全;在课上,学生也有很多课外的问题,或者说与本节课有关的问题,我也适当的解释,增加他们对生物的兴趣。我相信,在日后的学习中,他们会越来越好。
师者,学生之友人。
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不仅是这些孩子的老师,也是他们的朋友。上课,他们认真听我讲课,听我解答他们的各种问题;下课,他们向我说他们心里话,诉说自己的苦恼,我静听,并安慰疏导他们,他们的一些小小的愿望,我也会帮他们完成。让他们感受到的不仅仅是作为一个老师的严厉,还有作为一个朋友的爱。
学生知从老师游而乐,不知老师知乐其乐。
在每门学科的压力下,学生们的心情是低沉的,作为一名老师,也替他们担心这些学生能否坚持努力的去学习。不过,在一次游玩的过程,让我看到了学生新的一面。
那次学校组织学生与老师去游玩,我与我的学生们一起去了哈密的新雅酒厂,为了安全起见,很多家长也一起去游玩。游玩期间,12-13岁孩子的天性彻底释放了出来,他们真的很久没有放松了,他们喜欢笑,他们很开心,我看着他们的那个欢喜劲,我也是打心眼里替他们高兴。
两眼一睁,开始竞争。
比赛促进了学生之间的学习动力,参加了一场关于学生的英文输入比赛,作为评审团的一员,我看到了学生之间的竞争力,学生的打字速度也是相当的快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