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前,
第一批河南医疗援疆队员抵达哈密,
他们有志而来,
用医术、医德、医风
在哈密留下了一串串动人的故事,
用行动诠释着令人敬佩的援疆精神。
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位
被哈密当地群众称为“神医”的援疆医生赵明宇,
他到底神在哪里?
这位正给患者治疗的医生就是赵明宇,是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颈肩腰腿痛科主任,他的另一个身份是河南省第九批援疆干部、哈密市维吾尔医医院的副院长。
维族患者
我这个头疼病两年多了,去过其他好几家医院,连乌鲁木齐都去了,一直没有好转,来到这里经过赵院长的治疗后,感觉好多了。
赵明宇的办公桌上放着一张张用维汉双语写的日常会话用语,维吾尔语发音用汉语拼音和英语音标混合标识。赵明宇说,医院的患者绝大多数是维吾尔族,他学习维吾尔语,就是为了能更全面的了解患者的症状,对症治疗。
河南省第九批援疆干部、哈密市维吾尔医医院的副院长 赵明宇
比如说疼痛,是哪个地方疼,什么时间疼,是怎么样疼,很多人不能表达出这个意思,所以说我在治疗上会影响了疗效。所以说这样的话我就是要学习它。
别看现在赵明宇的医术得到患者的一致称赞,但当初他刚来到这里时,正骨被当地看做是一种土办法,走不上台面。赵明宇一次次凭借过硬的技术,让医护人员和患者为之敬服。
哈密市维吾尔医医院急诊科主任 阿依古丽·牙森
有一天有一个患者,因为腰疼,走不了路,坐轮椅已经两年了,赵院长通过复位还有针灸,治疗了有十几分钟以后,神奇般的这个病人就起来了。最后她就给赵院长跳了个非常优美的我们维吾尔族舞蹈。当时我就觉得特别的震惊和奇怪。
没多久,维吾尔医医院来了个赵神医就传开了,不仅哈密当地的病人来治疗,南疆北疆很多病人也都慕名前来。
随着名气越来越大,各大医院都选派骨科医生到维吾尔医医院跟他学习。赵明宇“手把手”的教,毫无保留地把技艺传授给他们。
河南省第九批援疆干部、哈密市维吾尔医医院的副院长 赵明宇
不是说你看好几个病人,看了多少病人,多少病人满意就是你这个援疆的效果。真正的效果其实还是打造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等你走了之后,给当地的老百姓能服务好,这才是咱们这个医疗援疆中的核心。
赵明宇徒弟 王东亮
赵院长反复交代我们,就是对待病人一定要和蔼可亲,赵院长一直在讲一句话,一个医生,最主要的是医德,其次才是技术。
好的技术加上好的服务态度,现在不少徒弟也有了自己的“粉丝”患者,专门来找他们诊治。
赵明宇用心去服务患者,也得到了患者的真心。在援疆的几年间,赵明宇说,自己常常被当地群众的热情所感动。
河南省第九批援疆干部、哈密市维吾尔医医院的副院长 赵明宇
一个是在这个义诊的过程中,等到我们走的时候,老百姓拦住车不让走。说我们这杏刚熟,每人提了一箱杏子。我们觉得付出的不是特别多,但是得到的怎么得到老百姓非常受欢迎的这个状态。
援疆近两年来,赵明宇先后诊治病人三千余人,康复率在90%以上,其中一半以上的病人经过首次治疗就有明显好转。然而在同事们眼中,赵明宇之所以被称为“神医”,不只是因为高超的技术。
哈密市维吾尔医医院急诊科主任 阿依古丽·牙森
我现在才觉得,神医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不是一个天赋,而是用自己的很精湛的技术,还有用自己的心和病人去交流的时候,这病人才能得到好的治疗,和特别明显的一个效果。
像赵明宇一样,在相隔两千多公里的天山脚下,河南省第九批援疆干部人才的身影随处可见。援疆并不是一时一事的工作,而是一项长期的事业,八年来,1552名倾情援疆人,把精湛的技术留下,将情谊的种子播下。用实际行动,谱写了豫疆两地人民的深情厚谊和团结有爱。我们祝愿豫疆两地的人民生活幸福,友谊地久天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