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3位援疆教师都很受家长、老师和孩子们的欢迎,他们给我们带来了新的教学理念和教育方法,我们都很感谢他们。”红山农场学校校长周玉群告诉记者。
2017年2月,河南省商丘市第一实验小学数学老师李志敏被派往红山农场学校工作。同年9月,河南省漯河市第三中学化学老师李军祥、河南省漯河市第三高级中学计算机老师贾兴林也来到红山农场任教。
带着儿子来援疆
李志敏说:“我在这里收获很大,我儿子现在越来越开朗了,变得爱说爱笑,这里改变了他。”
最近,李志敏正忙着为去红星学校上公开课做准备。
说起这次援疆的初衷,李志敏说,新一轮援疆工作报名开始后,她就心动了。因为2016年,她的爱人李伟去奎屯做生意,他们只有在寒暑假才能见面。为了缩短彼此的距离,她便第一时间报名,然后将自己的想法告诉母亲。母亲非常支持她:“新疆也是你的家,想去就去吧,带上孩子,让他也回去看看。”
记得刚到红山农场时,儿子显得很焦虑,情绪很低落,总是哭着要找姥姥,他甚至在日记本里写着希望早点回到姥姥身边。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和团场孩子的友谊慢慢建立起来之后,话多了,人也开朗、懂事了很多。
每天下班,李志敏回到宿舍做饭时,儿子总是不用她催促便很主动地做作业、背课文、写日记。
除了负责一、二、三年级的数学课外,李志敏还要带一、二年级科学课,工作量很大。可是每次看到孩子们渴望的眼神时,她一身的疲惫便不翼而飞了。“这里的孩子学习很用功,也很刻苦,这些都深深感动着我、激励着我。”李志敏说。
今年3月底,李志敏主动申请将自己的援疆期限延长到2020年初。她说,她越来越喜欢这里,这里已经成为她的第二个故乡。
上课辅导两不误
“今年,我坐飞机来哈密。等我下飞机打开手机后,发现我娘打来10个未接电话。”李军祥说。
李军祥的母亲今年80多岁,自从儿子来援疆后,她一直放心不下,每周都会准时给儿子打电话。2017年,李军祥要来新疆前将母亲托付给自己的姐姐。
李军祥的妻子宁宇恒在河南省漯河市第五中学九年级教英语,她还担任一个班的班主任,每天的工作强度和压力都很大,工作之余,她还要照顾上高二的女儿。
因为女儿学习任务很重,早上5点50就得去学校,晚上9点50才能到家。每天下午下课后,李军祥早早吃完饭,在10点准时打开微信和女儿视频,询问孩子的作业做完了没有、学习压力大不大、有没有听妈妈的话。
“我现在只能通过视频来增进我和孩子的感情,让孩子安心学习。”李军祥说。正是有了这份牵挂,才让他在给团场九年级的孩子教化学的时候更专注、更用心。他贴近实际的教学风格很受学生们喜欢。
“当我告诉妻子准备来援疆时,她不想让我来,但最后还是同意了。她说,只要你认为有意义的事情就去做吧。”贾兴林说。
贾兴林的孩子今年读八年级,妻子刘燕琳在河南省漯河市第十五中学教体育。为了让孩子能升入好高中,他们在儿子学校附近租了房子。因为贾兴林的父母都在老家,他没来哈密之前,孩子基本由他照顾,现在只能由妻子照顾了。
上学期,贾兴林教八年级数学课,这学期他被借调到学校教研室。
“全国‘一课一名师’的活动马上就要开始了,我们最近忙着给老师评课、录课。”贾兴林说。
每天下课后,有很多孩子来找贾兴林请教问题,看到学生们对自己的信任,贾兴林觉得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值得的。
今年7月,李军祥和贾兴林就要结束援疆了。来援疆之前,3位老师曾因各种困难犹豫过、踌躇过,但他们没有放弃。正是因为他们的坚持和付出,才实现了两地教育资源的共享,让边疆学校和学生受益于更先进的教育理念。
(杨涛 刘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