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的一家三口 霍亚平 摄
2017年初,223名河南援疆干部人才进疆,年仅2岁的涵涵随父母援疆来到哈密,被大家称作年龄最小的“援疆干部”。如今,一年过去了,他们在哈密过的咋样?
“我爱爸爸妈妈,他们很辛苦,我们一家人都来援疆,在这里我也有很多好朋友呢,我喜欢这里。”在位于新疆哈密市委党校的河南援疆干部公寓里,活泼可爱的涵涵告诉记者。
涵涵的父亲段廷兆,母亲闫丽君,两人都是85后,河南大学附属中学的老师,一个教物理,一个教英语,夫妻恩爱,一家三口其乐融融。但2017年初,夫妻俩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到西部去,为边疆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我的父亲是个军人,他老人家一直想去支援边疆,没能实现。我成为一名老师后,受他老人家的影响,援疆的愿望也愈发强烈,这等于是帮我还有家人圆梦吧。”说起这次援疆的初衷,段廷兆告诉记者。
段廷兆上有老下有小,女儿涵涵才2岁,父母也已到古稀之年,真正面临选择时,段廷兆犯了难:妻子是家中的独生女,假如自己一个人去,妻子负担太大。不过,事情很快有了转机,看出丈夫心思后,闫丽君想了个两全其美的办法,就是全家“援疆”。
“我真是没想到,妻子那么支持我,她很明智,我特别感动!”段廷兆说。当时,学校只有4个援疆名额,但光报名的就有30多人,考虑到夫妻俩全家援疆的决心,学校最终把名额给了段廷兆。
2017年2月17日,夫妻俩放弃了在河南优越的生活条件,带着年幼的女儿、年迈的父亲,这对85后夫妻踏上了哈密的这片热土,开始了为期三年的援疆生活。
气候太干了咋办?语言不通如何跟人交流?环境安全吗?生活我们能适应吗?没来哈密之前,夫妻俩有太多的疑问,心里没有底气,段廷兆心想:没怎么受过苦的夫妻俩能坚持下来吗?
“来了之后发现我们多虑啦,哈密就像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指挥部把我们的衣食住行、涵涵上学等问题安排得十分妥当,这里的气候与内地其实也差不多,就是冬天稍微干冷一些,但这儿暖气很给力啊,教学环境也相当不错,免除了我们的后顾之忧。”妻子闫丽君一脸幸福地说,就连单位的司机师傅每天早晨都会专门绕路,把涵涵送到幼儿园。
打消内心顾虑后的夫妻俩立马进入了以前的教学状态。段廷兆凭借其扎实的教学功底和经验,形式多变的教学风格,他教授的物理课成为了最受学生们欢迎的课程。
“段老师讲课很认真也很细致,我们只要有啥不懂的问题都会去找他,他都会很耐心地为我们解答。”哈密市第二中学的学生纷纷表示,自从段廷兆老师来了以后,他们的物理成绩都有了相对的提高。
除了教课,段廷兆还担任了哈密二中的团委副书记,负责学生日常的活动组织。“这里的孩子特别朴实,对待我们这些援疆的老师也很真诚。”一年的工作生活中,段廷兆以自己对工作的热爱和热情,得到了师生们的一致好评。
“段老师响应国家号召,为我们当地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青春和力量,很好地诠释了援疆人心中的那份信念。”哈密市第二中学团委副书记王鑫强说。
“我们俩在这三年,正好能送走一届学生,如果他们将来都能成才,有出息,我感觉我们援疆老师的付出都是值得的。”在妻子闫丽君看来,援疆不但是人生的一段重要经历,也是一种情怀和使命。“这段援疆经历,将成为我们夫妻俩一笔重要的人生财富。”(霍亚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