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网讯 每个人都留恋与家人团聚的幸福甜蜜,但总有一些人远离故乡,在漫漫路上跋涉,因为他们心中,怀着让更多人可以生活得更好的梦想。2018年1月10日上午,记者在伊吾县人民医院见到河南援疆医生高湘玲,她正在为医师们讲解目前最新的医疗进展情况和典型案例分析。据了解,高湘玲每周都会组织院里的医师在一起进行这样的学习。
2017年2月20日,濮阳市人民医院副主任医师高湘玲带领7名医疗援疆队员到达哈密,培训3天后,于2月23日穿越天山和茫茫戈壁滩,一路颠簸,历时6小时到达伊吾县人民医院,开始了为期一年半的援疆工作。
高湘玲(左)和她的维吾尔族“亲戚”玉素甫·沙力(右)
高湘玲发现,伊吾县人民医院规模不小,设施也比较完善,但医务人员奇缺,每个科室真正有执业证或助理执业证的人员也就2至3人,基本都是住院医师,难以胜任最基础的临床工作。
医疗基础薄弱,必须从基本抓起。从6月份开始,高湘玲正式开启了全院全员的急救培训。从最基本的认识器械开始,一点一点培训,每周3至4次,有时晚上还会加班继续培训。六个月后,成效显著,院内所有医生都可以独立完成简易呼吸器的使用、心肺复苏、电除颤、心电图机的操作、异常心电图的识别、三人心肺复苏和急救演练等一系列的操作。2017年9月15日,在一次初中生的紧急突发群体性癔症中,这只急救队伍顶住了压力,通过了考验,圆满完成急救任务。
医护人员现场演练“心肺复苏”
高湘玲初到伊吾县人民医院时,医院病人很少,为了得到广大群众的认可,提升医院的整体水平,高湘玲和队员们开始长期坚持不懈地进行每周一次的下乡义诊。一方面为村民大力宣传健康的生活方式,另一方面,免费为患者诊治,送医送药。
高湘玲和队员们下乡义诊,为村民大力宣传健康的生活方式
淖毛湖镇71岁的玉努斯·拜然木老人因为脉管炎,十个脚趾都已溃烂,苦不堪言。哈密和乌鲁木齐的各个医院都要求他从膝关节以下截肢,而老人实在不想失去双腿。高湘玲得知后,和同事们商议决定用中药为老人治病,老人脚腿不灵便,不能及时拿药,高湘玲就自己乘公交车往返160公里,亲自给老人送药,为老人煎药,经过几个月的精心诊治,老人的双脚渐渐痊愈,奇迹般保住了双腿,现在已经能够走路。
通过一次次义诊,一次次走访,群众对伊吾县人民医院的医疗队日渐信任,前来看病的患者日渐增多。伊吾县城里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从河南来了一位妙手仁心的高大夫。
“结亲戚”是哈密援疆干部人才的一项重要工作,采访过程中,高湘玲从排队就诊的队伍中一眼认出她结的维吾尔族“亲戚”玉素甫·沙力,老人看到高湘玲也非常开心,他用并不流利的汉语对记者说:“河南医生好,很很地好。”
高湘玲说:“我们在这都结了个少数民族‘亲戚’,经常串门子,去‘亲戚’家里吃饭,热情善良的少数民族朋友让我们倍感温暖,我舍不得离开他们。就像电影《芳华》里所说,‘芳华易逝,而隽美长存’,我也是在最美的年华里做了自己最应该做的事情,这也将是我人生中最美好的回忆。”(梁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