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时报记者 刘红雨
“我愿做一株松柏,为白雪皑皑的天山增添一抹青绿;我愿做一棵沙枣,为美丽的巴里坤大草原增添一缕浓郁芳香;我更愿做一个普通的园丁,浇水施肥,让这里的幼苗茁壮成长。”——李珠峰
2017年2月16日,河南省平顶山市第七中学春意盎然,随着师生返校,校园热闹起来了,同学们在一起欢快地打扫着卫生,谈论着寒假的所见所闻,但七年级(7)班的孩子们在教室里正襟危坐,聆听着班主任临别的教诲,“希望同学们刻苦学习,长大后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为国家和社会多做贡献,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做个表率!........”几天后,他作为一名援疆教师,来到了2600公里之遥的天山脚下的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当时的巴里坤,冬雪正厚,严寒依旧。
这名教师叫李珠峰,平顶山第七中学德育处主任、七(7)班班主任,在原单位,李珠峰是出了名的“工作狂”,管理寝室,和学生住上下铺;管理就餐,学生就餐整饬有序,餐桌洁净如初;管理课间操,学生动作整齐划一;担任班主任,班级各项考核均名列前茅。由于工作成绩突出,他先后获得“平顶山市优秀教师”“平顶山市师德先进个人”“平顶山市德育先进工作者”“平顶山市教学能手”等荣誉称号。2016年年底,他积极响应党组织的号召,把在平顶山市新城区上小学四年级的大儿子转到妻子工作的舞钢市就读,努力克服父母年迈、二孩幼小等家庭困难,毅然加入到河南第九批援疆干部人才队伍中。李珠峰同志爱学生、爱岗位,爱单位,业务能力强,踏实肯干,勇于担当,是一位非常优秀的教师,本次援疆,他积极主动,我们相信他在新的岗位定会不辱使命,平顶山市第七中学温廷利校长说。
根据巴里坤县第一中学工作安排,李珠峰老师担任两个班的语文课。“每节课我都要努力上成精品课”,这是李珠峰老师对自己的要求,为此,他每天认真查阅资料,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备完课,总是面对镜子,从头到尾讲一遍、两遍......直到自己满意为止。课堂上,他始终以饱满的热情和诙谐的语言吸引学生,一句句真诚的鼓励,同学们踊跃发言;三言两语的点播,恰到好处。课下,他认真反思教学过程,总结得失。在学校组织的援疆教师展示课活动中,李珠峰老师讲授的《春酒》一课,同学们在李珠峰老师的组织下,小组合作,互帮互学,展示交流,整个课堂因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的高涨而显得生机勃勃,下课时,听课的校领导和老师用热烈的掌声表达对他的赞叹。没想到我们学生在课堂上还会有如此精彩的展现,还是李老师引导得好啊!一位听课的老师说。
每天早晨,李珠峰老师就早早地来到八年级组办公室,烧上开水,为每位老师倒上满满的一杯,让老师们一进办公室就能感受到一股暖意。课余,他认真听课,积极参加教研活动,大胆提出问题,和大家一起探讨、设计适宜的教学方法,努力做到因材施教;认真研究分析学情,根据学生特点,寻找激发学习兴趣的方法。5月24日,他根据自己的工作经历,为巴里坤一中全体教师做了一场《平顶山市第七中学课改回顾》专题报告,详细的介绍了平顶山市第七中学课改历程、经验和教训,为巴里坤一中教育教学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
李珠峰老师总能和孩子们打成一片,课间休息时间,总能看到三五成群同学和李珠峰老师在愉快地交谈着,同学们向他讲述巴里坤的历史文化,哈萨克族同学讲述本民族的风俗人情;他向同学们谈学习方法、谈生活、说人生、聊世界,引导孩子们积极进取、刻苦学习,让同学们感受到学习之余的快乐。一次课堂上,他让座在最后排的迪卡娜儿(化名)同学读课文,同学们都笑着说,她不行!在他的鼓励下,迪卡娜儿生涩地读了起来,声音极小且模糊不清。课下,他了解到迪卡娜儿舌头上有生理缺陷,最重要的是心理自卑;李珠峰老师就给她谈心,讲古希腊演说家德摩斯梯尼口含石块刻苦练习克服口吃的故事,在他的鼓励下,迪卡娜儿渐渐在课堂上能够积极主动地发言了,学习成绩也有了明显的提高。
在巴里坤一中的校园里,李珠峰老师只要看到垃圾,总是弯腰捡起,他说,援疆支教工作没有轰轰烈烈,只有在平凡的岗位上俯下身子做一些实实在在的事情,小到弯腰捡起地面上的一片纸屑,身体力行,为孩子做个榜样,但无论做什么,都是带着情感,带着责任,只有这样才无愧于援疆教师这一光荣的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