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山,家里一切都好吧?”“都好着呢,您又来看我们了。”10月20日,伊州区区委副书记、河南援疆伊州区指挥部指挥长马宏伟在忙碌之余来看望他的亲戚。
领着妻子走亲戚
9月,马宏伟的妻子来哈密探亲,他专门带上妻子去看望了加山一家。
得知之际的亲戚从河南来看他们,加山一家也很高兴。“这就是我的妻子,刚从郑州来,借着这个机会我们两家聚一聚。”马宏伟一边递上带来的礼物,一边笑着向加山夫妇介绍,加山夫妇也很热情的招呼他们进屋。虽说马宏伟的妻子是初次来,但她经常听马宏伟讲有关亲戚家的事,也看过照片,所以对加山一家并不陌生,一家人坐在一起唠起了家常。
交谈中,马宏伟夫妇得知加山的儿子今年上初三,成绩一直在班里名列前茅,他们鼓励孩子努力学习,以后考上大学,到郑州,到北京开阔眼界。此外,马宏伟夫妇还邀请加山一家抽空到郑州家里做客,感受一下河南的发展和河南人的热情好客。
不一会儿,加山的妻子将哈萨克族特有的饿没事包尔萨克、酥油、奶酪、醇香的奶茶端上了桌。为欢迎原道而来的亲戚,加山和他的牧民朋友们还表演了哈萨克族歌舞。“大家都是一家人了,欢迎你们经常来家里做客。”临走时,加山拉着马宏伟的手说。
感染身边的人一起“结亲”
前不久,马宏伟正在哈密参加林术研究会的几个朋友得知他在哈密有亲戚,也想深入牧民家中,体会哈萨克牧民的生活,感受哈萨克牧民的热情,便跟马宏伟一起到了亲戚家。热情好客的加山夫妇精神准备了美食招待马宏伟和他的朋友们。
柳树沟乡柳树沟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也闻讯来到加山家中,谈当前牧民们生活的变化,话致富发家的思路,兴致所致,牧民们为客人表演了独具民族风情的舞蹈,大家载歌载舞,笑语不断。
马宏伟和加山之间的浓浓的手足情感染了在座的客人,他们纷纷要求也要在快乐克小区结对认亲。在村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的牵线下,中国林科院研究中心的教授李相宽与村民哈依哈提•沙他尔,菏泽苗木协会会长田世堂与拖乎达巴义•沙塔尔,中国林科院研究中心高级工程师岳华峰和马乃义•吐热斯别克相互结为亲戚。他们交换了手机号码并约定相互来往走动。
一次结亲,终生结缘。交谈中,李相宽兴致勃勃地和结亲户哈依哈提聊起致富经,建议他承租百亩土地,引种来自地中海的优质巴旦木苗木,树种由他无偿提供。田世堂也邀请结亲户到他所在的山东省菏泽市看看,选择合适自己的致富门路。
夜深了,亲戚们依依惜别,至此大家心里又多了一份思念和牵挂。“老哥,我会经常来看你,不管多远,这里也是我的家。”临走时他们说。
心系百姓 促豫哈两村“结亲”
作为第九批援疆干部的一员,马宏伟时刻牢记自己的职责和使命,多次深入基层,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不仅如此,为破解农牧民的就业难问题,他积极探索、协调,促成河南省登封市大冶镇老井村与伊州区柳树沟一棵树村的结对帮扶共建,帮村民实现增收。
那是今年6月,马宏伟在下乡走访时,了解到柳树沟一棵树村住的都是搬迁牧民。目前,牧民们虽然有了稳定的居所,但他们依旧沿袭着传统的放牧生活方式,人均收入仅达到脱贫标准,谈不上富裕。马宏伟还与村上的3户人家结为了结对帮扶亲戚。由于没有村办产业,年轻的牧民就业成了难题。怎样能让村民增收致富,让亲戚们的生活好起来,成为了他的牵挂。
经多方打听,河南省登封市大冶镇老井村村党支部书记愿意与边疆的村庄建立村与村的结对帮扶。“老井村之前也是河南的一个贫困村,但他们抓住机遇不断发展产业,目前已成为远近闻名的富裕村。老井村由成功的经验可以借鉴学习,他们也愿意出资、出技术帮助一棵树村的村民致富,实现更深层次的结对帮扶。”马宏伟说。
马宏伟立即与老井村的村党支部书记取得联系,6月25日,老井村村领导班子一行来到树沟乡一棵树村,两村签订了结对帮扶协议。
根据协议,老井村为一棵树牧民在河南提供100个就业岗位;老井村在一棵树村投资建立牛羊肉屠宰深加工企业,包销一棵树村及周边牧民的农牧产品,帮助打造农牧产品品牌。两村将通过发挥各自优势,积极推进电容电池、节能照明等科技产业向哈密转移,适时引导哈密特色餐饮及文化产业向内地拓展,通过双方优势互补,实现共赢发展。
说起这次“结亲”,一棵树村党支部书记叶里江·库力加坎感触最深:“现在国家的政策好了,援疆干部大力帮忙才让我们村有这样的发展机会。”
“通过村与村结对帮扶这个平台,不仅可以促进两地经济的发展,还可以让豫哈两地更多的人结亲,更好地促进民族团结。”马宏伟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