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生活,你没有经历过就不知道其中的艰辛;有一种艰辛,你没有体会就不知道其中的快乐;有一种快乐,你没有拥有过,就不知道其中的纯粹。经历是人生的硎石,生命的锋芒在磨砺中闪光;经历是人生的矿石,生命的活力在提炼中释放;经历是体验,经历是积淀;没有体验,就没有生命的质量;没有积淀,就没有生存的智慧;人生的真谛在在经历中探索,人生的价值在经历中实现,人生的意义在经历中闪光。2017年开启的新一轮‘‘组团式’’援疆的新征程,是党中央为做好新时期新疆工作,集全党之智慧、举全国之力量,向全国人民吹响的战斗号角,唤醒了山川大地,温暖了百姓民心;是资金、人才、技术、管理的综合援疆,是经济、干部、人才、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七位一体的全方位援疆。我做为一名白衣战士,受河南省委、省政府指派,肩负着组织重托,单位领导的嘱托,怀揣着滔滔黄河的激情,报效祖国的赤诚,承载着安阳人民对新疆人民的深情厚谊,带着对家人的牵挂,带着对援疆事业的无限忠诚,有幸成为援疆大军中的一员,投身到践行援疆的国家战略中。在料峭春寒中,告别家乡父老,从洹水河畔、七朝古都的安阳,来到了天山脚下的高原小城——‘‘西汉古牧国、汉韵巴里坤’’,开启为期一年半的援疆生涯。让我有机会近距离与边疆人民一起工作、生活、劳动,体验了援疆生活的艰辛,收获了援疆生活的快乐,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我不由得奋笔疾书,记录下自己丰富多彩的援疆生活和心路历程。
援疆是开阔视野、思想升华的过程。新疆在我的心目中是一个遥远而陌生的地方,脑海中充满了无限遐想:雪山、高原、风沙、严寒、茫茫大漠、寸草不生戈壁荒滩······等等。‘‘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是昔日文人眼中雄奇瑰丽的边塞风光;‘‘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是墨客笔下苍凉沉寂的西域景象。直到几个月前,因为援疆,让我生平第一次踏上新疆大地,才有了不一样的体验和感受:在这片被称为西域的古老而神奇的土地上,古丝绸之路曾经在这里蜿蜒而行,冰川、雪峰与戈壁瀚海共生共荣,交相辉映;明镜般的雪山湖泊映衬着一望无际的苍翠林海;既有那川流不息的河流,犹如一条条白色的彩带,滋润着万顷碧波的草原;又有光怪陆离的戈壁幻境;神秘莫测的大漠奇观。气势雄伟的天山山脉,重峦叠嶂,横亘东西,把新疆分为南北两半。高山上巨大冰川、雪峰,是天然的水库,不仅滋润着森林、草原和众多的动植物,而且也为分居南北的塔里木和准噶尔盆地提供了生命的源泉。连绵的沙丘、无垠的沙海,豪壮中透着凄美,广袤中透着苍凉,雄浑中透着婀娜,一波连着一波,层层叠叠,绵延无尽。戈壁滩上,那满目沧桑的胡杨,高大粗壮的身躯,或弯曲倒伏,或仰天长啸,或静默无语,或豪情万丈,真不知道她是如何跨越千年岁月,经历一个个春夏秋冬,领略一场场风雨雷电,将不屈的精神延续到今天。在一片耀眼的金色中,千年大漠风沙把胡杨干支雕塑成千姿百态,如翩翩的舞者,如展翅的雄鹰,如昂首的卫士,如生死相依的情侣,如中生代的恐龙······。在蓝天白云映衬下,每一棵胡杨都张扬出自己的生命本色:‘‘一千年生活,三千年历史,六千年沧桑,九千年悲壮。’’走进胡杨,就像走进了一座天然艺术殿堂,这是戈壁的奇迹:湖消逝了,胡杨依然张扬,她上接天光、下接地气,飘飘洒洒、神态张扬,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傲气——坚强的生存、倔强地挺立。从胡杨万古的气息里,感悟到生命律动,让我油然而生对生命的敬仰:不到大漠不知道胡杨壮美;不看胡杨,不知道生命的坚强,不知道生命的辉煌。我们援疆人,更应该象胡杨一样,深深扎根新疆大地,让自己的生命,在艰苦的援疆事业中,散发出耀眼的光芒。胡杨被称为‘‘大漠英雄树’’,她与天山雪松、绿洲白杨、戈壁红柳一起,构成新疆各族儿女‘‘爱国爱疆、团结奉献、勤劳互助、开放进取’’的精神内涵——这种精神来源于新疆各族人民在历史长河中厚重文化积淀,来源于新疆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是新疆各族人民积极向上、奋发有为的精神坐标。踏足戈壁滩,走进胡杨林,感受到的不仅是时光的流逝,生命的轮回,更重要的是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气节和奋发向上的追求。
在天山以南塔里木盆地,中心是浩瀚的塔克拉玛干沙漠,为中国第一、世界第二大沙漠,大自然的沧桑变化虽然给这里留下严峻的一页,却也孕育了丰富的宝藏。盆地中星罗棋布的文化遗址、历史古迹,标志着中华民族先人们几千年来在这里生息并创造了令人叹服的文明。而天山以北的准噶尔盆地,一万年前曾是水天一线、草木葱茏、飞禽走兽遍布,如今很难从戈壁瀚海中去寻觅昔日的辉煌景象;但那丰富的矿产资源,成片的林木化石——硅化木,中世纪恐龙化石,则赋予其神奇色彩。以首府乌鲁木齐为中心,分布着昌吉、阜康、奇台等准噶尔盆地的边缘城市,石油基地克拉玛依市、戈壁新城石河子市,则为这片古老土地注入了现代生机与活力。啊!美丽新疆,我的第二故乡,这块古丝绸之路必经地,你神奇的沙漠景观、迷人的草原风景、挺拔俏丽的天山雪峰、酷热难耐的火焰山、人间奇迹‘‘坎儿井’’、白杨沟、千佛洞、楼兰古城、嘎纳斯时隐时现的水怪、清新的空气、明媚的阳光、迷人的歌舞、水果飘香,你让我不由自主地爱上了这里,你正以海纳百川的胸怀,独特的神韵,迎接来自祖国内地的我——这个远道而来的援疆人,你让我看来一眼,来了一次,就久久不忍走开,再也不想离去。正如诗人艾青所说; ‘‘为什么我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的深沉’’ 。我要在这里沉下心、扑下身、扎下根,施展才干,坚定坚决把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放在心上,抓在手上,落实在行动上,确保党中央治疆方略落地生根;坚决把维护稳定责任扛在肩上,坚决把推动发展抓在手上,坚决把改善民生放在心上,坚决把民族团结融汇在日常上。坚持理念领先,坚持医疗援疆,助力民生,润物细无声,小动作、大作为,民族团结谱新篇;用忠诚担当、苦干实干的实际行动,与新疆工作的大局同频共振,在新疆大地上,释放‘‘河南援疆人’’的正能量,书写好我们援疆干部人才的精彩篇章。
援疆是一个经受考验,丰富阅历、磨练意志的过程,援疆让我对生活更加热爱。初来巴里坤,第一次经历了‘‘将军挽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的极端严寒,巴里坤的冷、甘肃安西的风、吐鲁番的热,被称为西域‘‘三绝’’,这里的冷,冷的出奇,是干冷,是深入骨髓的冷,是刻骨铭心的冷。这里光线强烈,强烈的阳光像毒蛇一样,刺得人们睁不开眼,晒得人们喘不过气;在这里用不了多久,就让人一个个变成了‘‘红脸膛’’;不管冬夏,外出都要把自己裹的严严的——冬保暖、夏防晒。这里昼夜温差极大,第一次经历一天过四季:‘‘早上是春、中午是夏、傍晚时秋、夜间是冬’’。第一次见证:‘‘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 的怪异气候;冷热的交替最易感冒,而且不易恢复。干燥的空气引起皮肤干裂、声音嘶哑、咽喉肿痛、鼻腔出血,至今我仍心有余悸。体会了:‘‘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浓浓乡愁;经历了失眠、高原反应、血压增高等一个个接踵而至的困难考验。但正是这艰苦的、单调的、寂寞的生活经历,磨练了我的意志,大浪淘沙,经历的一个个磨难,度过的一个个艰难险阻,才能让我们化蛹成蝶,才能迎来我们援疆事业的‘‘艳阳天’’。正是一个个困难克服的过程,酸甜苦辣构成了我们丰富多彩的援疆生活。我们二十四位援友互帮互助,二位指挥长给我们的生日祝福,温暖的话语,好似强心剂,穿透我的心肠,融进我的心里;他们像磁铁,把我们紧紧吸引在一起;像一把雨伞,为我们遮风挡雨。援友们业余一起结伴散步、读书、打球、等打发孤独;高兴时的笑谈,烦恼时的促膝;厨师大姐的可口饭菜:香味十足的红烧牛肉,色味俱佳的炖鸡块,味道纯正的胡辣汤,独具特色的油炸蘑菇······等等,美味佳肴,让我们感到家的温暖,忘却了思乡之苦。援疆公寓里,我们一起打牌、一起唱过、笑过、醉过、闹过;康中山老师挂在嘴边幽默的话语:‘‘在平顶山数学界我体育最好,体育界我数学最好’’,成为我永久美好记忆。我们一起漫步巴里坤草原,一起仰望星空、放眼草原,蓝天白云:飘渺的、奔放的、绚烂的、淡定的、千变万化,构成了天空一幅美丽的画卷;也一起拍下那难见的雨后彩虹,而且是双彩虹。一起仰望天山、漫步林间:泥的土香、松的清香、草的露香,让我流恋忘返;我们一起爬山、探险;我们的亲情,是那么水乳交融;我们的寂寞也一起穿越了巴里坤的夜空;我们的援疆梦想,正在巴里坤逐渐实现;我们的每一天,都是丰富多彩的快乐生活,一天天的精彩不可复制;黎明后的早晨,都是我生活的崭新一页,平平淡淡方为好,酸甜苦辣才是真正的、圆满的人生。既然选择了援疆这一崇高的事业,就要经的住严寒、耐得住寂寞,经历了吃苦、方知道甘甜;经历了援疆,方知道党中央援疆政策之英明;经历了援疆生活,方懂得新疆对伟大祖国多么重要;经历了援疆,才知道新疆人民对我们是多么盼望,知道了新疆人民长期卫国戍边的艰难历程。选择了援疆,就要坚持,一路走来,一路高歌;期待着,用我们的真诚、奉献与付出,去种植友谊,感受喜悦,收获人生、丰富人生。
援疆是奉献、是责任、是担当、是收获、是学习、是不断超越自我的过程,是增长才干、强筋壮骨、开阔胸襟、升华灵魂的难得机会,也是感受光荣与梦想,领略人生舒缓与激越的空间舞台。医疗援疆就是立足岗位、立足本职、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以大医精诚的心态、医者仁心的胸怀,发挥专业特长,做好‘‘传、帮、带’’。 规范诊疗流程、推广适宜技术,用先进的理念、完善制度、更新观念,为当地医院‘‘输血’’与‘‘造血’’相结合,最终走向自我‘‘造血’’的过程;带出一批徒弟,留下一支永不走的医疗队。对边疆医务人员的培养要由简到繁、循序渐进、手把手教,做到:到位但不越位,放手但不放眼,让他们在关键时刻上,在实践中经受磨练;要甘为人梯,做他们的坚强后盾,为他们撑腰壮胆。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门诊:详细问诊、细致检查;查房:多启发、多提问;讲座:深入浅出、贴近实际;疑难病例讨论:抛砖引玉、一起探讨,集思广义。与边疆医务人员互帮互学,向他们传授先进理念的同时,也向他们学习了许多新知识,比如布氏杆菌病,在这里司空见惯,他们处理起来得心应手,而在内地就很少见到;语言不通,徒弟就自告奋勇,充当翻译,让我也学习了简单的哈萨克用语,增长了自己的知识。边疆的医疗条件同内地还有一定差距,许多检查在这里还不能开展,怎么办?办法总比困难多,打破常规、转换思路、立足实际、面对现实、另辟蹊径,变压力为动力,创造条件开展工作。正是因为边疆缺医少药,才需要我们;来了就是为了担当。通过这些具体的工作,让我学会了用不同的视角看待问题,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边疆医务人员勤勤恳恳、兢兢业业的敬业精神;孜孜不倦的好学精神;艰苦环境下,默默无闻的奉献精神;简陋条件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精神;深深地感染着我。同时也感悟到边疆医务人员与兄弟民族团结一心的情谊,激励我:不忘初心、一路前行,用医者仁心换取豫巴同心;用热血丹心换取民族团结的同心。医生对少数民族而言是一个神圣职业,民族兄弟对我们有着天然的信任和尊重,医患的有机结合,医生医治的不仅是兄弟民族患者的疾病,而且可以用我们周到、耐心、细致的诊疗,更好地沟通,潜移默化地去温暖患者的心灵,是重要的缩短距离、争取民心的工程;对社会大局稳定 ,润物细无声,看似无声胜有声,把民族团结融化在日常医疗活动中。一身洁白的工作服,是一颗纯洁的心灵,无数不眠夜,我在工作岗位上感悟生命和死亡的交响。我们的工作不惊天动地,但如春天滴滴细雨,能让生命再现新绿;能让患者的疾病,像秋天一片树叶,悄然飘落。我们的心血和汗水正融为患者康复的笑靥,像寒冬中一支腊梅,阵阵幽香带给患者生的希望。我们怀揣:‘‘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棵草去’’的心态,像春蚕和蜡烛:死丝方尽、化灰为干。在边疆继续与民族兄弟患者生命同行,让民族兄弟患者因我们医疗队的到来而减轻病痛;同时用我们的健康指导,让他们重树战胜疾病的信心。我们肩负着援疆干部和白衣战士的双重职责,感到无比光荣和自豪,我将永远走下去,无怨无悔。援疆是我无悔的选择,我的生活因援疆而丰富,我的人生因援疆而精彩,我的生命因援疆而闪光!我愿做一株红柳、我愿做一颗胡杨,扎根茫茫戈壁,默默奉献;我愿做一掬清泉,宛如甘霖,润泽旱土!
远方的亲人、朋友,告诉你们:我已在这里扎下根,与天山雪松根相连,正摇曳婀娜身姿,在巴里坤大草原,翩翩起舞;正携着洹水的灵气,在弥漫的巴里坤大草原的天边云端,与哈萨克牧民朋友醇香的奶茶融合在一起,散发出沁人心脾的幽香!
我们承载着神圣的使命,在天山脚下、在巴里坤大草原,幸福生活、社会进步、民族团结和谐的大地上,书写着我们河南援疆人的家国情怀!
(作者: 张平 安阳市第三人民医院儿科主任医师 河南省第九批援疆队员 现职巴里坤县人民医院儿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