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嬴了!”9月15日下午,红星高级中学高一(2)班班主任援疆教师徐征涛兴奋地与学生们一道欢呼。在这一场高一年级组的篮球友谊赛中,高一(2)班以一分险胜,大家都很激动。
一切就像3年前的样子,徐征涛站在高一(2)班的门口,迎接新一批学生的到来。
一切又不是3年前的样子,这一次,徐征涛对父母的牵挂更深了,对红星高级中学、对学生的爱更浓了。
1
四骗父母的“不孝子”
“2014年3月11日,我第一次踏进红星高级中学,开始了为期三年的援疆生活。”徐征涛清楚地记得那一天,“因为就在前一天,我骗父母说很快就能回来。”
徐征涛的父母已过耄耋之年,生活在兰考,由徐征涛的弟弟照顾。在郑州时,徐征涛最盼着弟弟打电话,因为父母不会用手机,想他的时候就会让弟弟帮助打电话。来到十三师后,徐征涛却最怕接到弟弟的电话,父母年纪大了,身体一年不如一年,他怕听到关于父母不好的消息,自己却鞭长莫及。
每到假期,徐征涛才能和父母好好地聚一聚。父母每次问他“啥时结束呀?”“咋还不回来?”他总说“教完这个学期。”“很快就回来了。”,可是他就这样教了一个又一个学期,过了一年又一年。徐征涛一直没有告诉父母援疆的具体时间。
2016年年底,徐征涛援疆期满,而他所带的高三(1)班42名学生到了高考冲刺的阶段。学校校长、年级主任和学生都希望徐征涛能留下来。说真话,三年朝夕相处,徐征涛实在舍不得这些孩子,他也希望能在这关键的时刻,助力孩子们圆了大学梦。徐征涛没有片刻的犹豫,果断地向学校递交了2次援疆的申请。
回到家中,徐征涛正考虑怎么开口给父母说他要二次援疆的事,他的母亲却病了。母亲早前出现了血尿症状,在村诊所里输了几天液,一直不见好。
今年2月5日,正月初九,徐征涛带着母亲去兰考县医院检查。拿着检查单,县医院的大夫语气沉重地对徐征涛说:老人的肾上和膀胱上都有肿瘤,经过病理化验发现是恶性肿瘤。听到噩耗,徐征涛半天回不过神来。望着操劳一生,白发丛生的母亲,徐征涛心如刀绞,想到又将有3年时间不能在父母身边尽孝,徐征涛自责不已。
他和兄弟姐妹商量好瞒着父母病情。母亲问徐征涛:“我得的是啥病?为啥要住院?”徐征涛笑着骗她说:“小毛病,别害怕。你年纪大了,办个住院做个全身检查,我们也好放心。”
两周后,徐征涛对要做手术的母亲说:“医生查出来你有一根血管破了,要做个小手术,做完就好了。”
将母亲“骗”上了手术台,徐征涛焦灼不安地守在手术室外。时间一秒一秒地从徐征涛心上走过,两个小时的等待,徐征涛感觉像过了两个世纪。手术室的门开了,听到医生说“手术很成功”,徐征涛喜极而泣。
母亲在昏迷50多个小时后,终于醒来了。徐征涛在病床前衣不解带地又照顾了5天。
徐征涛不仅担忧母亲的身体,更是一直牵挂着边疆的学生。
3月1日,看到母亲病情稳定了,经过几番犹豫,徐征涛决定返疆。“红星高级中学2月26日就已经开学了,这三天,都是同事帮我代课,给同事增添麻烦,实在不好意思。而对于学生来说,换老师会影响他们学习的连贯性,还有可能影响他们的高考成绩。我必须回去。”
又要走,咋说?徐征涛对母亲说要回郑州。知子莫若母。母亲不信:“你又要回新疆?”徐征涛只好骗母亲:“你孙女今年要高考了,我回去辅导几天。”母亲一听连说:“那走吧,走吧。”
出了医院,徐征涛直接坐车赶往机场。坐在飞机上想起母亲依恋的眼神,徐征涛心中五味杂陈。晚上7点多,飞机降落在哈密机场。8点半,徐征涛准时出现在晚自习的课堂上。
忠孝不能两全,四骗父母,徐征涛说这也是情非得已。“孩子们更需要我。”徐征涛简单的话语表达着质朴的情怀。
2
宽严相济的慈父与恩师
徐征涛是河南省实验中学高级教师,从事数学教学27年,被评为郑州市优秀教师、师德标兵、优秀班主任。获省级优质课一等奖、省科研成果一等奖。自进入红星高级中学后,他一直担任高中两个班的数学教学任务及一个班的班主任工作。
教学中,徐征涛发现一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不足,独立性不强。他利用主题班会教育他们树立远大理想,让学生把心仪的大学和职业目标贴上墙,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他一改填鸭式的题海战术,崇尚精讲精练,提出减压式的教学理念,只要学透学精,作业可以少做;他改变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让学生上台讲课,教师起辅助作用;他鼓励学生主动思考,体验成功;每天晚自习,不管有没有自己的辅导课,他都会来到教室,随时解答学生的疑问。
高中数学难度变大,重点考察学生的综合能力,许多学生不适应。徐征涛特别注重分层教学,因材施教,让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收获成功。
徐征涛布置作业从来不搞“一刀切”。他有两大法宝,一个是习题本,用来记录他收集的从易到难的习题,根椐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布置作业;二是错题本,用来记录学生错题,共性的问题全班讲,个性的问题单独讲。
早上7点半到晚上12点,徐征涛每天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在学校与学生们一起度过的。“每天至少要上5节课、批改150多本作业,课间还要针对性地辅导学生,总觉得时间不够用。”徐征涛说。
给基础好的学生压担子,让他们品尝勇于挑战后成功的滋味;给基础差的学生“开小灶”,让他们明白坚持就是胜利,关注着每一个学生的成长,为他们落后焦心,为他们进步欣喜。
今年8月,徐征涛带的高三(1)班捷报频传,全班47名学生高考分数均过本科线,被不同院校录取。特别是在今年高考数学题比较难的情况下,他的学生数学成绩却大幅提升,高考成绩创历史新高。
已考入河南大学的桑田涛,高考数学考了130分,收到录取通知书后,他第一时间向徐征涛报喜,他激动地说:“老师,我要像您一样,当一名数学老师。”
学生王世扬拿到新疆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后,给徐征涛留言:“老师,谢谢您。要不是您给我‘开小灶’我不会考进这么好的大学。”
学生高桂花说:“我的高考数学成绩提高了60多分,感谢你鼓励我不抛弃,不放弃,是你让我相信,一切皆有可能。”
现在的高一(2)班学生们也说,徐征涛老师不仅教数学知识学习的方法,更重要的是,让他们学会了很多做人的道理。
学生潘伟旭是这样评价自己的班主任徐征涛,“徐老师既是严师又是慈父。他特别有耐心,有一次,有一位同学被一道数学题给难住了,徐老师不厌其烦地面带微笑给他讲了六遍,直到会了为止。徐老师教会了我们什么是执着。”
学生冯茹说:“开学第一周,我们班卫生扣分较多。从第二周开始,徐老师每天都会早到陪着我们一起做值日。从第二周开始,卫生流动红旗都高高地挂在我们班。是老师教会了我们坚持。”
学生张霞丽说:“篮球比赛时,我递给徐老师一瓶水,徐老师不喝非要留着给队员们喝。看到主力队员张浩东的衣服湿透了,徐老师拿出自己的干净衣服让他换上。徐老师教会我们要互相关爱。”
“特别庆幸我能和徐老师结成师徒对子,跟着徐老师我学到了专业、敬业。”红星高级中学教师刘红玲说。
刘红玲说,2016年4月的一天,第一次听徐征涛老师的课,她就被震撼了。那天,她听的是推门课,让刘红玲没想到的是那堂课的主讲是学生,让她更为惊讶的是,学生对重点把握的特别好,思路清晰,讲得细致,课堂效果特别好。“学生声音洪亮,教态自然,看得出,功夫不是一天两天练成的,这说明徐老师的课平时就是这样上的,学生基础打得牢。”刘红玲钦佩不已。
结对之后,徐征涛十分关注刘红玲的课堂。有空就去听课,指导她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辅导学生。
刘红玲说:“徐老师对待同事都是有问就答,有难必帮。他通过平时上课、教研活动、举办讲座等在点点滴滴中时时处处将他的教学方法倾囊相授。”
父亲两年前摔断了腿,一直在家休养;年初做完手术的母亲又出现了血尿。但徐征涛内心的牵挂从不显露,每天,他总是面带微笑,与他接触的人时时被他的激情点燃,被他的敬业打动。
在亲情与奉献间,他做出了艰难的选择,只为援疆教师的职责和荣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