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赵光辉 苏 迅 魏明艳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哈密市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位于美丽的天山脚下。巴里坤县人民医院有一位医生,他不惧冬天的严寒和夏日的酷热,像一头不知疲倦的黄牛为边疆各族群众服务。他叫牛伟,是安阳援疆医疗队员、安阳市肿瘤医院麻醉科副主任医师。
“每一次麻醉都是一次生命保卫战,高水平的重症急救和外科手术离不开高水平的麻醉。”作为援疆医疗队中的唯一一名麻醉医生,牛伟这样解释麻醉在手术中的意义。
今年2月底,安阳援疆医疗队到达巴里坤县人民医院。截至目前,援疆医疗队员和当地的医护人员已累计完成手术400多台,几乎每一台手术都少不了牛伟的辛劳付出。入疆以来,牛伟克服语言不通,医院缺少配套人员、设备等困难,不论病人的手术多么复杂,他都能在麻醉工作中沉着应对。
今年3月8日,一名体重88公斤的老太太到巴里坤县人民医院做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老太太不仅肥胖、斜颈、脊柱侧弯,而且患有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由于医院没有困难气道设备,一时让接诊的医生束手无策。
牛伟赶到病房后,对老太太进行了仔细观察,制订了精准的麻醉方案。麻醉过程中,他严格按照困难气道操作流程进行,并在镇静复合表麻下进行气管插管。经过大家两个多小时的共同努力,手术顺利完成,为老太太的后期康复治疗奠定了良好基础。
“由于受气候、饮食等因素影响,巴里坤县的高血压、肥胖症人群较多,给手术治疗增加了不少困难。”牛伟大夫告诉记者,“这台手术之后,他与同事制定了困难气道流程,成立了困难气道小组,同时向医院申请购买了一台可视喉镜,彻底解决了困难气道患者麻醉的手术难题。”
作为麻醉专业的硕士研究生,牛伟具有丰富的麻醉临床工作经验。他通过讲课培训、手术指导等方式,给科里的麻醉医生传授各种麻醉技巧,使他们的技术水平有了显著提升,为各种手术的开展提供了保障。今年年初以来,到巴里坤县人民医院做手术的病人不断增多,最多的一个月达76人。
“只有小手术,没有小麻醉,对每一台麻醉手术,都必须精心准备。”面对手术量的增加,牛伟时刻提醒同事,“手术前要读透病历,根据每一位病人的实际情况制订个性化麻醉方案,对手术中可能出现的情况要有充分预判,做到精准麻醉。”
5月20日,11岁男孩蔡力格因做腹腔镜阑尾切除术住进巴里坤县人民医院。阑尾切除本是一个简单的手术,但蔡力格体重65公斤,严重超重,曾患支气管哮喘,且有多种药物过敏史。
“手术方式有特殊要求,而且围手术期中病情变化快,风险极高,同时患者又并存支气管哮喘,使麻醉手术更复杂,稍有不慎就会危及患者生命。”面对蔡力格的特殊体质,牛伟从麻醉诱导、术中维持、支气管哮喘发生的临床症状和诊断治疗、支气管痉挛策略方面制订了详细预案,要求医生在手术中的每一个环节都要做到一丝不苟。
这台惊心动魄的手术,从20时一直持续到23时,牛伟寸步不离。术后,牛伟又对蔡力格进行了认真观察,等到将其安全送回病房,已是第二天凌晨。虽说牛伟和同事都身心疲惫、饥肠辘辘,但这些都被手术成功的喜悦冲淡了。
麻醉科是核心科室,也是联系各科室的纽带。短短半年多时间,这里却有太多的故事让牛伟难以忘怀。
3月16日,牛伟配合产科医生为高危妊娠合并心脏病的产妇古里娅实施剖宫产手术麻醉,术后母子平安。心存感激的古里娅及家属将一面写有“医术精湛,仁心仁爱”的锦旗送给牛伟以及医护人员,这是安阳援疆医疗队在巴里坤收到的第一面锦旗。
5月9日,牛伟的精准麻醉术与当地妇科大夫的高超技术在手术室融合。在他的精心配合下,巴里坤县的妇科大夫独立完成了第一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
6月25日,牛伟在手术室实施可视喉镜术,用于困难气道气管插管,填补了巴里坤县人民医院的空白。
传帮带教是援疆医疗专家的重要工作之一。牛伟对科里的医护人员要求十分严格。他说:“麻醉医生应该兼顾内科、外科、妇科、儿科的医学基础知识。术前要认真看病历、查病人,术中对突发情况要做到心中有数,术后要严密访视并及时发现异常,才能防患于未然。”牛伟一点一滴把麻醉知识与技巧传授给当地医护人员。
“牛老师要求每一个操作和细节都不能掉以轻心,教会了我们如何处理并发症,怎样实施精准麻醉,好多东西都是书本上学不到的。”维吾尔族徒弟阿不都热依木说。
手术天天有,麻醉医生要跟着连轴转,只要一有危重病人,牛伟就会第一时间出现在手术台边进行操作指导。可很少有人知道,安阳的家里有许多他放不下的牵挂。
牛伟的父母均年过8旬,多年来,两位老人一直跟他一起生活。今年春节过后,当牛伟把援疆的消息告诉父母时,老人的态度让牛伟没有想到。“儿啊,援疆是响应国家号召,你放心去吧,爸是老党员,这点觉悟还是有的。”牛伟的妻子是安阳市妇幼保健院妇产科副主任,天天忙得不可开交。面对丈夫的选择,妻子通情达理地说:“家里有我呢,你放心去吧。”
“来到巴里坤之后,我经常和家人视频,可有一段时间看不到我妈。后来我问儿子,才知道我妈不小心摔了一跤,因压缩性腰椎骨折躺在病床上。我爸患有糖尿病、脑栓塞,我儿子正在读初中,所有的家庭负担全压在妻子身上。等我完成援疆任务,一定把对家人缺失的关怀补上。”说到家人,牛伟大夫的双眼湿润了。
牛伟对当地群众倾注了无尽的情感。“医疗援疆是感情援疆,只要感情在这里,技术就能扎根在这里。我希望援疆医疗队在巴里坤起到带动和引领作用,即使人走了也要把技术留给当地医务人员。”牛伟大夫的微信昵称是“天山牛”,我们相信,这头默默无闻的牛在天山脚下撒播的医疗种子一定会结出累累硕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