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安艳
在河南援疆干部公寓食堂里,每天早餐晚餐时间,总能看见一个蹦蹦跳跳的小女孩。“涵涵,今天在幼儿园有没有交到新朋友?”“涵涵,跟叔叔一起吃饭好吗?”这个名叫涵涵的小女孩,俨然是食堂里的“红人”,也难怪,谁让她是这里年龄最小的“援疆人”呢?
涵涵的父母是一对85后河南援疆干部——段廷兆和妻子闫丽君,两人都是河南大学附属中学的教师,一个是物理老师一个是英语老师。今年2月17日,段廷兆夫妇带着3岁的女儿和父亲来到了哈密这片热土。
近日,在哈密市二中,记者见到了闫丽君。说起这次援疆的初衷,闫丽君笑着说,来援疆是夫妻两人的共同想法,而且是她主动提出来的。“我很向往新疆,我的公公婆婆都是军人,丈夫也有援疆支边的情怀。新一轮援疆报名开始后,他就常说起关于援疆的事儿,因为我们的孩子才3岁半,家里的老人也70多岁了,所以他没有直说想去援疆。”闫丽君说。
看出丈夫心思后,闫丽君想出了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那就是全家“援疆”,于是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丈夫。“当时我很惊讶。她是家里的独生女,她妈妈的身体也不好,她应该是想帮我圆梦吧!”段廷兆说,当时学校只有4个援疆名额,报名的竟有30多人,学校最终决定派遣段廷兆夫妇前来援疆。带着年幼的女儿、年迈的父亲,这对85后夫妻来到了哈密,开始了他们的援疆生活。
初到哈密,段廷兆夫妇感触最深的是市二中浓厚的学习氛围、良好的教学环境,“来之前,想象中的哈密可能是一个比较闭塞的地方,没想到这里建设得这么好,二中还是全国名校,各方面都不比内地学校差。”
几个月过去了,段廷兆一家已经适应了在哈密的生活。“我女儿以前见到陌生人不说话,现在接触的人多了,性格越来越开朗。不仅跟河南援疆的叔叔阿姨们打得火热,还在幼儿园交到了新朋友。”说起女儿,闫丽君一脸幸福。
跟哈密本地孩子一样,涵涵上幼儿园也享受到了免费政策。“我们已经算是哈密人啦!哈密从学前教育到普通高中实行免费教育,我女儿在河南上幼儿园,一个月还要交800多元钱呢!”段廷兆笑着说。
让段廷兆夫妇感受最深的是哈密和谐稳定的大环境。“来援疆前,亲戚们最担心的是我们的安全问题。到哈密以后,我们真切地感受到,这里就像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大家相亲相爱处得像一家人一样。”段廷兆说。
3年的援疆生活刚刚拉开帷幕,段廷兆夫妇满怀憧憬。“我们要抓住这次难得机会,不断提高业务水平,为哈密的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新疆是一个非常有吸引力的地方,我们还有一个计划,那就是走遍新疆……”段廷兆兴致勃勃地说。
在闫丽君看来,援疆是人生的一段重要经历,“援疆是一种情怀也是一种使命。这段援疆经历,将成为我们人生的一笔财富、一种积淀。哈密人民很热情,让我们在千里之外有了家的感觉,炎热天气里,同事递过来的一个冰激凌;讲课时,老教师毫无保留的传授……我们收获了很多珍贵的情感。”
全家来新疆,只因心中那份情怀;带着家中老幼,只为能更安心地援疆,段廷兆夫妇默默地用自己的方式,诠释着援疆人心中的那份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