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刘琼珂 通讯员 贾建荣
“病情已经好转,再扎几天针稳固一下,虽然现在天气渐热,但是要注意不能吹风……”5月23日,红星一场医院中医理疗科里,援疆医生张改霞一边耐心地叮嘱患者,一边熟练地拿起针准备施针。
躺在病床上的患者陈志民是红星一场园林二场的职工,今年3月底,他患上了面神经麻痹,“我听别人说团场医院里有一位张医生,扎针扎得特别好,所以就来试试,没想到张医生的医术真的很可靠。”陈志明激动地说。
2016年9月,河南省洛阳市第一中医院中医特色理疗科医生张改霞得知,医院将选派一批医生前往哈密开展为期一年的援疆工作,抱着好奇的心理和满腔的热血,张改霞和家人商量后,毅然决然地报了名。
“我是2016年11月来到了红星一场医院,当时一下车,我就打心眼里对这个地方充满了好感。”张改霞回忆说。初到新疆,张改霞这支生长在洛阳的“牡丹花”有些水土不服,干燥的气候、昼夜温差大让张改霞一直感冒到春节回家前,还没有痊愈。
“张医生,我又来了,你帮我看看我这个腰间盘突出的病吧!”红星一场文化小区居民白新民走进来,对着张改霞说。白新民于今年3月底出现了便秘的情况,在吃药治疗无果后,他找到了张改霞,面对针灸治疗便秘的方法,白新民一开始并不是很认同,但是仅扎针治疗了一个星期,他居然排便正常了。这让白新民欣喜不已:“张医生不仅扎针技术熟练,对待患者也温柔热情,我没有吃半粒药,就把病治好了。现在我想让她看看我这个得了3年的腰病。之前尝试过按摩,也没有缓解病痛,所以我想试试针灸治疗。”
红星一场医院中医理疗科还有一位医生王浩不仅是张改霞的得力助手,还是她的老校友。王浩本身就精通针灸疗法,但在张改霞没有来医院之前,他一人无法将这一治疗方法普及,这位学姐的到来,不仅将这一治疗方法推行出去,还得到了众多职工群众的认可。此外,张改霞还教会了他艾灸疗法。“工作上遇到什么问题,我都会找张医生请教,因为她总是会耐心地给我讲解,而且她很敬业,几乎每天都是最后一个下班的人。”王浩钦佩地说。
翻开病历本,上面密密麻麻地写着每位患者的信息和病因,张改霞说,这些就是她的“奖杯”,每每为一位病患减轻痛苦,她就会增添一丝自己的价值感。病历本上显示,张改霞一天大概接纳50余位患者,但她并不觉得自己辛苦。“我以前在洛阳工作时,很多患者都喜欢用针灸的疗法治病,并且这也是中国特有的治疗疾病的手段,甚至许多国外的医生也在使用针灸疗法治病。但我发现在这里,并没有受到人们的认可,所以我想尽自己最大的能力用这种不用吃药、不用输液的方法给患者减轻痛苦,这更是对我国非物质文化的一种传承。”张改霞凝重地说。
“医院很支持我,特意把这个房间给我用来做透疗室,今年6月就可以使用了。”张改霞像个孩子炫耀自己心爱的玩具一样,向记者介绍道。“冬病夏治”是中国传统医学的一个重要特色,是利用夏季气温高,机体阳气充沛的有利时机,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使一些宿疾得以恢复。张改霞利用休息时间,亲自到市场上挑选透疗室所需的窗帘等物件,就是为了能在三伏天来临之际,使用“冬病夏治”的方法为更多的职工群众治病。她还告诉记者,过阵子还将推行小儿推拿的方法让孩子增强免疫力,远离疾病。
转眼间,张改霞的援疆工作已过去半年,还剩下半年时间她就可以回到那个熟悉亲切的洛阳了,可她却有些舍不得:“我来到这里后,被清新的空气、蓝天白云所深深吸引,并且这里的人们都很淳朴热情,我想,我已经爱上了这个地方,如果期满后可以续约的话,我一定会继续留在这里。”
谁说牡丹只有雍容华贵的外表,谁说牡丹只能种植在土壤肥沃的地方,其实牡丹也可以在新疆这片贫瘠却辽阔的土地上绽放光彩,张改霞便是一株盛开在红星下的牡丹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