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有生
“我在这边一切都很好,你一定要好好学习,多吃饭,在学校和同学和睦相处……”3月16日20时许,河南援疆干部、伊州区发改委副主任王礼光刚一下班便通过手机给远在河南省郑州市的儿子打电话询问学习情况,身处哈密与郑州,这对父子,只能通过电话互报平安、相互关心鼓励。
王礼光是第九批河南援疆干部,今年2月20日,随队到哈密就职,现任伊州区发改委副主任,离家近一月,每晚20时至22时这个时段,只要不加班,他都会和妻儿通过微信视频或电话聊会天。“白天影响工作,晚上太晚影响家人休息,所以选择这个时段和家人通话。”王礼光解释说。
百字家信化动力
“亲爱的老爸:您好!当你打开这封信时,你已经在千里之外的新疆。当我和妈妈不在你身边时,你一定要照顾好自己的身体……”
“我会多多吃饭,等你见到我时,我一定比你还高!……”这是王礼光11岁的儿子写给他的一封信,全文不足100字,右下角一个挥手的卡通人物“大白”特别醒目,最后一句话是:“老爸!我会想你的!”
2月20日凌晨5时许,作为第九批河南援疆干部中的一员,王礼光即将启程奔赴数千公里之外的哈密,临行前他特意到卧室看看儿子。
“那天是星期一,郑州的中小学已经开学了,因为学校离家近,孩子每天都是7时起床,平时这个点,儿子还在睡觉,但那天他却似睡非睡。”王礼光说,看着儿子,他有些恋恋不舍,与儿子“吻别”后,儿子的一句:“爸爸再见,一路平安!”让他感到踏实。
带着儿子的祝福,王礼光顺利抵达哈密,到达住处后在整理行李箱时,他发现里面一本书中夹着儿子写给他的一封信,信中所署时间是2月18日晚,也就是他启程至哈密前的那个晚上。
“儿子懂事了!”王礼光告诉记者,今年11岁的儿子,马上就要进入青春期,作为父亲,不在儿子身边,唯恐儿子在思想上会出现异动,但是儿子的信,让王礼光深感欣慰,担忧瞬间一扫而光。之后,王礼光在微信朋友圈“晒”出儿子写的信,没想到这封家信,一下子刷遍了整个朋友圈,感动了众人!
事实上,今年43岁的王礼光,家庭负担并不轻,夫妻双方家人都不在郑州,妻子高血压,常年服药,上五年级的儿子的作业一直需要辅导,儿子从小挑食,吃饭时不催就不好好吃……离家前,王礼光曾多次找儿子谈心,希望自己不在家时,儿子能改掉一些坏习惯,做个让父母省心的孩子,儿子每次都会乖巧地点头答应。
“现在好了,放学一到家第一件事就是做作业,睡觉前第一件事就是看门窗是否关好,吃完饭第一件事就是洗碗,也知道监督他妈妈按时服药、定期测量血压了,好像一下子长大了。”谈及儿子,王礼光开心地说。
王礼光在伊州区发改委主要负责援疆项目和产业援疆工作,虽然就职不到一月,但他却在短时间内,将2010年以来所有的援疆项目梳理了一遍,并对2017年及援疆“十三五”规划进行归纳,此外,他还积极参与单位维稳安保、“民族团结一家亲”等各项工作。“我不能辜负组织的信任,也要给儿子作出榜样。”王礼光说。
父子连心为援疆
“黄河岸边,天山脚下,有这样一支队伍,他们远离家乡和亲人来到了新疆,带来了技术,带来了理念,带来了活力,河南援疆干部,已在戈壁绿洲留下串串脚印。”这是王礼光的儿子在今年2月25日所写日记中的一段话,当天是星期六,也是王礼光离家后的第一个周六,这段话是妻子发给王礼光的。
王礼光说,他在启程哈密之前曾在自己微信里写道:像雪莲花一样开在天山上,像胡杨一样扎根在戈壁上!我们父子连心,虽隔千山万水,但对祖国的爱是一样的。
王礼光的儿子是3月18日的生日,为了和小伙伴一起庆生,儿子便在3月11日提前过生日。当天,王礼光在单位和同事一起制定完援疆工作计划,深夜才通过微信给儿子送去生日祝福。
一次,儿子生病,他不希望妈妈告诉爸爸,不想让爸爸担心、着急。
“其实,孩子和我一起在成长。”王礼光欣慰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