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完,记者来到十三师红星高级中学,采访援疆教师李纪兴。
“采访是啥主题呀?”见到记者,李纪兴问。
“就是聊聊您的工作。”记者开门见山地说。
“我是去年2月13日,从河南商丘市夏邑县第一高级中学来到这里……”李纪兴讲起自己的援疆经历。
初到这里,李纪兴便很快适应了环境和饮食习惯的差异,并主动和学校教师探讨教育教学方法。基于学生的情况,他注重课堂知识点教学和政治学科基础概念讲解,在背诵、听写等方面下足功夫,总结制定出一套详尽的教学计划,并稳步推进实施。
“我从1992年开始从事政治学科的教育教学工作。过程中,我会针对学科特点设置一些有争议的话题,让学生在讨论中产生兴趣。同时,适量、适当地加强背诵、听写,帮助他们加强记忆。”李纪兴说。
刚到红星高级中学时,李纪兴负责高二年级两个班的政治学科教学工作,由于学生基础知识相对比较薄弱,他便从细小的知识点开始,耐心讲解,鼓励学生大胆问、大胆说,还经常在课后与大家交流谈话,倾听他们的心声。
“我发现部分学生对政治学科不太感兴趣,为此,不断充实课堂讲解过程中的案例分析,更新大量教学视频,注重创设情境,用生动、真实、贴近生活的案例,引导他们多维度观察、多途径探究。”李纪兴说。
以案释法,将法律与生活紧密相连,这样的教学方法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大家的政治学科成绩渐渐有所提高。
“政治学科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说的大白话一点,就是讲道理。我更注重把大道理和小道理结合起来,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一件事情,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比如说,从养家糊口到家国情怀,从为自己创造幸福到为人民作贡献,这就是小道理和大道理的结合。”李纪兴自豪地说。
援疆一年多来,李纪兴坚持言传身教,用30余年的政治学科教学经验和坚定的援疆步伐,展现援疆人的满腔热忱和教育者的职责担当。
李纪兴(左)与同事进行交流。
为切实提升教育援疆持久效应,培养出一支“带不走”的教师队伍,在红星高级中学,李纪兴还肩负着“师带徒”的任务,积极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主动帮带本地青年教师。
“李老师不仅在课堂教学中传授给我许多宝贵的经验,还耐心指导我如何设置课后作业、完善教案内容,在他的帮助下,我收获了很多。”教师徐妍蕾说。
转眼到了援疆结束的日子,在李纪兴的心里更多的是对学生们的不舍。
“新疆是个好地方,援疆很有意义!”李纪兴沉思良久自豪地说:“只有亲身经历过、奋斗过、付出过才知道,援疆是件伟大且值得参与的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