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致文是河南日报社河南手机报融媒体中心主任。
2012年,他入职河南日报时在技术部工作。2014年,杨致文主动要求转岗到采编部门。
问其原因,他风趣地说:“因为我也想过记者节。”
成为一名记者后,杨致文更将他勤于学习、善于钻研、吃苦耐劳的特性发挥得淋漓尽致,他策划拍摄的系列作品《急诊室的故事》大受好评。
后来,杨致文带团队、攻难关,成果斐然,先后有20余件新闻作品获河南省新闻奖,同时,他本人多次获得河南日报社的表彰。
经过10年的历练和打磨,杨致文成长为一名出色的新闻人。
2023年11月,报社有一次柔性援疆的机会,因为专业对口,杨致文被选派到十三师新星市开展援疆工作。
之前,新疆对杨致文来说是想去但还没来得及去的地方。他个性独立,喜欢旅游,时常背起包就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终于要去新疆了,还是以援疆的形式去,杨致文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
“别担心,你能行。”同事对他充满信心。
2023年11月7日,杨致文落地哈密。他的背包里装着相机,手里提着笔记本电脑,这几样东西,他走哪带哪。
来到十三师党员电化教育中心后,杨致文迅速转变角色,融入工作,承担起修改党员电教片的任务。
仅用一天时间,杨致文就将送来的12部党员电教片认真看了一遍,针对每部片子都写了详细的修改意见,并一一反馈。
“杨老师给我写了两回修改意见,我有不懂的地方,他也会细心教我,直到我理解为止。”红星四场文体广电服务中心工作人员王保宏说。
“杨老师对故事人物情绪节奏的把控很到位,将艺术与情感融合,大大提升了视频观赏的层次感。”师融媒体中心工作人员王侯说。
在杨致文的耐心指导下,十三师党员电化教育中心上报的8部作品在2023年兵团党员教育电视片观摩交流活动中全部获奖,两部作品获一等奖,微视频《“窑”远的寻找》就是其中之一。
“来到哈密后,我先后参观了新星市博物馆、红星二场红星军垦博物馆、哈密市博物馆。了解哈密区域的历史沿革、风土人情,被兵团精神和胡杨精神、老兵精神所震撼,所以决定用镜头的语言将它展示出来。”杨致文说。
于是,《“窑”远的寻找》诞生了。
杨致文不愿说拍这部片子时,时间紧、任务重,时常加班到深夜;他也不愿说为一个开场镜头、一句结尾文案,吃不下睡不好。他乐意分享采访老军垦时发自内心的感动,与同为援疆干部的师融媒体中心党委委员、副主任朱永涛合作拍摄时的碰撞与默契,采访拍摄时师市各部门、职工群众的支持与配合。
今年4月中旬,2024年师市党员教育电视片选题策划研讨会上,杨致文对上报选题逐一分析,现场指出问题,为今年作品创优打下基础。“5月底,援期就要到了,能多干一点是一点。”杨致文心里有些放不下。
师党员电化教育中心主任蒙芳园说:“杨老师在实践中运用新理念、新思路、新视角,影响和提升了师市党员教育电视片的整体制作水平。”
“来援疆前,在网上看到有一句话特别打动我:有一份热,就发一份光吧。半年时间不长,竭尽全力,不留遗憾就好。”杨致文说。